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穎君
[摘 要] 相較于傳統媒介,新媒體具有更高的傳播效率和更廣的傳播面,將其運用于農業信息傳播中,可以幫助農民更加快速地了解農業政策、農業經驗、市場信息等情況,進而調整和優化生產結構、生產技術,提高農民收益水平的同時加快我國農業發展步伐。但目前新媒體在農業信息傳播中的應用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改善,為農業信息傳播效率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撐。
[關鍵詞] 新媒體;農業;信息傳播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21-22-2
目前,我國正處于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時期,傳統信息傳播方式逐漸暴露出諸多弊端,與農業產業賦能需求不相適應,制約了農業經濟發展。而新媒體技術則能有效規避傳統信息傳播方式的不足,可使農業信息的傳播時效、水平等得到顯著提高,進而更加高效地服務于我國農業經濟發展。
1 新媒體在農業信息傳播中的作用
1.1 農民與外界的聯系得到增強
一方面,基于新媒體技術的支持,農民在家中即可快速了解與掌握最新的農業信息、技術等。另一方面,過去受距離、設備等因素的綜合影響,農村信息傳播的滯后性較強。而通過應用新媒體技術,農民不僅能及時獲取相關信息,而且可以將個人意見、經驗等發布出去。
1.2 農業經濟發展得到加快
一方面,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過去由于信息流通不暢,農民不能全面了解市場實際需求,出現農產品滯銷問題,影響農民的實際收益。而通過應用新媒體技術,農民能及時了解市場需求,進而調整作物種植比例。同時,借助新媒體技術,農民在農業生產實踐中一旦出現問題,可以向相關技術人員及時尋求幫助,顯著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此外,新媒體拓展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甚至形成了專業的“淘寶村”,農民通過開設微店、淘寶店將農產品銷往其他地區[1]。另一方面,調整農業經濟結構。新媒體在農業中的運用逐漸催生了諸多的新興產業,如農業信息服務產業、農業軟件產業等。
2 新媒體在農業信息傳播中應用存在的問題
2.1 新媒體意識不足
首先,相關部門正在探索學習新媒體,缺乏較高的新媒體應用意識,導致在農業政策、規劃制定過程中沒有融入新媒體。部分人員由于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學習,導致難以全面了解和掌握農業信息服務的內涵。其次,新媒體企業沒有充分接觸農民,不了解農業生產實際情況,這樣所傳播的農業信息與農民實際需求不相適應,制約農業信息功能的發揮。最后,農民普遍不具備較高的受教育程度,無法高效接受新鮮事物,對新媒體的應用產生了限制作用。
2.2 新媒體人才缺乏
一方面,受就業環境、發展潛力等因素的影響,農業基層信息化人才缺乏。農業信息傳播涵蓋較多方面的內容,如信息采集、信息分析等,對人員的技術水平有著較高的要求。但部分農業基層人員不具備較高的信息化能力,無法熟練運用新媒體技術,影響農業信息傳播成效[2]。另一方面,農村基層干部往往年齡較大,沒有接受過專門的培訓,難以從技術等方面給予普通農民有效的指導。
2.3 投入不足
一方面,資金投入較少。受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地方政府部門沒有在新媒體應用方面投入較多的資金,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導致新媒體的應用深度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為深度應用新媒體技術,政府需將宣傳教育等功能發揮出來。但目前很多地區在宣傳教育方面的投入較少,依然運用傳統的宣傳手段,這樣農民難以真正意識到新媒體的應用價值。
2.4 政策體系不完善
一方面,缺乏主管部門。目前,多數地區沒有構建專門負責農業信息傳播工作的部門,導致無法順利開展農業信息傳播工作。另一方面,新媒體應用方面存在一系列虛假農業信息,雖然相關部門對各類虛假廣告的打擊、處罰力度不斷加大,但是受政策法規的影響,治理成效不夠顯著。
3 新媒體在農業信息傳播中的應用對策
3.1 增強新媒體應用意識
首先,政府要提高重視程度,充分認識到新媒體的應用價值。過去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滯后的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夠暢通,因此,需通過新媒體的應用提高農業信息傳播效率,服務于農業經濟整體發展。政府相關部門需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將新媒體應用規劃框架制定出來,優化配置財政資金,大力構建新媒體基礎設施,在農業發展中廣泛應用新媒體技術,達到提高農業信息傳播效率的目標。同時,要借助新媒體技術,高效采集、加工與傳輸農業信息,服務于農業經濟發展。其次,農業新媒體企業需積極參與進來,深度調研地區農業發展狀況與農民實際需求,增強農業信息的供給針對性。