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向紅 劉軍 劉貝
摘 要:基于農業資源優化配置視角,從含義、與一般可行性研究的聯系與區別、特征體系3個方面系統闡述了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的內涵,在此基礎上,介紹了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的思路與原則,并從突出時空多維性、融合“規劃”與“設計”元素、高效持續配置農業資源等8個方面對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的重點內容進行了描述。
關鍵詞: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內涵;思路;原則
中圖分類號:F30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60X(2020)07-0102-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optimal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feasibility study of agricultural projects from three aspects: meaning, connection with and difference from general feasibility study, and characteristic system.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of multidimensional feasibility study of agricultural projects, and describes the key contents of multidimensional feasibility study of agricultural projects from eight aspects: highlighting the spatiotemporal multidimensionality, integrating “planning” and “design” elements,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etc.
Key words: multidimensional feasibility study of agricultural projects; connotation; ideas; principles
農業既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也是社會民生性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行性研究是一個跨領域、跨學科的綜合性科學研究方法,廣泛應用于科研課題、企業投資、項目建設等領域的管理決策。
在傳統農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內涵的基礎上,積極拓展其內涵與外延,不斷向規劃、初步設計等領域延伸;同時科學導入“多維信息論”要素,促進其向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轉型升級。在農業資源多維優化配置循環系統和農業資源多維優化配置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中搭建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子系統,實現與循環系統及其各子系統、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及其各子系統的高度融合[1]。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既能滿足人們對可行性研究廣度與深度的拓展要求,也能滿足社會對可行性研究多維立體動態仿真展示與數字化管理決策的合理訴求,在追求農業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當下,多維可行性研究在農業項目管理決策中的作用將日益凸顯。
1 研究目的及意義
1.1 為可行性研究多維動態仿真展示與數字化管理提供平臺
傳統農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屬于典型的二維平面靜態展示與機械式管理,為促進傳統農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向多維立體動態仿真展示與數字化管理轉型升級,必須充分利用多維地理信息技術,搭建項目區基礎空間數據庫,構建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管理決策支持系統,采取數字沙盤虛擬推演可行性研究方案,保障可行性研究各方的良性互動,實現農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全過程、全視角、全信息的動態仿真展示與數字化管理。
1.2 為農業資源配置提供重要決策依據
農業生產就是開發和利用農業資源的一項活動,農業生產的產品就是對農業資源開發和利用所獲取的報酬。通過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能預測項目的發展方向以及項目所需要的農業資源支持,以此分析制定合理的可行性建設方案,科學地調配農業資源,使農業資源發揮最佳效益,實現社會、生態、經濟的“三效”共贏。
1.3 為農業項目成功實施保駕護航
農業是兼具市場風險和氣候環境風險的弱勢產業,農業項目能否成功實施要受到項目設計內容、品種、技術、管理、市場、氣候等眾多因素的制約。投資者進行農業項目建設時,普遍存在依據自身經驗及主觀判斷進行盲目投資的現象,也存在先投資建設后論證或邊勘察設計邊施工的情況,導致農業資源的巨大浪費,不僅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有些項目甚至不得不半途而廢,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2]。因此,在投資前加強對農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是項目成功實施的重要保障。
1.4 滿足需求者對農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廣度與深度的拓展要求
投資者或委托方為了節省部分開支成本,既不做規劃,也不做初步設計,只做可行性研究,但又要求充分體現規劃的相關要素,部分內容也要達到初步設計的相關深度。市場是傳統農業項目可行性研究調整優化的最好媒介,為此結合規劃與初步設計的元素,在突出可行性研究主題的基礎上,增加項目區建設的戰略定位與指導思想、功能分區、核心區工程初步設計等相關內容,滿足市場對農業項目可行性研究深度與廣度的要求。
2 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的內涵
