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范大學 廣西 桂林 541000)
學習態度是指學習者對學習較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為傾向或內部反應的準備狀態。態度是一種能影響個體行為選擇的內部心理狀態。學生的學習態度可含很多方面,具體可包括對待課程學習的態度、對待學習材料的態度以及對待教師、學校的態度等。在2011年頒布的《義務教育中學英語課程標準》也指出情感態度是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形成和建立的基礎條件之一。學生學習英語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態度,積極的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重要前提和保證。中職生是在初中畢業后選擇去職業院校繼續學習的群體,他們的學習氛圍雖不比普通高中的氛圍濃厚,但作為青年的主力軍之一仍然有必要對他們的英語學習態度進行一番探究,為幫助和指導他們完善個人綜合素質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Gardner(1985)將態度歸屬于動機的一部分,某些態度構成的心理結構稱之為動機。Krashen(19981)在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的研究中,發現這兩變量都對二語學習起一定的作用,但兩者之間的關聯性不大。王初明(2003:103)研究認為影響外語學習的重要情感因素是學習態度與動機,端正的學習態度、強烈的學習動機是英語學習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王勝蘇(2003)認為學習動機、學習態度等情感因素和跨文化因素是影響外語學習的兩個因素。劉媛(2016)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某大學大一、大二兩個年級的非英語專業本科生進行了英語學習態度的調查。
學習態度是影響英語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積極的態度能促進學生產生無限的動力去學習好英語,這也是保證學生學好英語的重要前提。隨著新的教學理念的理念,以學生為中心是現在倡導的教學理念。因此,研究者更多以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對學生情感因素與學業成績關系的研究研究近幾年就比較多。據了解,現在中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態度存在許多問題。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和教學內容和難度的加大,部分基礎較差的同學會感覺英語學習開始吃力,這極有可能造成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不斷減弱,甚至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喜歡學英語,若學生屢屢受挫則會對英語產生抵觸和厭惡的心理,這進而導致他們的英語學習出現問題并且制約著中職生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這一問題已是現狀,是不得不去面對以及解決的問題。
在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目標能否有效實現與學生學習的效果如何直接受影響于學生英語的學習態度。對于中職學生的群體來說,學習英語既是學習一門新語言的過程,同時也是接納一種新語言背后所蘊含的文化知識的過程。但是,在這個學習過程中,還有部分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因此,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研究和調查有助于準確掌握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及時的發現問題,以便有針對性地給出建議和對策。此外,了解現階段學生的學習態度是至關重要的,對于英語教師開展以后的教學工作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以四川某中職學校二年級中職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進行研究。本次共發放問卷100份,收回99份,回收率99%。
4.1 調查內容。此調查問卷來源于宓世清(2014)的碩士論文,經過筆者一部分的修改后完成。該英語學習態度調查問卷(學生卷)共18個項目,依據認知、情緒、情感、行為在英語學習上的傾向,設定了學習興趣、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滿意度五個維度,每個項目后設有A,B,C,D四個等級,分別記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說明學習積極性越高,學習態度越好,學習英語的滿意度也越好(宓世清,2014)。此問卷通過這五方面的調查能夠對一探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態度具體如何,此外也能夠對學生英語學習態度進行全面而又初步的了解。
4.2 調查結果。下表1是對1、3、5、6、10、12、13、14八個問題學生平均分的統計。
表1
如表1所示,第一個問題是對英語學習重要性的調查,這一問題的平均分為3.62,分值較高,表現出學生能充分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第3題對英語感興趣嗎的平均分為2.6,分值較低,體現出該調查的學生群體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不是很濃厚。第5題是對英語課堂上能否認真聽講進行調查,其平均分為2.75表示學生上課聽講的認真程度還不夠。第6題對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平均分進行了計算,其結果為2.17,說明學生的英語課堂參與程度顯然不高。平均分為1.8是對學生第12題是否觀看英語動畫、英語書等其他與英語相關的資源的調查,可以得出學生在課后很少使用英語相關的學習資源。學生課后的英語復習的平均分為1.79,分值最低,可以看出學生在課后不會及時的鞏固和復習英語。最后一個問題的平均分為2.55,表示學生對于上英語課的喜愛程度不高。以上七個問題都是對學生對于英語學習態度的各方面的反應,雖然學生能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從他們的心理活動以及實際行動可以看出他們對英語的學習態度積極性整體不高。
第一,根據在學生的興趣方面調查結果顯示,85.86%的同學呈現積極的學習態度,認為學習英語很重要;對學生學習興趣的調查,占比最多的為對英語學習不太感興趣,共計占比42.42%,其次是對英語學習比較感興趣,占比40.40%;關于學生興趣方面的調查的最后一個問題是學習興趣是否發生了變化,57.58%的同學是開始很感興趣,后面有所下降了。
第二,問卷第二部分是對學生英語學習行為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41.41%的同學是偶爾認真聽講;對于上課活動參與度的調查結果顯示,55.56%的同學偶爾參加課堂活動,其次19.19%則是從來不參加課堂活動;對于學生不想參加課堂的原因的調查顯示,43.43%的同學是因為不會才不參加課堂活動。