要結合農業市場動態,及時調整和更新農業信息,將較強時效性的農業信息提供給廣大農民,幫助農民及時掌握市場需求,進而優化種植結構,提升農業生產效益[3]。要積極學習國內成功的經驗,如吾谷網等。這些網絡在農業政策、市場需求解讀方面,充分考慮了農民的認知水平,將通俗易懂的內容、形式等利用起來,降低了農民的信息獲取難度。最后,農民的認知能力也會對新媒體的應用成效產生影響,因此,需增強農民的新媒體應用意識,引導其借助新媒體技術及時獲取相關農業信息,不斷提高農業生產力,擴大農產品的銷路。在具體實踐中,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轉變農民落后的農業經營思維,引導其充分認識到農業信息在農業生產、銷售中的重要價值,進而主動接受和學習新媒體技術,能通過新媒體平臺等獲取農業信息。
3.2 培養農業新媒體應用人才
一方面,大力培養農業基層信息化人才。新時代以來,黨中央十分重視“三農”問題,但農村就業環境較差,工資待遇方面與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難以吸引高級人才。針對這種情況,既需要引進高級人才,又需要重點培養基礎人才。例如,可與職業技術院校構建合作關系,定點培養農業人才。職業技術院校在授課過程中,要將農業知識、信息傳播知識等作為教學重點,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方可以適應農業信息傳播的要求。同時,要系統化培訓在崗的農業信息從業人員,幫助其深入掌握最新的農業政策與新媒體技術[4]。要大力豐富培訓方式,將研討會、短期集訓等形式綜合運用起來,使農業信息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得到快速提高。另一方面,持續提升農村基層干部的能力水平。農業信息傳播中新媒體的應用與發展離不開基層干部的推動和引導。因此,要結合基層干部的實際情況,組建新媒體學習班,幫助其在日常工作中熟練運用新媒體技術,有效指導普通農民,這樣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范圍、應用深度方可得到顯著拓展。
3.3 加大投入力度
首先,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步伐。目前我國農業信息網站較多,但網站之間缺乏協同性,影響農業信息的搜索和傳播。針對這種情況,需積極構建統籌性信息系統,全面整合本地所有市、縣的農業信息,使農民的信息獲取需求得到全面滿足。地方政府要積極參與進來,發揮統籌規劃職能。其次,推動農業與新媒體深入融合。雖然很多地區購置了硬件設備,成功構建了農業信息網、數據庫等,但是新媒體的優勢并沒有得到良好發揮,降低了農業信息傳播效果。針對這種情況,需大力推動新媒體與農業深入融合,拓展宣傳載體,同時豐富農業信息類型,充分涵蓋農業科技、市場供求等方面的內容。最后,增加資金投入。地方政府要結合實際情況,適當增加農業信息傳播方面的資金投入,完善建設基礎網絡設施。例如,政府部門出臺針對性的優惠補貼政策,農戶購置新媒體終端設備時,政府給予相應的補貼。
3.4 加強農業信息監管
將新媒體技術運用于農業信息傳播中,促使農業信息傳播速度得到加快、覆蓋范圍得到擴大,促進農業經濟良好發展。但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出現了諸多的虛假農業信息,造成了不良影響。針對這種情況,政府部門需統籌規劃新媒體的應用,成立農業信息監管部門,明確監管部門的職責權限,嚴格監管農業信息,優化農業信息接收環境。一方面,要積極研究開發網絡技術和設備,將信息監管系統完善構建起來,對新媒體監管隊伍的技術設備等進行更新。要積極組建網絡監管人員隊伍,保證監管人員的法律素養、農業素養等滿足相關要求,確保其能熟練使用網絡監管系統,進而充分發揮新媒體監管職能。另一方面,要強化監管人員的責任意識,嚴格管理微信、微博等各個新媒體平臺,認真審查各種農業信息。通過嚴格把關農業信息的來源與內容,避免散播虛假農業信息。如有不實農業信息出現,要將應急措施落實下去,最大限度地遏制不良信息的影響程度和范圍。同時,依據法律法規,嚴厲處罰散布虛假農業信息的人員或單位。
4 結語
新媒體為農業信息傳播效率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通過應用新媒體技術,農民的被動接收地位得到了改變,可以更加高效地了解與獲取農業政策、農業技術等方面的信息,進而服務于農業生產。因此,相關部門及人員要制定完善的新媒體應用策略,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姚偉,陸紅紅.自媒體在三農傳播中的應用研究[J].今傳媒,2018(7):96-98.
[2]陳章,楊紅,黃穎,等.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在農業信息傳播中的比較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8(18):162.
[3]王怡青.新媒體技術在農業科技傳播中的應用與探究[J].今日科苑,2018(9):75-82.
[4]丁一,許皓陽,侯勃偉.淺析新媒介在農業科技傳播中的應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2):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