2.1 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的含義
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是指利用多維地理信息技術,結合規劃與設計的相關元素,在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對農業項目建設的市場需求、資源配置等主要內容和配套條件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比較,采用數字沙盤推演可行性研究方案,科學預測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綜合論證農業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市場容量的可能性、財務的盈利性、經濟上的合理性、社會和生態效益上的可靠性、技術上的先進性和適應性以及建設條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為農業項目決策審批與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2.2 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與一般可行性研究的聯系與區別
2.2.1 聯 系 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是在一般可行性研究、農業項目傳統可行性研究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不僅包含其內涵,還具有一般可行性研究和農業項目傳統可行性研究的所有特征;同時,在一般可行性研究和農業項目傳統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導入了“多維”和“信息化”元素,并結合“規劃”“設計”等相關要素進行系統綜合升級,是農業項目傳統可行性研究的更高級發展階段。
2.2.2 區 別 (1)發展階段。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是在一般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發展升級而來。一般可行性研究是可行性研究的初級發展階段,多維可行性研究是可行性研究的更高級發展階段。(2)特征。一般可行性研究只具備客觀性、公正性、預見性、優選性、可行性等基本特征,而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除具備上述基本特征外,還具有多維動態性、整體系統性等根本特征,這是二者最根本的區別。(3)研究技術。一般可行性研究采用人工調查并結合GPS等先進技術,通過定性與定量分析、靜態與動態分析等方法進行研究,而多維可行性研究則以多維地理信息技術為核心技術,結合一般可行性研究的技術方法進行系統科學研究,因此在技術上多維可行性研究能更全面體現其先進性、科學性。(4)側重點。一般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市場、技術、財務、工程、經濟、環境等方面的內容,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預測項目的各項效益,而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則是在一般可行性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利用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結合農業規劃、工程設計等相關元素,采用數字沙盤進行推演,保障可行性研究各方的良性互動,合理有效參與項目可行性研究全過程,預測項目產品的市場前景、建設方案的可操作性和項目效益。(5)融合性。一般可行性研究通常只是就項目而論項目,對農業項目以外的經濟、社會、生態等系統因素以及制度、政策、市場等環境因素考慮較少,對項目設計產品的生態循環型生命周期預測分析不夠。而多維可行性研究則是在國家有關的政策、法規及農業、發改、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業等相關部門的發展規劃基礎上,立足經濟、社會和生態大環境下,將可行性研究納入農業資源多維配置循環系統中進行內外部環境、上下游產業之間的融合鏈式延伸;同時,多維可行性研究需要根據需求者的要求,結合規劃、初步設計的相關元素,在突出可行性研究主題的基礎上,實現可行性研究與規劃、初步設計的無縫對接與高度融合。
2.3 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特征體系
2.3.1 根本特征 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的根本特征是區別于一般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標志。(1)多維動態性。一是時空多維性特征:需要從時間和空間維度以及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對農業項目存在狀態、項目區主要產品變遷特征與規律、建設條件、功能布局、技術方案、核心區工程設計、科學預測建設成效等方面進行研究分析、決策。二是動態仿真性特征:利用多維地理信息技術,搭建項目核心區的空間數據庫,構建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管理決策支持體系,采取數字沙盤虛擬動態推演可行性研究方案,實現多方的良性互動、虛擬仿真;同時,農業項目受環境、資源、市場等因素變化影響較大,而這些因素處于不斷變化中,因此農業項目預測的績效也會不斷發生變化,需要在農業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及時進行相關技術、產品的調整優化。(2)整體系統性。農業項目涉及多個部門和多種資源,是典型的復雜系統工程,而且可行性研究方案編制與農業項目建設時間相對較長,包含不同的階段,這些階段不能脫離整體而單獨考慮,必須進行統籌考慮。農業項目與項目區周圍的自然條件、社會生產現狀、生態環境等相生相伴,因而進行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要重點考慮農業項目與項目區環境的緊密結合,注重相關聯產業、產品的無縫對接與高度融合;同時還要特別注重項目建設所需相關資源的高效持續配置,突出這些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統一的組合甚至綜合性農業資源,而不是單一某個資源對項目的支撐作用。
