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熙
(重慶市第四人民醫院,重慶 400014)
由于老年患者機體免疫力薄弱,機體儲備功能較低,且常伴有眾多基礎疾病,對強烈刺激的適應能力差,麻醉后更容易出現嚴重應激反應[1-2]。傳統氣管插管麻醉具有操作難度大、精準度要求高的特點[3],一旦發生失誤且未得到及時處理,會危及患者的生命。相比之下,喉罩麻醉具有操作簡單、誤差小、并發癥少的優點,是近年來麻醉學的一項重要發明[4]。因此,本研究選取了100例需行手術的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了喉罩的臨床應用價值,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手術的100例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無麻醉手術禁忌癥;且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由病人家屬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嚴重肝腎功能損傷、治療依從性差、患有精神疾病患者[5]。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其中,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50-78歲,平均(64.45±4.38)歲;體重48-75 kg,平均(60.31±5.46)kg。對照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53-80歲,平均(65.76±5.46)歲;體重49-73kg,平均(61.55±5.87)kg。經臨床比較發現,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體重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術前均常規禁飲禁食,患者入室后,常規檢測平均動脈壓、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指標。常規建立上肢靜脈通路,靜脈注射0.5 μg/kg舒芬太尼以及2 mg/kg丙泊酚進行麻醉誘導,待患者意識、睫毛反射消失后給予0.15 mg/kg順式阿曲庫銨靜脈注射。對照組患者給予氣管插管,根據臨床病理情況矯正導管長短,確定導管位置,插入成功后連接呼吸機行機械通氣并給予微量注射泵持續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吸入維持麻醉,必要時可加入維庫溴銨。觀察組插入喉罩,根據臨床病理情況對喉罩進行矯正,確保位置正確。
1.3 觀察指標。觀察記錄兩組患者麻醉誘導前(T1)、插管后置入喉罩1 min后(T2)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血氧飽和度(SpO2)]。各項手術指標(手術時間、麻醉時間、拔管時間、蘇醒時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咽喉痛、嗆咳、胃腸脹氣。
1.4 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T1時刻兩組患者的MAP、HR、SpO2水平均無明顯差異,P>0.05。T2時刻觀察組患者的MAP、HR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SpO2水平則無明顯差異,P>0.05,具體見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麻醉時間、拔管時間對比顯示無顯差異(P>0.05),而實驗組的蘇醒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2。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兩組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刻血流動力學各項指標對比

表2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麻醉時間、拔管時間、蘇醒時間對比分析(min)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由于老年患者常患有合并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腦卒中等并發癥[6],且機體承受力低,容易出現嚴重麻醉后果。氣管插管麻醉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控制氣道方法,促進了全身麻醉的進展。但由于患者的個體差異大,在實際操作中,麻醉醫師面臨著插管困難或反復插管的問題,細微的失誤就可能直接損傷咽喉部或氣管壁[7-9]。進行氣管插管時,喉鏡、氣管導管的機械性刺激也會引發血壓和心率的明顯升高,造成血流動力學各項指標的劇烈波動[10-11]。喉罩是一種喉上通氣工具,具有置入快、操作簡便、不傷害氣管與聲門的特點,避免了直接刺激氣管導致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情況的發生[12]。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未使用肌肉松弛劑前提下,也能在聲道門處一次性置入喉罩,避免了不良反應發生。本研究結果也顯示,在老年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喉罩麻醉的效果顯著,能有效維持患者血流動力學的穩定,各項指標數據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并有效縮短了患者的術后蘇醒時間,減少嗆咳、胃腸脹氣等不良反應情況的發生,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喉罩麻醉作用于老年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顯著,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