張玉潔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聞堰初級中學,浙江杭州 311258)
體育教育是影響初中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初中教育中,受中考影響,學校會將更多注意力放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對于體育教學重視力度不夠,削弱了體育教學效果,同時也在無形中降低了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必須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手段,全面提升初中體育教學效率,滿足學生綜合發展需求[1]。
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年齡大都處于12~15 歲之間,身體發育變化比較快,有的學生身高會快速增長,還有的學生肌肉也會明顯增多,加上學生的機體器官功能逐漸完善,會使得初中生從生理上變得愈發成熟。但是,身體上的成熟并不意味著初中生的身體素質有了提升。由于初中體育課時安排相對比較少,很多學生會長時間坐在教室學習。學生對各種體育鍛煉,如田徑、球類運動興趣不高,會降低自身的身體素質[2]。另外,有的女生為了逃避體育課,會尋找各種借口,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
初中生的生活相對比較單調,社會經驗不夠,這使得學生在心理上存在一定不成熟的表現。初中生自尊心比較強、好面子,有時會過于看重同學、教師甚至是陌生人對自己的評價,這就使得初中生極容易出現情緒劇烈波動的情況[3]。有的學生會認為體育運動很累、很臟,體育鍛煉積極性差,加上當前很多初中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家庭生活質量比較高,會出現營養過剩從而引起肥胖的現象。這也降低了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會從內心不愿意參加體育活動。
在中考的壓力下,初中生面臨較大的學習壓力。學生為了在中考中獲得不錯的成績,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時間放在日常學習中,體育鍛煉意識不強。同時,家長、學校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取得好的學習成績,不太支持學生體育鍛煉,甚至是持反對態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初中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4]。
目前,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學內容還相對比較固定,大多是各種球類運動、田徑運動等。這些運動項目大多是男生比較喜歡的,很多女生不愿意參與到這些運動項目中,這也造成了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體育教育也被納入中考范疇,導致初中體育教師為了讓學生可以獲得不錯的考試成績,不得不采用應試教學方法,在課堂上過于強調學生進行體育技能訓練,沒有引導學生開展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削弱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5]。
新時期下,為了進一步提升初中體育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增強學生的體育興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可以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課堂上。在實際教學中,初中體育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靈活地引入各種趣味內容,豐富課堂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在主動鍛煉中加深對體育知識的認知。初中體育教學要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學生興趣、師生良好效果進行關聯。教師必須全面了解學生情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結合學生興趣點開展教學活動,改變學生對體育學習的不良心理,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6]。
例如,在指引學生學習“短跑”的內容時,為了提高學生的短跑興趣,同時讓學生可以在短跑中增強自身身體素質、磨煉意志,初中體育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趣味性的活動。教師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要求學生站成縱隊,在第一個學生前方100m 處設置一個小沙堆,各組學生旁邊有一個小桶。教師為每組學生提供一個帶有小洞的杯子。教師喊出“開始”口號以后,每組第一名學生快速跑向沙堆,用杯子裝滿沙子,然后原路返回將沙子倒入小桶中,并將杯子交給下一名學生,直至各組學生都完成。在活動結束后,獲取沙子數量最多的小組獲勝,如果沙子數量相同,則用時最短的小組獲勝,同時,教師要給予獲勝小組相應的獎勵。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會將更多注意力放在勝負關系上,忽視了短跑中的枯燥感。同時,學生在競爭中興趣高昂,參與活動熱情高漲。各組學生為了獲勝,會不斷總結如何跑得更快,從而無形中加深了對短跑知識的認知,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為了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教師還需要充分利用當前的教學資源,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創建一個開放、多元的學習環境,增強學生的體育學習體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初中體育課堂上,教師需要全面豐富課堂活動,在教學中設置各項體育運動,引入一些趣味內容,如踢毽子、花樣跳繩等。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趣味小游戲,讓學生可以充分體會到體育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指引學生學習“跳高”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詳細講解跳高的相關技巧。在學生初步掌握了跳高知識以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節節高升”的游戲活動,根據學生的綜合能力,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然后教師給出各組一個跳高總成績,如10m。各組學生要對這個10m 目標進行細化分解,明確每一名學生需要完成的高度,并從低到高依次開展跳高活動。如果學生在跳高中有一個人出現失敗的情況,需要由下一名小組學生進行,哪個小組學生率先完成總目標即獲勝。在這樣的趣味活動中,學生會感覺跳高運動不再是枯燥、無聊的跳躍活動,而是充滿競爭的運動項目。學生在跳高過程中會不斷討論交流,相互分享跳高技巧,極大地促進了學生體育水平的提升。
在體育課堂上,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而學生則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只有實現兩者的互動交流,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在實際教學中,初中體育教師也需要積極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一方面,教師能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更好地與學生進行交流,突出教師言傳身教的作用,指引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進行體育鍛煉,并與學生交流心得,鼓勵學生表達自身的想法,這便于教師把握學生情況,促進體育教學有針對性地實施。初中體育教師需要特別注重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手段,緩解學生的體育學習緊張感,讓學生可以積極地融入體育課堂中。
在以往的初中體育課堂中,教學內容相對比較枯燥、單一,這也使得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不高,進而影響體育教學效果。對此,在今后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體育訓練,如合作活動、趣味競賽、教師演示等,改變以往學生對枯燥技能訓練、理論灌輸的厭倦感。初中體育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對教材內容進行優化調整,增強教材內容的趣味性。例如,在田徑跑步教學中,在培養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時,教師可以采取信號跑的方式;在培養學生的跑步能力時,采取競賽跑的方法;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障礙跑活動,以此豐富田徑跑步的課堂內容。
初中體育教師還應該注重在課堂上開展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活動。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尤其是身體素質上的差異更加明顯。所以,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以此讓學生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便于學生個性化發展。例如,在800 米跑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先對學生開展一次摸底測試活動,初步判斷學生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將學生分成多個層次,針對不同層次設置不同的教學方案,使得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后續的課堂學習中得到提升。初中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評價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自我評價、同學相互評價,讓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了解到自身表現,便于學生對體育知識、體育運動技巧的掌握,同時也能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總而言之,初中體育教學對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會帶來極大影響。而在實際中,影響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學生自身因素、學習因素等,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初中體育的教學效果。為了更好地促進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師需要樹立全新的教學思維,創新課堂教學手段,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被動學習化為主動學習。體育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強健學生體魄,培養學生堅忍的意志,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