2.3.2 基本特征 (1)獨立性與可靠性。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應該不受干擾地獨立進行分析研究和系統預測。首席專家及其團隊成員根據專業知識對項目進行獨立作業,不受外界干預和打擾,不按決策人或委托人“可行”的意思辦事,但也要充分尊重其對項目建設的有效想法與中肯意見,否則就會淪為“可行”而“可行”的研究[3];同時,結合準確可靠的市場、價格、產量等相關基礎數據和資料,項目團隊成員運用相關專業知識和相關經濟評價模型,全面考慮、慎重地科學預測,獲取可靠性的“可行”結論及建議,才能為項目科學決策提供強有力地支撐。(2)客觀性與公正性。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要以項目區農業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技術基礎為前提,尊重客觀基礎事實,因地制宜,按照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與經濟發展規律如實地分析問題,確定目標市場及其潛在目標市場,按照項目產品發展變遷趨勢,提出合理的發展規模與相關建議;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既要尊重客觀事實,在調查研究、分析問題、做出判斷和提出意見時要客觀、公平,同時還要堅守本心,不受外界和他人干擾,公正地做出項目整體性評價,運用相關指標較為真實地反映項目發展趨勢。(3)預見性與發展性。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是在充分收集信息和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系統研究各種因果關系,進而推演可能的結果,同時結合項目產品“發展”的思維,在項目產品生命周期性理念的指導下,對項目實施、發展趨勢、財務管理做出相應的科學預側,獲取可預見性與發展性的相關指標。(4)優選性與可行性。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要根據農業項目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充分利用多維地理信息技術,設計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案,在數字沙盤模型中進行虛擬動態推演,通過農業資源的合理調配,選出最優并可行的研究方案。(5)融合性與協調性。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的概念就充分體現了其融合性與協調性的特征,根據市場需求,結合規劃、設計的相關元素,從內容體系方面體現規劃、設計的相關內容,既包含規劃的部分廣度,也包含設計的相關深度。要充分協調其廣度與深度,否則就會偏離可行性研究的主題;同時在可行性研究編制、實施等過程中,要充分協調各步驟以及農業部門與相關部門的關系,保障資源的高效持續調配,為項目實施提供有利支撐。
3 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的思路與原則
3.1 研究思路
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以農業資源為研究基礎和對象,需要將其整體納入農業資源多維優化配置循環系統、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中進行全局性系統性思考。把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作為農業資源多維優化配置循環系統的重要環節,利用多維地理信息技術在“農業資源多維優化配置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中開發“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實現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與農業資源多維優化配置循環系統及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的無縫對接與高度融合;同時,對農業項目在技術、管理、社會生態、農產品市場營銷、財務等方面的可行性進行綜合分析研究,采取數字沙盤進行虛擬動態推演。
3.2 原 則
3.2.1 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 農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農業資源的利用問題,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充分高效持續配置農業資源,實現農業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可持續發展原則要求高效維護與合理利用農業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技術資源,正確處理農業資源利用與保護的關系,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利用資源。農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既要考慮項目的財務經濟指標,還要兼顧農業項目建設運營全過程中相關農業資源的永續利用,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使子孫后代能夠安居樂業,持續發展。
3.2.2 堅持效益公平性原則 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強,受氣候、自然環境、市場、農業資源的影響較大,而農業項目經營者較分散,且科學文化素養各不相同,農業項目相較其他項目更復雜,制約因素更多。同時,農業生產的自然屬性和國民經濟屬性相對其他行業更突出。為此,政府應該在農業項目上花費更多精力,調配更多資源,盡量縮小農業與其他行業的發展差距與效益差距。在進行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時,除考慮項目本身的經濟效益外,還要注重農業項目建設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使“三效”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達到平衡。
3.2.3 堅持多層次分析原則 農業項目涉及利益群體多,包括農戶、合作經濟組織、行政管理部門或政府等,各個層面都要考慮到。通過合理調配相關農業資源,實現各利益群體的合理訴求。對國家層面的項目,其可行性研究要確定項目或規劃方案對國家發展目標的影響程度和貢獻率,在全國范圍內合理調配農業資源,滿足全國范圍內人民群眾的物質和文化需要[4]。對地區層面的項目,其可行性研究要確定地區發展目標、地區實際狀況的發展次序以及項目目標和地區的優先發展次序之間的關系等。對項目層面上的可行性研究,要考慮項目能否成功,也要系統研究項目的財務效益指標和投資者的投資盈利能力,提出可行性研究的結論和科學發展建議。
4 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的重點
4.1 突出時空多維性