第三,學生學習方法和習慣的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認為在英語學習中,閱讀、口語與單詞都比較難,分別占比31.31%、30.30%和29.29%不同學生學習英語的困難點不同;在英語學習遇到困難時,28.28%選擇請教同學,27.27%的同學選擇自己查詢有關資料和參考書目自己解決問題;在空閑時間里61.62%的同學僅僅是有時會看一些與英語相關的資源,30.3%的同學則是從來沒有;關于英語磁帶和錄音的收聽,59.6%的同學表示從未收聽過;67.68%的同學只是有時會開口說英語,25.25%的同學表示從來不曾開口說英語,都是分值較低的選項。
第四,關于學生學習滿意度的調查,一半左右的同學對英語老師以及英語課堂都表示非常滿意,比如51.52%的同學非常喜歡英語老師,48.48%的同學覺得英語老師上課非常好;對于老師對于學生的態度方面的在乎度表示非常高,在乎和非常在乎的占比分別是48.48%和33.33%。
5.1 結論。首先,以上調查結果表明,中職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總體呈現較為積極的學習態度,同時,也有小部分同學對于英語學習呈無所謂的態度,不清楚英語學習是否重要,對于學習英語毫無動機。英語學習興趣也總體呈下降趨勢,很大部分同學由最開始的感興趣逐漸降低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最終導致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造成這些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包括教師,教材,學生個人原因,家庭原因,社會原因等各個方面,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對于不同的學生個體是不盡相同的,這值得探究和研究一番,并且教師應及時注意學生興趣下降的問題并想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其次,調查顯示,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對于英語的主動參與度不高,主動性不強等問題。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方式是依靠英語課堂學習,在課后學生很少會選擇主動去學習英語或主動學習英語,因此,英語學習的時間較少,進而制約了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此外,中職生的問題還存在與他人的合作學習與交流不足。當學習英語遇到實際困難時,大部分學生會選擇自己查找資料或者是請教同學,很少向老師請教。在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方面不同學生的表現得不一樣,特別是口語方面尤為不足,這說明學習的方法與策略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和增強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最后,學生對于教師對待他們的態度尤其關注。學生作為一個有獨立思想的個體,也期待能夠的得到他人的認可和承認,在學校期間尤其期待老師的關注和承認,因此,教師應在平常給學生足夠的反饋以及注意和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差生。
5.2 建議。
(1)注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培養和維持,促進積極的學習態度。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培養和維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尤為重要,特別是對于中職學生來說,他們沒有高考的壓力,所以對于學習的求知欲望不是特別高,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才因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要求教師應采取各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也更應該做到因材施教,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針對地制定教學計劃和培養計劃,使學生能一直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此外,教材和各種教輔工具,也應與時俱進,符合學生和時代的要求。積極的學習態度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有利因素,積極的態度能化作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應盡可能的傳遞英語學習的正能量,在英語課堂上升華有意義的主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2)培養和加強學生主動動性,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可能性,調查的結果顯示,大部分同學都不會主動的參與英語課堂活動或者是在課后主動學習英語,遇到不會的英語問題也不愿請教老師和他人,僅靠課堂學習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不參與活動也減少了和他人以及教師的溝通,學生的學習更加被動。此外,教師不能夠充分有效的了解學生的短板,進而導致教師無法幫助學生查漏補缺。主動學習習慣的培養因此尤為重要,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夠促進學生與他人的溝通交流,從而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教師也應加強和學生的溝通,充分了解學生并指導學生如何更好的學習。若學生和教師的溝通更緊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得到加強,那么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得到很好的改觀。
5.3 因材施教的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提高英語學習策略的使用。大部分中職生來說,英語的學習過程還是存在各種各樣的難題,聽力、口語、詞匯、閱讀、寫作等幾個方面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困難度不一樣,有的學生甚至存在多個方面的困難。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充分的了解和關愛學生,了解不同學生的短板并相對應的給學生提出有效學習的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進而進一步的提高英語成績。此外,好的學習策略能促使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教師也可向學生推薦和提供有利于學生英語學習的策略,竭盡可能幫助學生的嘗試各種學習策略,直到學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進而幫助學生轉化為積極的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是否積極能很大程度的決定學生學業上的表現,在中職生的英語教育中也尤為重要。由于筆者的能力有限,僅對部分中職生的學習態度進行了調查,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期望今后國內有更多的學者就英語學習態度這一領域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取得更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