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映伽 沈紅梅
【摘要】在各大醫療機構中,中藥針劑以及中成藥口服劑的使用都是非常普遍的,其中,開具醫囑的不乏為西醫醫生,然而能真正掌握中醫適應癥、體現辨證論治來使用中成藥的西醫卻少之又少,究其原因,與中醫學這門課程在西醫院校的教學重視度有關。由于中醫藥可以貫穿于患者診治過程的不同階段,掌握好其適應癥,合理介入中醫藥治療,都依賴于醫者的中醫基礎臨床技能。為使西醫院校醫學生在中醫臨床見習過程中不虛度光陰,充分利用一天的見習時間熟悉并提高中醫基礎臨床技能,研究探索更加合理、可行的針對非中醫專業學生的見習帶教方法,制定中醫基礎臨床技能帶教手冊,初步形成適合非中醫專業學生的中醫基礎臨床技能見習帶教體系,是今后需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西醫院校 ?醫學生 ?中醫學課程 ?見習帶教 ?中醫基礎臨床技能
【基金項目】2019年度昆明醫科大學教研教改課題基金(課題編號:2019-JY-Y-105);云南省腫瘤醫院/昆明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項目(項目編號:ZLXS201919);全國中醫藥創新骨干人才培訓項目。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9-0122-02
據調查,大約90%以上的中國人都接受過中醫中藥治療。中醫學是中華民族歷經兩千多年的時間,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積累總結而形成的具有鮮明特色及豐富經驗的中國傳統醫學[1]。中醫理論博大精深,是我國在傳統生命科學中最具自主創新能力的領域[2]。數千年來,為中國人民的醫療衛生保健事業和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3]。所有的綜合醫院都必須設立中醫科室,同樣,中醫學這門課程也是西醫院校醫學生的必修課,旨在為非中醫專業的醫學生奠定基本的中醫學知識基礎,拓寬醫學生的視野,使其今后在臨床工作中多一種運用中醫學技能治療疾病的方法[4]。然而由于中醫學課程教學內容多、分配課時少,普遍沒有相關前導課程作為鋪墊,中醫概念較為模糊、抽象,學生難以接受,導致很多西醫專業的學生對中醫認識不夠,存在偏見,或者不感興趣,認為對自己今后工作的幫助不大,那么,如何讓西醫院校的醫學生正確認識并能接受中醫,適當掌握中醫基礎臨床技能,加強中西醫之間的溝通、協作,變得意義重大而深遠。
一、中醫學課程開展的意義及必要性
大多數的醫學生畢業后都會進入醫院工作,成為醫務工作者,尤其是臨床專業的醫學生,今后面對的工作對象是患者,現今各大西醫醫院都在開具中成藥、中藥針劑治療,有一定的中醫基礎,可以針對患者先進行中醫辨證分型后,再選擇對癥的中成藥或中藥針劑治療,會增加治療療效,讓中醫中藥能夠得到合理適宜的使用,避免浪費醫療資源,同時也可以確保醫療質量安全,降低醫療糾紛,讓患者受益。
雖然西醫院校都將中醫學這門課程設置為必修課,但通常都只有一個學期的授課時間,而見習帶教課通常都只有一天,甚至有的西醫院校僅為中醫學這門課程開設了理論課時,而省略了見習課時,因此西醫院校的醫學生在臨床上見習中醫學課程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那么如何利用這有限的臨床見習的時間,讓學生能夠更加走近中醫臨床,將理論課所學習的中醫學的內容運用于臨床實際,在面對中醫患者時能夠結合中醫四診收集到的資料,作出初步的中醫診斷,并能對患者進行恰當的中醫辨證分型,制定適宜的中醫治療方案,在選擇中成藥和中藥針劑時能夠合理選擇用藥,中西醫優勢互補,培養出具有中西醫結合思維方式及在現代醫學領域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是中醫教育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中醫見習課在西醫院校的開展現狀
西醫院校中醫見習課的設立是為了使醫學生從中醫理論學習向臨床實踐應用進行過渡,是將課堂所學的知識在臨床進行實踐的第一階段,然而傳統的中醫教學較為注重對中醫理論知識的系統傳授,但是現代教育觀則要求通過教學互動,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學習中醫的興趣。因此,如何能通過老師的帶教從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并真正接納中醫學,是有效提高中醫教學質量的關鍵。為了更好地提高西醫院校學生對中醫課程的興趣和探索意識,實現以學生為教學活動主體的教育理念,有學者引入了SOAP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5]。也有學者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聯合翻轉課堂教學方法(Flipped Class Model,FCM)[6],兩種見習帶教方法相互結合,取長補短,以學生為主導,老師為引導,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通過解決問題的思路過程來促進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加深學生對課程的理解程度,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查閱文獻發現,雖然國內也有學者針對西醫院校的醫學生在中醫學見習課的帶教方面展開研究,但是文獻數量非常少,研究得不夠深入,而且大多是從教學方法的選擇方面進行研究,并沒有從整個中醫基礎臨床技能的見習帶教方面進行研究,也沒有形成一定的中醫見習帶教體系。
