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薇,張 倩,楊建波,徐金鳳,林曉靜,王 蓉,韓佳容,張小寧
血管性癡呆的發病機制可能與腦血管損傷程度有關,臨床表現主要為認知、記憶、語言、行為和視覺障礙,并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緒或人格的改變。血管性癡呆已成為精神科、神經科的常見疾病之一。近年來,調查表明血管性癡呆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腦血管病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血管性癡呆病人長期患病,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嚴重威脅人們的身心健康,給家庭、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和壓力[1-2]。因此,對血管性癡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價值,日益引起醫學界的關注和重視,成為未來醫學研究的關鍵方向[3-4]。本研究旨在了解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痰瘀阻竅型血管性癡呆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89例痰瘀阻竅型血管性癡呆病人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95例)和治療組(94例)。對照組,男48例,女47例;年齡(76.46±4.74)歲;病程(11.35±1.81)個月。觀察組,男49例,女45例;年齡(75.34±4.24)歲;病程(10.17±1.27)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癡呆的診斷標準:根據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第五版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2013年)的診斷標準。血管性癡呆診斷標準:國家神經病學和中風研究所/瑞士國際神經科學研究學會臨床診斷標準(1993年):①符合癡呆標準;②有腦血管病引起的神經學體征,影像學顯示有一定嚴重程度的證據;癡呆與腦血管病有因果關系,要求癡呆在腦梗死后3個月內發作或突然發作;③認知功能減退、或波動,或逐步進展。
1.2.2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癡呆臨床實踐指南工作組(CWGD)研發的《中國癡呆診療指南》(2012 年)中癡呆證候分型量表(SDSD),2002年版《中藥新藥治療老年期癡呆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痰瘀阻竅證中醫證候診斷標準。主癥為智力下降,頭痛頭重。次癥為神情淡漠,脘脹納呆,唇甲紫暗,肢體乏重,面色晦暗,皮膚干燥。舌象為舌體肥大齒痕,舌淺暗,或瘀點,舌苔白膩;脈象為脈弦滑或弦澀,符合痰瘀脈。根據病人的情況,主要癥狀必須有2個,繼發癥狀必須至少有2個,舌象和脈象必須有其中任何1個,可以診斷為痰瘀阻竅型。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多奈哌齊片口服,每日1片(5 mg)。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加奧拉西坦靜脈輸注。合并有高血壓病、糖尿病、心臟病的病人,給予西藥對癥處理。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自擬方祛痰通竅湯,組方:玄參10 g,山麥冬10 g,熟地黃20 g,酒萸肉20 g,鹽杜仲10 g,桑寄生10 g,續斷10 g,牛膝10 g,制何首烏20 g,桑葉20 g,枸杞10 g,當歸10 g,水蛭3 g,石菖蒲10 g,地龍10 g,酒黃精15 g。服用方法:水沖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服用時間為飯后20~30 min。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分[5-6]:包括5項,總分30分,分數越高,病人的認知功能越好。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8]:分數越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長谷川癡呆量表(HDS)評分[9]:包括11個問題,得分越高,癡呆病人的癥狀改善越好。
1.5 臨床療效評定標準 臨床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MMSE評分增加>20%,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復為顯效;MMSE評分增加12%~<20%,日常生活能力顯著提高為有效;生活不能自理,存在明顯智力障礙,MMSE評分增加<12%為無效。
1.6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等級數據采用Ridit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68%,對照組為73.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MMSE、ADL、HDS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MMSE、ADL、HDS評分明顯優于本組治療前,且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MMSE、ADL、HDS評分比較 (±s) 單位:分
血管性癡呆屬中醫學“呆病”“健忘”等范疇,病變部位在腦。中老年人氣血逐漸下降,氣血化生能力減弱,與髓海缺乏密切相關。《靈書·論髓海論》指出,缺乏髓海可出現多種癥狀,如耳鳴、眩暈、失明等。此外,脾胃轉運能力下降可導致痰瘀形成,易阻塞腦靜脈。痰濁血瘀是痰瘀互結的致病因素和病理產物。血管性癡呆多屬本虛標實,髓海不足屬本虛,痰濁、瘀痹屬本虛標實[5]。
現代醫學認為,血管性癡呆的腦血管疾病的病灶包括額葉、顳葉、邊緣系統或腦組織損傷,會對記憶、注意力、執行功能、語言和其他高級認知功能造成嚴重損害[6]。在其發病機制方面,西醫認為血管性癡呆與膽堿能系統的損害、興奮性氨基酸的過度釋放、氧自由基的過量產生、神經細胞的凋亡、炎癥、NO和遺傳因素有關[7-8]。治療藥物包括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麥角生物堿制劑、神經營養因子、血管擴張劑等,其主要目的是改善腦部疾病部位神經細胞缺血、缺氧和代謝紊亂,防止神經細胞進一步受損[9-11]。
本研究表明,通過自擬方祛痰通竅湯聯合多奈哌齊及奧拉西坦治療痰瘀阻竅型血管性癡呆病人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MMSE評分、ADL評分、HDS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方中玄參有清熱解毒、養陰生津的功效;山麥冬可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熟地黃可補血滋陰、益精填髓;酒萸肉有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健胃壯陽等功效;鹽杜仲可補肝腎、強筋骨;桑寄生可補肝腎、強筋骨、除風濕、通經絡、益血安胎;續斷可補肝腎、強筋骨;牛膝可散瘀血、消癰腫;制何首烏可養血滋陰、潤腸通便、截瘧、祛風解毒;桑葉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作用;枸杞可養肝滋腎、潤肺等;當歸可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水蛭可破血逐瘀;石菖蒲有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功效;地龍可清熱熄風、清肺定喘、利尿通淋;酒黃精可補脾益氣、潤肺、補腎填精。諸藥合用,可共奏清熱化痰、活血化瘀、通絡之功效。
綜上所述,祛痰通竅湯聯合多奈哌齊及奧拉西坦治療痰瘀阻竅型血管性癡呆,可以改善病人的臨床癥狀,提高認知功能和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