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數字化通常被認為是新的農業革命,毫無疑問,它為農業從業者及農業相關利益者創造了新的生產力和效益。
近年來,數字技術在我國農業發展中得到越來越多地運用,“互聯網+現代農業”在中國發展得如火如荼,但由于其自身的弱質性,數字資源體系建設基礎差,農業數字經濟與制造業、服務業以及電力、金融、水利、氣象等行業和領域相比,仍然較為落后。
大數據是農業數字化的前提
當前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科技企業開始加大對農業大數據技術的投資,以此獲取更多的產供信息,推動以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為支撐的智慧農業發展,助力農業參與者數字化轉型升級。
農業數字化服務所有涉農產業主體
農業數字化不只是服務規模化農場,還將服務于中小農戶。我國有9億多農民,生產主體多為中小散戶,雖然我國城鎮化不斷推進,但我國基本國情決定了小農經濟在我國將長期存在。雖然數字化能夠改變小農經濟,但目前存在多數農業企業不愿意參與的情況。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高質量發展等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分散的小農經濟將逐步整合,爆發出更大的市場潛力,未來企業應著力推進構建數字資源體系、建設單品種全產業鏈大數據、強化數字技術服務、建立行業數字標準,推動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最終搭建以企業主導的“共生性生態體系”。
農業數字化將再次釋放我國農業潛力
隨著數字紅利的釋放,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會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然而“農業數字化”與“工業數字化”不同。我國工業以標準的流水線生產、成熟的管理模式、強勁的資本優勢、完善的人才儲備,率先完成了數字化升級,并產生了“引領”各行業發展的高科技企業。而農業在人才、資本、管理、生產等方面落后于工業,“農業數字化”還在艱難探索中,雖然產生了大型“農業互聯網企業”,但農業上下游結構復雜,需要多個企業進行合作、開發、推廣,推動該領域數字化轉型升級,占據更多市場份額。加快農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不僅可以改變我國農業領域的生產方式,還可能重塑我國農業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