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要以時空多維性為基礎。在時間維度上,充分研究項目區各種資源的歷史發展脈絡與變遷規律、現存狀態與特征及其分布,科學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研究項目所確定產品的“前世今生”與建設發展目標。項目建設有明確的投資、生產、效益的時間順序,在這些特定的時間過程中涉及到的農業資源有一定的差異,也有著不同的配置方式。農業項目需要在項目區域進行空間的合理布局,其農業資源也要合理配置到相應的項目區域。因而要從時間和空間維度,合理配置農業資源,實現農業項目多維動態可行性研究。
4.2 融合“規劃”與“設計”元素
為滿足委托方對工程建設方案尤其是核心區工程建設方案達到初步施工設計標準的要求,解決可行性研究缺乏“規劃”元素的弊端,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需要結合“規劃”和“初步設計”的元素,在突出可行性研究主題的基礎上,在可行性研究中體現規劃、初步設計的相關內容,實現與規劃、初步設計的無縫對接與高度融合,使可行性研究更具操作性、更全面、更科學。因此,相關農業資源應向研究主題集聚,同時兼顧“規劃”“初步設計”等相關農業資源的合理調配[5-6]。
4.3 高效持續配置農業資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項目設計的產品必須要適銷對路,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這些都是在可行性研究時要考慮的。產品價格可準確且靈敏地反映其市場供求信息,及時調整生產量,合理配置農業資源實現產品方案的調整優化。策劃營銷戰略以獲取目標市場的市場份額,通過改進技術、改善管理,實現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同時在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上,兼顧政府的宏觀調控,結合項目區域農業資源比較優勢與資源稟賦條件,合理調配相關農業資源,促進農業資源的高效持續配置,實現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相關目標的如期實現。
4.4 科學設計項目產品
項目產品是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的重要設計內容,根據委托方合理訴求,并結合市場狀況及其發展趨勢,設計項目的主導產品及其相關輔助產品,構建以主導產品為主的產品體系;圍繞產品體系合理配置相關農業資源,從而保證項目產品體系達到預期目標。
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生產的產品不管是有形產品還是無形產品,首先必須符合或滿足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然后才考慮農產品需求的層次性、豐富多樣性及綠色安全性;而在預測農產品未來的發展趨勢時,應提前預判產品出現跳躍式增長或斷崖式回落的可能性,在合理調配相關農業資源的基礎上,適當調整并優化生產規模和產品結構,使農業生產結構能更好地適應消費需求與市場變化。
4.5 系統設計技術路線
農業項目在技術方案設計時要考慮有利于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及提高農民收入等目標,圍繞這些目標合理調配相關農業資源。采用的技術要因地制宜,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確保技術推廣時能被農民接受。系統設計技術路線可降低生產成本,全面提高生產效率。設計技術路線時要分析相關配套技術是否可行,并考慮項目經營所需的銷售、運輸、加工等技術因素。同時,農業生產前、中、后的產業化經營鏈在技術方案設計中也要有明確的體現。圍繞項目的技術路線,合理調配相關農業資源,保證技術路線的設計科學合理,使工藝得到最大效益的發揮。
4.6 實現“三生”共贏
在可行性研究時,制定處理涉及利益沖突的雙方、多方關系的方案時,要通過相關農業資源的優化、合理配置,兼顧項目建設運營各方的合理利益與訴求。同時,要把解決環境問題的目標定位于實現生活、生產與生態的協調發展,按照生產、生活、生態共贏的目標合理配置相關農業資源,即在處理環境與經濟的沖突時,必須尋求既能保護環境,又能促進經濟發展的方案,實現“三生”的協調發展。
4.7 實現“三效”并重
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涉及多方利益,有農戶的、有經濟合作組織的、有地方行政部門或政府的,在農業項目多維可行性研究時要綜合考慮各方的利益。對地方行政部門或政府來說,農業項目要研究的是對當地經濟發展、區域內產業結構調整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通過相關農業資源的科學配置,能否有效地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和人民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等。對經濟合作組織來說,調配相關農業資源促進項目財務效益的逐步提高,增強企業實力[7]。對農戶來說,需充分發揮其參與項目建設運營的積極性,增加收入。通過高效持續配置農業資源,達到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最大化,從而實現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
4.8 重視風險分析與防控
規避風險已成為各投資主體的主觀要求。農業投資項目具有一次性和固定性的特點,一旦建成,更改難度較大。農業項目的風險不僅受市場風險、資金風險、技術風險、管理風險、政治風險的制約,更受自然風險的制約,相對于一般投資項目而言,風險分析與防控更加需要重點關注。因此,要充分分析農業投資項目的風險特征,根據具體的項目內容,深入分析其所面臨的潛在風險,對各風險要素的影響大小進行合理科學地排序,制定具有針對性地風險防控措施,合理調配相關農業資源進行風險防控,盡最大努力降低風險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王小林.農業項目投資群體決策支持系統[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3.
[2] 何 寧.農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在農業投資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4(14):231.
[3] 袁 林,張永倫.項目可行性研究的可靠性問題[J].技術經濟,2001(5):58-60.
[4] 田 政.當前農業項目可行性研究的特點分析[J].中國工程咨詢,2003(4):50-51.
[5] 劉學明.農業投資項目理論與實踐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00.
[6] 朱紹新,尹 進.農業項目可行性研究的應用與展望[J].農業經濟,1996(11):47-48.
[7] 朱作文.我國農業項目可行性研究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15(23):82-83.
(責任編輯:成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