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錦,周曉雯,龍彩霞
(重慶郵電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重慶400065)
在全國跨境電商受益于“一帶一路”政策紅利的背景下,作為起聯結作用的內陸開放高地、“一帶一路” 的前沿陣地以及全國唯一具有跨境電商服務四種模式全業務的試點城市, 重慶在跨境電商方面正積極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并憑借三個“三合一”開放平臺和獨特的區位優勢,不斷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電商市場,使其成為拉動重慶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在此背景下, 重慶如何繼續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破解發展中存在的痛點難點,對推動重慶對外貿易乃至整體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 重慶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在增速方面一直有較好表現。 數據顯示(見表1),重慶跨境電商交易規模自2014年的0.664億元增加至2017年的33億元。 重慶以口岸和保稅平臺為核心推動貿易效率的改革初有成效。 如表1所示,2018年重慶保稅港區實現跨境電商交易額28.11億元, 占重慶市同期成交總量的72.3%。 同時,根據重慶統計信息網的數據顯示, 重慶跨境電商交易額在進出口總額中的占比逐年上升,有望成為拉動重慶外貿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表1 2014—2017 年重慶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
根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7年重慶在營的跨境電商企業總計102家。 其中,本地注冊跨境電商企業88家,占比86%;異地注冊跨境電商企業14家,占比14%①。同時,截至2018年底,全市電商(網商)總計62.6萬家。 據各區縣統計,2018年全市新增電商6萬多家,新增集聚區15個,已累計建成電商集聚區63個,集聚企業超過4000家。
重慶作為內陸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其產業特色在跨境貿易中尤有體現。 由重慶統計年鑒歷年進出口數據可以看出,重慶進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工業產品方面。 出口商品中,機械設備和計算機及通信技術的交易額始終排在前列。 2019年1至8月,重慶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就占出口總值的70.2%; 在進口方面,占據前幾位的依然是電器及電子設備、機器設備等工業產品。 其中加工貿易一直是推動重慶外貿增長的主要板塊,2019年1至8月, 重慶加工貿易進出口1825.3億元,增長16.3%②,占同期重慶外貿總值的50.6%。 商務部信息顯示,重慶跨境電子商務業務在出口商品方面以電子信息、汽車摩托等工業產品為主,在進口方面則多為食品、化妝品等日用品。
重慶對外貿易以出口為主,主要出口國家集中在歐洲、北美洲中較發達的國家,其中對美國的出口占比尤其突出。 在進口方面,重慶則多集中在亞洲附近的國家。 到目前為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在重慶跨境電商交易甚至對外貿易中所占份額都不大。 不過,隨著“一帶一路”的實施,近年來重慶已將發展對外貿易市場的主要視線放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019年1至8月重慶進出口總值3608.8億元。 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993.8億元,增長33.8%,高出外貿整體增速19.9個百分點②。 借著“一帶一路”政策機遇和中歐班列的物流便利,中歐班列經過的“一帶一路”國家,如波蘭、哈薩克斯坦等正成為重慶跨境貿易以及跨境電商擴張的主要目標市場。
重慶本地跨境電商企業數量遠超過異地電商企業,但重慶本地跨境電商企業中缺少在全國范圍內有較大影響力的龍頭企業,現有企業創新動力不足,在自主品牌建設上相對落后。 重慶屬于老牌的制造城市,但大部分跨境電商企業由于長期進行品牌商品的代工,對知識產權的意識比較薄弱,核心競爭力有待加強。 尤其是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其他“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在資源和產業結構上難以避免地存在核心技術少、創新能力弱等相似性③。 因此,要想進一步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重慶本地跨境電商企業急需尋求一條與外地跨境電商企業以及“一帶一路”目標市場企業的差異化發展道路。
