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風險承擔是指企業為了獲得高利潤而承擔風險的意愿和傾向,企業的風險承擔水平高指企業比較少放棄預期收益高但風險也高的投資機會。不管從微觀層面,還是宏觀層面來看,公司承擔適當的風險水平非常重要。本文通過梳理企業風險承擔影響因素的文獻,從外部環境層面與企業層面兩個方向,對企業風險承擔水平的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回顧并評述。
【關鍵詞】 企業風險承擔 投資決策 影響因素
1.引言
風險承擔是企業決策中重要的環節,是企業在投資決策中對預期收益水平和預期風險水平的選擇,反映的是企業為追求高額利潤,所愿意承受風險的意愿和傾向,企業高風險承擔水平指企業比較少放棄預期收益高但風險也高的投資機會。公司承擔適當的風險水平非常重要。從微觀層面來看,風險承擔有助于企業提高經營績效,增加股東財富,獲得持續競爭優勢(毛其淋和許家云,2016);在宏觀層面,風險承擔是實現經濟持續增長的根本動力之一,有助于加快社會資本積累以及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社會生產率(John et al.,2008;張敏等,2015;楊瑞龍等,2017)。因此,研究企業風險承擔的影響因素也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在梳理企業風險承擔影響因素文獻的基礎上,按照研究內容分類,從外部環境層面與企業層面兩個方向,對影響企業風險承擔水平的相關因素進行綜述。
2.外部環境因素
當宏觀經濟處于繁榮發展的階段時,企業容易從外部獲得投資,從而具有更高的風險承擔水平(Arif和Lee,2014);在制度因素方面,良好的投資者保護制度能有效約束管理者的風險厭惡傾向,使企業風險承擔水平得以提升,產權保護制度能提高民營化企業的風險承擔水平,但是較強的債權人保護制度,提高了企業的破產成本,使得企業降低了財務杠桿率,更易從事風險較低的投資,使企業風險承擔水平下降。有學者從政策不確定性角度發現官員變更提升了當地企業的風險承擔水平(羅黨論等,2016),但社會沖突對企業風險承擔水平存在負向影響。周澤將等(2019)研究發現民營企業由于身份認同不足,導致企業產權和個人財富面臨潛在的法律安全風險,因此民營企業的風險承擔水平較低,在國有轉制型民營企業中尤為明顯,不過民營企業身份認同對風險承擔水平的負向影響在《國有資產法》頒布之后明顯減弱。張敏等(2015)的研究則發現,企業的社會網絡越豐富,企業的風險承擔水平越高。
3.企業層面的影響因素
梳理現有文獻可以發現,企業層面對風險承擔的影響因素可以分為股權性質、公司治理以及高管特征等幾個方面。
3.1 股權性質因素。在股權性質方面,李文貴和余明桂(2012)發現國有性質股權會降低企業風險承擔水平,國有企業在民營化轉型之后,風險承擔水平顯著提高(余明桂等,2013)。蘇坤(2016)研究認為在國有企業中,隨著控股結構金字塔層級的增加,政府減少了對企業的干預,顯著提高了企業的風險承擔水平。股權結構方面,大股東持股越分散,企業越可能積極承擔風險,選擇更多的風險性投資項目,機構投資者持股會顯著影響企業的風險承擔水平,夫妻共同持股的家族企業,具有顯著更低的風險承擔水平。
3.2 公司治理因素。在公司治理因素,現有文獻主要從管理層激勵、董事會規模以及其他公司激勵機制等方面進行研究。由于現代企業普遍存在兩權分離現象,當企業內部的管理者擁有企業的經營決策權時,管理層出于對自身財富分散化程度較低、人力資本專用性及職業前景等方面的考慮(Kempf, A.,2009),他們的風險承擔意愿會顯著低于股東,于是會產生“風險承擔代理問題”。根據現有文獻,大多學者發現管理層的股權激勵和貨幣薪酬激勵能夠提高企業的風險承擔水平(王棟和吳德勝,2016),Wang(2012)發現小規模董事會更能促進企業的風險承擔行為,胡國柳和胡珺(2017)研究認為企業引入董事高管的責任保險制度能夠促進公司的風險承擔行為。
3.3 高管特征因素。余明桂等(2013)發現管理者自信程度越高,企業的風險承擔水平也會越高,Faccio 等(2016)和宋建波等(2017)分別發現男性 CEO 管理以及存在海歸高管的公司擁有較高的風險承擔水平。企業CEO豐富的職業經歷可以提高企業的風險承擔水平,而且,跨地域、跨行業的職業經歷對企業風險承擔的正向作用更明顯。孟焰和賴建陽(2019)將董事來源分為內部董事、第一大股東派駐董事和其他股東派駐董事,研究發現董事來源異質性越高,董事會決策意見會面臨較大分歧,為協調不同方的利益訴求,決策結果會妥協于比較保守的投資項目,因此董事來源異質性會降低企業的風險承擔水平。
4.結語
企業選擇合適的風險承擔水平有助于企業把握成長機會,提升企業價值,對對社會經濟發展也非常重要。通過梳理以往文獻,我們可以發現,學者們在企業風險承擔的影響因素研究方面取得了比較豐碩的成果,但是不同的影響因素會對企業風險承擔會有綜合性的影響嗎?因此,現有文獻缺乏從綜合視角考慮,對企業風險承擔的影響因素進行系統化和全面化的整合性分析,也忽視了當企業處于不同生命周期階段,各種影響因素是否會有動態性的變化。
【參考文獻】
[1] 羅黨論,廖俊平,王玨.地方官員變更與企業風險——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經濟研究,2016,51(05):130-142.
[2] 周澤將,羅進輝,李雪.民營企業身份認同與風險承擔水平[J].管理世界,2019,35 (11): 193 -208.
[3] 蘇坤.國有金字塔層級對公司風險承擔的影響——基于政府控制級別差異的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16(06):127-143.
[4] 王棟,吳德勝.股權激勵與風險承擔——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南開管理評論,2016, 19 (03) :157-167.
[5] 胡國柳,胡珺.董事高管責任保險與企業風險承擔:理論路徑與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7 (05) :42-48+98.
[6] 余明桂,李文貴,潘紅波.管理者過度自信與企業風險承擔[J].金融研究,2013 (01): 149 - 163.
[7] 孟焰,賴建陽.董事來源異質性對風險承擔的影響研究[J].會計研究,2019 (07): 35 - 42.
作者簡介:王利,女,漢族,湖南人,現為湘潭大學商學院會計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公司財務與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