由于中醫學這門課程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在查閱外文文獻時發現,幾乎查不到國外學者針對西醫院校醫學生中醫學這門課程的臨床見習帶教做相關研究。但是,中醫藥走出中國大門是勢不可擋的,作為東南亞華人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新加坡中醫專門學校結合自身特點,貫穿中西醫匯通思想[7],自行編撰中醫教材來施教。同樣,雖然加拿大中醫的教育歷史很短,其五個省的立法法規以及中醫教育亦不盡相同,但是均對中醫進行系統監管,并提出相應的策略,制定了加拿大中醫教育的國際標準[8]。
三、中醫見習課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的作用及意義
《中醫學基礎》這門課程是醫學生的必修課,對于非中醫專業的醫學生來說,要掌握中醫基本臨床技能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這門課程的見習課時一般是9個學時,安排一天的時間在中醫臨床科室見習,想要利用這短短一天的臨床見習時間讓非中醫專業的學生提高中醫基礎臨床技能是非常困難的,然而對于非中醫專業學生來說,了解祖國傳統醫學有利于加強中、西醫之間的溝通與協作。通過分析國內外對非中醫專業醫學生中醫基礎臨床技能見習帶教的現狀,了解到在非中醫專業醫學生的中醫基礎臨床技能見習帶教方面還未形成完善的體系,醫學生進入中醫科室臨床見習的時候,大多都是走馬觀花式的大致了解一下中醫科室開展的中醫診療項目,參觀一下科室的中醫診療儀器、設備,并未能得 ?到全面系統的中醫臨床基礎技能的見習帶教,導致非中醫專業醫學生在面對需要進行中醫診治的患者時動口和動手能力都不足。
因此,提升帶教老師對非中醫專業醫學生中醫基礎臨床技能的見習帶教水平,逐漸形成中醫基礎臨床技能見習帶教體系,力求讓非中醫專業學生在見習帶教后能夠提升中醫基礎臨床技能。在給醫學生作相關培訓的同時,也不斷提升帶教老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體表現為:
(1)對醫院及整個醫療環境而言,很多西醫醫院都在使用中成藥、中藥針劑進行治療,有一定的中醫基礎,對于中成藥以及中藥針劑的辯證用藥方面會有一定的幫助,確保醫療質量安全,降低醫療糾紛,同時還可以保證醫院的經營管理,為醫院帶來最大化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對于教學質量而言,在提高學生中醫基礎臨床技能的同時,也提高教師的教授方法與技巧,推動教學工作發展。通過非中醫專業見習生中醫基礎臨床技能的提高,加深西醫院校對祖國醫學的認識,加強中西醫之間的溝通、協作。
(3)對于醫學高等教育而言,《中醫學基礎》是醫學生的必修課,結合非中醫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形成適合的中醫基礎臨床技能帶教方法,可以促進非中醫專業學生中醫見習帶教體系的建立。
總的來說,提高非中醫專業學生的中醫基礎臨床技能勢在必行,但是,醫學生要想在短暫一天的臨床見習帶教過程中,提高中醫基礎臨床技能,單單靠帶教老師的授課、講解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具備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所謂臨床,就是要到患者床邊去,面對面地與患者進行交流,借助中醫相關書籍、中醫經絡腧穴人體模型、參觀中藥房等方式,只有理論學習結合實際不斷反復操作訓練,才能不斷提高非中醫專業學生的中醫基礎臨床技能。
參考文獻:
[1]安麗,李雅潔,曹國強.高等西醫院校中醫教學方法研究[J].醫學信息,2018(12):21-22.
[2]高占華,趙玉堂.淺談中醫教學面臨的幾點問題[J].教育教學論壇,2018(10):224-225.
[3]楊軍用,林紅,楊百京.淺析西醫院校中醫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繼續醫學教育,2016(10):45-47.
[4]馬建昕,佘彬.西醫院校中醫學教學方法的改革[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7):52-54.
[5]黨慧敏,劉軍花,安鵬.SOAP教學法在西醫院校中醫臨床見習中的應用[J].中醫教育ECM,2016(4):78-80.
[6]朱宏,任丹,張婷.PBL聯合翻轉課堂在西醫院校中藥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6):13-14.
[7]陳盛樺,蔡鴻新.新加坡中醫專門學校自編教材述評[J].中華醫史雜志,2017(3):152-155.
[8]DU Huan-bin(杜桓斌).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in Canada[J].Chin J Integr Med,2015(3):173-175.
作者簡介:
周映伽(1983年5月出生),女,漢族,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博士研究生,主治醫師。2008年畢業于湖南中醫藥大學,長期承擔科室教學秘書一職,并長期承擔昆明醫科大學本科生的教學工作,主持教學課題2項,主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課題2項。
沈紅梅(1969年3月出生),女,白族,碩士研究生導師,科主任,主任醫師。1991年畢業于上海中醫藥大學,長期承擔昆明醫科大學本科生及碩士研究生的教學工作,參與教學課題3項,參與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課題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