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跨境電子商務突然突然崛起,國際貿易的工作崗位更加細致,大量專門的高素質人才需求量大。“互聯網+”改變了外貿傳統,產生了新型外貿人才需求,課程改革成必然趨勢。《國際貿易實務》是培養國際經貿及跨境電商專業學生的核心能力的課程。本文分析了在跨境電子商務常態下《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施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結合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理念,淺析該課程改革可能性。
1.《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
(1)師資力量薄弱,院校授課教師注重高學歷,大部分老師都為研究生畢業后直接進入大學任教,沒有實際的在外貿公司上班經驗,沒有真實的從事過貿易實務里報關等環節,固然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但是對于貿易實踐中出現的諸多問題缺乏實踐性。例如現在對支付方式還停留在信用證最可靠最常用的信息里。國際貿易隨著時事政治隨時都在改變,支付方式的常用性可靠性也隨之改變,貿易公司的大小與合作伙伴及其國家也會影響支付方式的安全性。總之,缺乏實戰經驗。
(2)教材內容與實際脫節,現有《國際貿易實務》教材與實際國情與政治相脫節,最新的都是2016/17出版,實務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涉及到國家、同盟等政治及區域一體化體系的變動,沒有充分的考慮其時效性和應用型,很多教材均不符合當今的外貿形勢上的發展,基本都是根據傳統國際貿易模式設計教學內容,圍繞貿易術語、合同、運輸、保險、支付方式等業務流程進行。由于跨境電商與傳統國際貿易相比,在業務流程上有很多方面有所不同,這就造成了原有的國際貿易實務相關知識點無法適用于跨境電商的操作。如通過電商平臺尋找商機、介紹商品、簽訂合同等等。
(3)教學方式落后,實踐內容空洞脫節。授課老師多愛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內容與教材相重復,內容繁多,沒有創新的設計,教師在講臺上照本宣科,缺乏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實務課程作為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對于應會知識點沒有掌握,很難說要拓展訓練,若知識理論層面的講授,學生難為達到教學目的。模擬軟件無法模擬多變的現實市場,學生不能體驗到真實的業務環境,其還是采用傳統的單證外貿方式,對跨境電商沒有涉及,導致了教學跟不上形勢的發展。
2.跨境電商下《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改革建議
(1)從院校或專業角度出發,想辦法提升教師學習研究的積極性,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多鼓勵相關教師積極參加跨境電商相關培訓、會議及展覽會,拓展其視野與思維;派遣相關教師到跨境電商高開發地區如蘇州、廣州等高職學校調研,將其所學與實踐相結合,同時鼓勵其帶領學生小組與企業相合作,承攬相關企業橫向課題。讓教師從了解最主要的跨境電商平臺的運營開始,跨境電商對國際貿易業務帶來的變化。
(2)以教材為輔,更注重結合跨境電商平臺實訓。
要充分了解各類跨境電商平臺,如亞馬遜、速賣通、wish以及shopee,用學校購買的模擬賬號,讓學生在上面銷售;在銷售推廣方面,跨境電商唱天下,利用郵件營銷、信息網絡和社交媒體等網絡營銷都是確定方案時需要考慮的,對于哥跨境電商平臺都有自身的營銷策略和計劃,利用抖音、短視頻平臺、微博、微信等社會化媒體,對產品進行營銷推廣。在國際貨物運輸中增加跨境物流與海外倉操作的相關知識技能。在支付方式中增加價格構成的變化,跨境電商業務下,出口成本核算的價格構成不同,要考慮跨境平臺運營等費用,讓學生了解上架價格和銷售價格等的區別。在報關程序中,因為跨境電商服務體系在不斷完善,海關法律監管也更加完備,要應到學生自行關注新政策新變化,并保持對新問題、新事物的興趣和熱情。
(3)教學方式和時間的不斷創新。教學過程中,除了采用常用的案例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等,結合實際可以鼓勵學生積極開通自己的短視頻平臺,更多的以任務為中心的項目驅動、任務驅動和小組合作等方式。可以映入企業的真實項目,讓學生進行仿真模擬訓練,也可結合當地食材,聯系校企合作企業,成為學生的供貨商,讓學生通過短視頻平臺,從劇本、演繹、后期剪切等一系列程序將營銷視頻呈現在消費者眼前,調動學生的動手動腦積極性,從而帶動學生進行跨境電商創業。
近兩年,電子商務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人工智能、大數據、小程序等技術廣泛應用,直播電商、社交電商、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模式深化創新,順應了時下多元化、個性化、重視體驗的消費需求。從國際市場看,中國已與五大洲的22個國家建立了雙邊電子商務合作機制,“絲路電商”成為貿易合作新渠道,帶動了伙伴國數字經濟發展。可見,跨境電子商務新常態下國際貿易實務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雖已被逐漸認識,但怎么進行課程改革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1] 呂宏晶《跨境電商常態下國際貿易實務實訓課程改革研究》,2017
[2] 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 《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9》
[3] 德勤組織 《中國時尚跨境電商發展報告》
[4] 胡欣婷 《“互聯網+”背景下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析》,2019
作者簡介:爾扎莫(1988—),女,彝族,四川甘洛人,助教,經濟學碩士,單位:西昌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