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艷
【摘要】目的 分析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應用全局式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擇取66例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將其隨機分組研究,對照組(33例)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33例)實施全局式護理,對照分析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從負性情緒評分來看,護理后研究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從并發癥發生情況來看,研究組心律失常、出血、疼痛、迷走反射、血腫、術中橈動脈痙攣等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于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來說,全局式護理的應用可改善負性情緒,還可以避免并發癥發生,具有顯著臨床價值。
【關鍵詞】冠心病;介入治療;全局式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01
冠心病屬于慢性疾病,發病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患者通常會出現胸悶、呼吸急促以及氣短等癥狀。現階段針對這一疾病通常采取介入治療,效果確切。但在介入治療中,有效護理措施的實施可起到輔助作用,提高臨床效果[1]。本文對此予以研究,報告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66例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均選自人民醫院心內科,病例擇取時間范圍為2018年9月~2020年1月,將其隨機分組研究,對照組(33例)中,男22例,女11例,病例擇取年齡范圍為37~78(66.56±4.12)歲,病例擇取病程范圍為0.5~2(1.23±0.56)年;研究組(33例)中,男21例,女12例,病例擇取年齡范圍為38~79(66.23±4.20)歲,病例擇取病程范圍為0.3~2(1.30±0.61)年;統計分析組間一般資料,結果無意義,可比。
1.2 方法
對照組(33例)實施常規護理,生命體征監測、指導用藥及飲食等。研究組(33例)實施全局式護理:①強化疾病宣教。首先對患者疾病認知情況進行了解,據此制定護理計劃,糾正其錯誤認知,使其全面認識和了解疾病、治療相關知識。②心理護理。對患者心理情緒予以評估,強化溝通和交流,給予其心理支持,鼓勵其積極面對疾病和治療,告知其良好心理情緒對疾病康復的積極意義。③并發癥護理。避免術側過度用力,對穿刺部位血腫以及出血情況進行觀察,詢問傷口疼痛感,若出血,可壓迫穿刺部位上1~2 cm位置,并行包扎處理,對心律失常、迷走反射以及橈動脈痙攣等進行觀察,并予以及時、適當處理。
1.3 臨床觀察指標
①負性情緒評分:通過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估,評分越高負性情緒越嚴重。②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所得數據均經統計學軟件(SPSS 17.0)分析,涉及到計量、計數兩種資料,分別以(x±s)、(%)兩種不同方式予以表達,另外經t值、x2兩種不同方式予以檢驗,如果檢驗所得結果P<0.05,則表示有意義。
2 結 果
從負性情緒評分來看,護理后研究組焦慮評分為(22.48±4.02)分、對照組為(32.18±5.12)分,研究組抑郁評分為(17.82±4.23)分、對照組為(24.13±4.12)分,研究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從并發癥發生情況來看,研究組1例出血、1例血腫、1例術中橈動脈痙攣,對照組心律失常1例、出血2例、疼痛1例、迷走反射1例、血腫2例、術中橈動脈痙攣2例,研究組心律失常、出血、疼痛、迷走反射、血腫、術中橈動脈痙攣等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 論
對于冠心病患者來說,介入治療可取得良好效果,但術后容易出現多種并發癥,對預后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對生命安全構成威脅,所以需要做好護理干預工作。通過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并發癥,避免突發事件發生,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促進其術后恢復[2]。全局式護理在臨床中應用廣泛,其護理方案包含了從治療整個過程,將患者作為護理服務的中心,對患者的生理護理需求、心理護理需求進行了解,并實施全面、系統化的護理服務。通過強化疾病宣教和心理護理,增加患者對疾病和介入治療知識的認識,提高依從性,幫助其樹立介入治療信心,以良好心態面對治療[3]。通過并發癥護理,可以有效預防并發癥發生,對術后恢復有積極意義。
4 結 語
對于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來說,全局式護理的應用可改善負性情緒,還可以避免并發癥發生,具有顯著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 焱.全局式護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及臨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63):217.
[2] 趙倩倩.全局式護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及臨床價值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42):272-273.
[3] 錢 蕾,葛兆霞.全局式護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及臨床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11):1032-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