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軍

【摘要】目的 分析手術結束前注射布托啡諾對于蘇醒期躁動的預防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我院行全身麻醉手術患者52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26例,B組在手術結束縫皮時靜脈注射10μg/kg布托啡諾;F組在術畢前注射1μg/kg的芬太尼,對兩組患者蘇醒期的躁動水平進行評估和比較。結果 B組躁動分級I級2例、II級0例、III級0例,蘇醒期躁動發生率為7.7%,F組躁動分級I級6例、II級3例、III級1例,蘇醒期躁動發生率為38.5%,B組蘇醒期躁動程度及發生率均顯著優于F組(P<0.05)。結論 在全麻手術術畢前注射布托啡諾,有助于預防患者蘇醒期躁動和減輕躁動程度,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布托啡諾;全麻蘇醒期躁動;預防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1..02
全麻蘇醒期躁動(EA)是一種麻醉導致的不良應激反應,EA嚴重影響患者術后恢復和生命安全[1]。強效阿片類鎮痛藥物如芬太尼等對于EA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這類藥物的副作用較多、也具有依賴性[2];布托啡諾則是一種混合型阿片受體激動-拮抗劑,若劑量控制得當,則副作用小,鎮靜效果好,本研究探討了布托啡諾在預防蘇醒期躁動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全麻外科手術的病人共52例,納入標準:(1)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Ⅱ級;(2)年齡超過20歲;(3)經術前檢查,患者肝腎功能、凝血功能、心肺功能均正常,符合手術條件;(4)患者符合手術適應癥要求,手術種類包括扁桃體切除術、子宮次全切除術等常見外科術式;(5)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并簽字;排除標準:(1)排除長期使用阿片類藥物的患者;(2)排除合并精神疾病患者;(3)排除合并惡性腫瘤疾病等嚴重軀體疾病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將52例分為兩組,每組26例,B組在手術結束縫皮時靜注10 μg/kg布托啡諾進行鎮靜,本組男12例、女14例,患者年齡24~63歲,平均(35.2±2.8)歲;手術類型:扁桃體切除術18例、子宮次全切除術5例,其它3例;F組在術畢前注射1 μg/kg的芬太尼,本組男10例、女16例,患者年齡22~62歲,平均(34.8±3.1)歲;手術類型:扁桃體切除術16例、子宮次全切除術6例,其它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嚴格術前檢查和評估,符合麻醉和手術要求。術前8 h禁飲食,轉入手術室后建立靜脈通路,術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鈉0.1 g;采用靜脈復合全身麻醉,靜脈注射0.06 mg/kg咪達唑侖、0.3 μg/kg舒芬太尼、依托咪酯0.3 μg/kg和1 mg/kg的阿曲庫銨進行誘導麻醉;麻醉起效后,做氣管插管,吸入1%-2%七氟醚進行維持麻醉,潮氣量8~10 ml/kg,吸呼比1:2;此外,術中持續泵注2~2.5 mg/(kg·h)的丙泊酚和10 μg/(kg·min)的阿曲庫銨維持肌松;術中嚴密監測患者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呼吸等生命體征。手術結束前30 min停止給予七氟醚和阿曲庫銨,術畢前10min停止給予丙泊酚;術畢,縫皮,B組在此時靜脈注射10 μg/kg布托啡諾(規格:2 ml:4 mg);F組在術畢時靜脈注射1 μg/kg的芬太尼(規格:2 ml:0.1 mg)。
1.3 蘇醒期躁動分級標準
0級:無躁動動作、安靜;I級:輕度躁動,出現無意識肢體動作和抬頭動作,一般持續時間少于5 min;II級:中度躁動,出現不自主的全身動作5~10 min,包括試圖吐、咬導管等,需進行物理制動;Ⅲ級:嚴重躁動,患者試圖自行拔除導管,極度不配合,甚至擊打醫務人員,需給予藥物控制。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5.0軟件對研究資料之間進行統計學對比分析,計數資料表示為比率(%)形式,組間兩兩配對比較采用x2檢驗,P<0.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比結果顯示,B組蘇醒期躁動發生率為7.7%,低于F組3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蘇醒期躁動是全身麻醉術后的常見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血壓身高、神經興奮、肢體無意識運動、思維定向障礙、意識不清、妄想、語無倫次、疼痛等,危害較大[3]。研究表明全麻藥物藥效減退后,患者的意識開始恢復,但殘留的麻醉藥物依然能對大腦皮層和中樞神經造成刺激,導致患者在蘇醒狀態下出現軀體、語言和思維的應激作用[4]。
在術畢前注射強效阿片類鎮痛藥物如芬太尼能夠一定程度抑制EA發生,但起效慢、不良反應多;而布托啡諾則是一種混合型的阿片類鎮痛藥,不僅毒副作用明顯減低、依賴性小,作為k-阿片肽受體激動劑,對于中樞神經特定受體也能發揮拮抗、激動雙重藥理作用,使中樞神經信號傳導趨于正常、減少和預防麻醉應激反應,也具有良好鎮痛作用[5]。本研究的結果也顯示,B組蘇醒期躁動程度及發生率均優于F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再次證實了在全麻手術術畢前注射布托啡諾,有助于預防患者蘇醒期躁動和減輕躁動程度,與相關文獻報道相一致。
綜上所述,在全麻手術術畢前注射布托啡諾,有助于預防患者蘇醒期躁動和減輕躁動程度,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曉樂,艾艷秋,孟憲慧.布托啡諾對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撕裂患者術前鎮痛效果的臨床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9,25(14):2218-2221.
[2] 屠 蘇,曹賦韜,等.鹽酸右美托咪定聯合酒石酸布托啡諾對機械通氣患者的鎮痛鎮靜效果[J].安徽醫學,2018, 39(1):84-86.
[3] 王 剛.困難氣道全身麻醉患者視頻喉鏡插管后對血流動力學及后咽部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8,9(1):53-55.
[4] 陳麗娜,譚媚月,陶倩云,等.布托啡諾近期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8,41(12):1147.
[5] 俞曉東,楊 潔,付 強.布托啡諾聯合右美托咪定對急性循環衰竭患者鎮靜效果及血流動力學影響[J].創傷與急危重病醫學,2019,7(0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