“一帶一路”政策下,中國對其沿線國家投資逐漸加大,雙邊貿易往來愈加深入。 而重慶目前對外貿易主要市場仍大面積集中在發達國家以及周邊國家。 縱使占著一定的區位優勢,但重慶目前在對“一帶一路”市場的外貿數額、份額甚至增比上都未顯現出較大的突破。 尤其是與其他跨境電商試點城市的同期數據相比,例如2018年義烏出口382.8億美元,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出口占全市比重超過50%,出口前10個國家中有7個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④。 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中國許多城市及企業都將目光聚焦在其沿線市場, 尋求機遇,并力圖迅速打開市場。 而重慶相比來說,進程較為緩慢,這一現象將使重慶面臨成本加大,投資回報率下降的后果。 因此,倘若重慶跨境電商行業還重視“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應加快打開其沿線目標市場的進程。
隨著“一帶一路”的不斷推進,重慶跨境電商企業將發揮重慶的區位優勢,進一步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市場, 但物流體系的不對稱性制約著重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電商的進一步發展。 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較大差異。 以東盟各國為例,各國港口設施、公路設施、鐵路設施發展不均衡⑤。 另一方面,重慶與多數“一帶一路”國家相比,在物流體系上有明顯優勢,但仍趕不上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力度和重慶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速度。 目前,重慶主要交通樞紐的貨物吞吐量如何進一步滿足跨境電商的發展需求,跨境貿易主體之間如何進一步實現物流信息智能匹配、數據共享是重慶亟須解決的現實問題。
近幾年來,從全國范圍來看,跨境電商行業在專業人才方面一直處于緊缺狀態⑥。 雖說目前重慶有許多擁有外貿、電子商務背景的人才,但因跨境電商行業的特殊性, 行業內仍極其缺乏集語言、外貿、電子商務等知識于一體的復合型人才。 光由單一專業背景人才組成的團隊容易存在低效率以及信息錯置等問題,而在人員入職后培養又會耗費大量時間、經濟成本且效果不佳。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原本就較大的人才缺口也將面臨新的挑戰。 與歐洲、北美市場相比,“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家、地區之間巨大的文化、語言差異使得行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持續加大。 目前,由于地區限制,重慶對高水平跨境電商人才的吸引力仍舊有限,而重慶市也還在探索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體系,無法在短期內培養出行業所需的高水平運營、開發人才。
為了增強本地企業核心競爭力, 政府應從政策、金融等方面入手,培育出本地跨境電商龍頭企業。 再由政府聯合重慶已有本地企業,建立起本地企業共同體,形成龍頭企業領頭,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體系,加強重慶跨境電商企業的良性競爭及合作關系,提高行業創新活力。 同時,要進行本地跨境電商品牌的再設計和再塑造,結合重慶傳統產業優勢,使重慶跨境電商品牌“走出去”。 依托重點項目,加強產業技術改造,提升產品品質,發展差異化產品,創新產品定價,弱化價格差異⑦。 除此之外,跨境電商企業應充分了解目標市場尤其是 “一帶一路”重點市場消費者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把控產品質量及創新進程,建立品牌獨有且具針對性的文化印象,以品牌為切口,獲取目標人群對“重慶”系列產品的認同感,打造城市名片。
“一帶一路” 的實施及其紅利釋放效應對重慶跨境電商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⑧。 重慶發展跨境電子商務要充分發揮其優勢,進一步深化全方位對外開放,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首先,根據重慶特色商品結構以及比較優勢產業, 以互補性為原則,篩選“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確定重點目標市場,并由政府牽線,創建良好的貿易通道。 其次,利用重慶在“一帶一路”中的地理優勢,加強與沿線國家的商業合作,并通過投資、技術、經驗支持等方式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部分物流、監管體系建設,縮小重慶與其在物流、監管體系上的不對稱性,從而進一步發掘和擴大“一帶一路”沿線市場。 同時,以產品質量弱化不同文化對跨境交易的影響。
在“一帶一路”持續深化的背景下,重慶要想大力助推跨境電商持續、高質發展,必須先解決物流缺陷。 重慶需深挖數據價值,依靠重慶大數據技術服務業,充分挖掘大數據智能物流服務、助力跨境電商優化升級,并與重慶“一帶一路”重點市場共建一個可以對貨物進行全程追蹤、全程監控和無縫對接的信息平臺⑨,以提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進行跨境電商貿易時的數據共享和信息對稱能力,從而提高跨境交易效率、削弱基礎設施建設不均衡帶來的影響。 同時,重慶要借鑒深圳、廣州等其他跨境貿易試點城市在解決跨境物流問題方面的經驗。例如廣州順豐采用“三網合一”,通過天網、地網、信息網實現陸空立體智能物流信息互通。 重慶物流企業也可以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提供貨物吞吐量的實時統計和提前預測,從而有效改善物流短板問題。 同時重慶各跨境電商平臺要根據消費者需求確定方向,加強區域、全國數據的互聯互通,強化國際供應鏈整合與管理完善物流供應鏈的布局。
