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華
摘要:新形勢下,互聯網技術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有效促進了社會進步。因此,針對鄉鎮農業經濟來說,想要獲得較為良好的發展效果,那么也應該積極地迎合當前時代發展,主動地與互聯網技術融合在一起,科學地對電子商務經濟發展模式進行引進,有效地對企業發展思路進行革新和轉變,以便能夠不斷地對我國農村經濟現代化程度進行增強,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鄉鎮農業經濟發展進程。基于此,本文即對“互聯網+”時代下鄉鎮農業經濟發展進行了分析,明確了當前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并在依托于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制定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可以為相關人員提供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下;鄉鎮農業經濟發展;困境
“互聯網+”時代下,其為我國鄉鎮農業經濟發展帶來新形勢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困境,包括:農業生產模式較為單一,農產品缺乏標準化等。因此,為了可以有效地對這一弊端進行改進,能夠快速走出當前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那么在今后發展過程中,應該加大重視,可以深入地分析鄉鎮農業經濟發展問題的成因,然后依照具體現狀,有針對性地制定發展策略,以確保我國鄉鎮經濟能夠朝著良好的方向邁進。
一、“互聯網+”時代下鄉鎮農業經濟發展趨勢分析
新形態下,由于“互聯網+”經濟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互聯網+”已經逐漸成為我國現階段鄉鎮經濟發展的一種全新模式以及全新方法。并且,在“互聯網+”時代下,鄉鎮農業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在模式上,還是在理念上,都很大程度上進行了革新,有效提升了鄉鎮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1]。同時,現階段,我國鄉鎮農業經濟如若想要朝著可持續且良好的方向邁進,那么則需要在依托自設現狀的基礎上,科學地轉變發展思路,借助互聯網平臺,有效開展銷售業務,以便可以更好地跟上當前時代發展步伐。
二、“互聯網+”時代下鄉鎮農業經濟發展困境分析
(一)農業生產模式具有較強的單一性
現階段,對于我國大部分地區來說,其在發展過程中,農業生產模式都具有較強的單一性[2]。針對這一問題,主要是因為當地信息十分閉塞導致的。通常情況下,鄉鎮農業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其不具備較為先進的生產模式,從而使得生產效率相對較低,人力物力被浪費。同時,近年來,人們對于農產品的安全以及質量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絕大部分的鄉鎮農業生產企業,其在經營階段,仍然不能夠科學地對先進農業運營管理理念進行應用,最終使得企業本身與國外的一些農業生產企業存在了較大差距。
(二)農產品缺乏標準化
通常情況下,對于農業產品來說,其種類相對較多。因此,如若不能夠對其進行細化及量化,保證農業產品具有較強的標準化,那么就一定會對鄉鎮農業經濟的整體發展造成影響。但是,綜合現階段的鄉鎮農業經濟整體發展水平來看,其農產品的標準化還較為欠缺,影響了產品的下單率。比如:在肉類中,不能依照其身體部位來進行量化,有針對性地進行銷售,從而導致商家與消費者的認知存在很大差異。
(三)互聯網銷售人才相對匱乏
綜合現階段我國整體的發展水平來看,針對互聯網技術,其普及的范圍日益擴大,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進程。然而,在鄉鎮以及農村發展過程中,互聯網技術的人才卻相對較少[3]。并且,鄉鎮以及農村的整體網絡設施較少,水平較低,具有較強的滯后性,長此以往,鄉鎮“互聯網+”的深入發展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拓寬,也使得各大網絡電商平臺逐漸涌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而對于這些平臺來說,其也存在評價以及價值差異性較大的情況,對農產品的鑒別能力存在差異,再加上近年來的假貨事件頻發,最終使得消費者與商家出現了信任問題,從而影響了互聯網鄉鎮農業經濟的良好發展。
三、“互聯網+”時代下鄉鎮農業經濟發展的具體路徑分析
(一)有效地對鄉鎮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
在“互聯網+”時代下,鄉鎮農業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應該科學地對互聯網技術進行利用,綜合考量具體發展情況,有效對鄉鎮農業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和調整。在實際的調整階段,可以將互聯網以及農業發展進行跨界融合,保證農戶可以借助互聯網,更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從而為農業信息以及發展提供指導[4]。同時,應該加大創新力度,將原本較為粗放的資源驅動型轉化為創新驅動發展模式,依托于互聯網思維,不斷對創新發展進程進行推動,以確保可以進一步對鄉鎮農業經濟發展水平進行提高。此外,為了更好地達到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的目的,也應該積極地對資源進行融合,主動對傳統落后思想觀念進行改進,深入地對市場發展方向以及信息進行了解,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發展策略,科學地進行網絡銷售。
(二)有效地對農業生產模式進行優化
綜合對現階段互聯網電商平臺的整體發展情況來看,其具有較為明顯的普遍性以及創新性,可以進一步對農戶思想觀念進行革新和轉變,也可以輔助農戶對各方面的信息進行了解。通常,借助網絡,農戶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加便利,可以為其提供一個較為科學的學習途徑,不斷豐富農戶的知識儲備。比如:南平市灜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發展階段,其在延平區大橫鎮博愛村流轉了五百多畝土地,并投資六千多萬元建設了一個集現代種植農業、學生農業科普教育基地、教學科研實習基地、四季采摘、垂釣、餐飲娛樂、親子游園、鄉村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生態觀光農業園,讓互聯網與農業可以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鄉鎮農業的發展的智能化以及現代化。
(三)有效地對互聯網技術進行利用
在我國的具體發展過程中,有很多偏遠的鄉鎮地區,其在信息交流層面,比較閉塞,再加上整體的交通缺乏便利性,致使很多產品都無法及時進入市場,從而使得整體的鄉鎮農業經濟效益大大降低[5]。因此,在“互聯網+”時代下,一定要科學地對互聯網技術進行利用,有效地利借助網絡媒體,科學地與平臺合作,保證農戶能夠及時地得知我國其他地區農村的農業資源情況,然后結合自身的發展現狀,有針對性地制定發展策略。
(四)有效地對農業企業互聯網人才進行培養
為了可以更好地實現“互聯網+農業”模式,進一步地對鄉鎮農業經濟發展進程進行推動,那么在今后的發展期間,應該加大農業企業互聯網人才的建設力度,有效地進行培養,不斷地對管理人員的自身互聯網知識進行提升。同時,積極引進專業的互聯網人才,不斷強化對工作人員的學習力度,讓其能夠主動地對互聯網知識進行學習。比如:應該強化農業企業網絡銷售以及網絡技術人才的培養,以便農業企業在發展階段,可以深入地對網絡銷售業務進行開展,進而為鄉鎮農業經濟的良好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四、結語
綜合而言,農業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經濟。因而,為了可以有效地推動我國經濟發展進程,那么在今后的發展階段,需要大力推進我國鄉鎮農業經濟,科學地對“互聯網+”發展理念進行利用,有效解決當前鄉鎮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應該加大重視,科學調整產業結構,以便可以更好地推動鄉鎮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欒長媚.“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20(3).
[2]張文靜.“互聯網+”時代下鄉鎮農業經濟發展形勢和存在問題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1).
[3]胡新紅.“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財經界:學術版,2019(20).
[4]康永梅.“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農村實用技術,2019(10).
[5]胡耀華,王輝輝,胡建珍.“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農家參謀,2019(19).
作者簡介:游 華(1976—),男,福建建甌人,中級農業經濟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