重慶跨境電商行業應以公共服務平臺作為樞紐,打造良好的生態圈,做好產業生態建設(見圖1)。 其中,政府應將跨境電商行業及其“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放在重要戰略地位上,強化公共服務平臺在重慶跨境電商生態圈中的作用,并且針對本地跨境電商前沿企業,在金融信貸、財稅支持和科技扶持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⑩。 傳統電商、外貿企業應不斷向跨境電商方面發展業務, 通過加速資本運轉、轉變企業運營方式、加強企業創新等方式加快產業轉型,促進整個跨境電商行業的升級和融合,加快國內、國外市場的縱橫發展。 而新轉型的傳統電商、外貿企業,包括中小型跨境電商企業應將更多渠道業務外包給服務商,進而將更多人力和物力投入到產品創新、品牌建設等更具競爭性的業務中,以便尋求與擁有自己渠道的大型跨境電商企業競爭時的部分優勢。 為此,支付、物流、通關、倉儲等服務商應利用“互聯網+”手段實現企業間的互聯互通,搭建線下+線上深度融合的企業協同, 并通過重慶公共服務平臺實現數據公開,確保政府監督工作高效率進行以及企業貨物信息實時獲取。 除此之外,公共服務平臺也可在線上為中小型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專門有關“一帶一路”重點市場的法律、語言等方面的幫助。

圖1 重慶跨境電商生態圈
隨著重慶跨境電商行業的不斷發展以及“一帶一路”的深入發展,重慶跨境電商目標市場也將更加多元化。 為了滿足市場變化的需求,重慶跨境電商應構建起多元化的人才隊伍培養體系,實現從專業人才到復合型人才的轉化。 在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緊缺的當下,重慶要以人才為核心,由政府牽頭,將高校和企業聯合成為主戰地(圖2)。
重慶跨境電商企業協助高校設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強調實踐,避免“表面化”的廣泛式教育,開設重點國家的小語種課程。 高校通過與企業合作,實時獲取外貿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新動態、新數據,并通過搭建模擬數字平臺,進行互聯網實時實踐教學,加強學生對現實市場,尤其是“一帶一路”市場的深入了解。 當然,這樣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尚要一定時間,目前,重慶政府急需通過政策優惠先引入一批跨境電商行業高精尖人才,推動現階段重慶跨境電商進入“一帶一路”市場,并協助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 同時,跨境電商企業應從企業內部流程、制度、政策等入手,優化企業內部流程與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最終,從高校、企業、政府三方面入手實現重慶跨境電商人才的“培、引、留”。

圖2 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體系
注釋:
①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7年度中國城市跨境電商發展報告[R].
②重慶前8月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外貿增長33.8%(2019.09.12)[EB/OL].中國新聞網.
③李臻, 張向前. 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促進企業走出去戰略研究——基于“一帶一路”背景[J].科技管理研究,2018,(21):56-63.
④“一帶一路”沿線國際城市代表齊聚共商合作共話發展(2019.5.22)[EB/OL].中國新聞網.
⑤李霞,柯琦.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東盟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策略[J].對外經貿實務,2019,(09):33-36.
⑥鄒華勝,徐云.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我國跨境電商國際化人才培養[J].職業技術教育,2018,39(01):27-30.
⑦李湘棱.我國跨境電商企業“走出去”策略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8,(24):125-127.
⑧鞏從杰.”一帶一路”紅利對跨境電商的影響效應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9,(06):132-135.
⑨劉小軍,張濱.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電商物流的協作發展[J].中國流通經濟,2016,(05):115-120.
⑩程宇,陳明森.福建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機遇與對策[J].亞太經濟,2014,(05):115-120.
?張夏恒.跨境電子商務人才供需矛盾與解決路徑[J].當代經濟管理,2017,(09):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