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涵 任娟 屈濤
今年巴州擴大冬麥的種植面積,為麥后復種玉米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利用麥茬地及時免耕復播玉米,可較常規麥后復種玉米生育期提前10天左右,延長后茬作物生育期,對農區畜牧業的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種植條件
1、水源條件好的田塊澆好麥黃水,要求灌水均勻,滲透一致,保證土壤墑情一致。沒有澆麥黃水的地塊可進行干播濕出。小麥收獲后,不犁地、不整地,直接免耕播種。
2、前茬滴灌種植冬麥地塊,冬麥收獲后滴灌帶可以二次使用,節本降耗。
3、做好收、種作物的兩早配套,前茬冬小麥要在7月10日前收獲完畢。
二、品種選擇
根據農戶的需求選擇籽粒玉米或青貯玉米品種(可參考的玉米品種:籽粒玉米可選用生育期在90天左右的早熟品種,如新玉81號、新玉82號、新玉32號等;青貯玉米可選用新飼玉18號、新玉13號、新玉10號等),清除霉變、破碎、混雜及有病蟲害的種子。播種前3-5天玉米種子用內吸性長效殺蟲劑拌種,或用玉米包衣劑包衣處理,預防地老虎危害,提高出苗整齊度。
三、種植模式
1、常規冬麥地塊。籽粒玉米采用30+50cm寬窄行,株距20-25cm,播深4-5cm,青貯玉米可加大密度。
2、滴灌冬麥地塊。利用原有滴灌帶(小麥為1管4行,滴灌帶間距為60cm),在滴灌帶兩邊,采用60cm等行距或40+80cm寬窄行種植。
四、搶農時抓早播
1、澆好麥黃水,做到一水兩用,為復播創造良好條件。澆好麥黃水之后及時平渠、收割小麥,用打捆機將麥草打捆后拉走及時清田。收割時割茬控制在15cm以內,為早播及提高播種質量創造有利條件。
2、搶早播期。以“早”字當頭,搶抓播種時間,播期越早,光熱資源利用越充分,越有利于形成高產。適宜播期為6月15日-7月10日,最遲不能晚于7月15日,播種量3-4kg/667m2,播深4-5cm,帶種肥尿素3-5kg/667m2,磷酸二胺10kg/667m2。
3、播種質量
精量播種,播種時全田土壤墑情一致,下籽均勻,深淺一致,帶好種肥。覆土良好,鎮壓嚴密,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做到一播全苗。
五、加強田管促快發
1、有滴灌設施的地塊播后及時安裝地面管件,連接支管、毛管,利用田間原有滴灌帶及時滴水出苗,667m2滴水30-40m3。
2、查苗補苗。播種后6-8天及時檢查出苗情況,看是否有土壤板結,板結的土壤及時破除,以免影響正常出苗。出苗顯行后如果發現缺苗斷壟,及時補種,保證全苗。
3、中耕除草。中耕具有松土、除草、保墑、增溫等作用,可改善通氣和水肥供應狀況,促根生長。幼苗顯行后及時中耕,中耕3次,由淺至深,促發壯苗,并進行開溝給玉米根部培土。
4、水肥管理。復播玉米生育期有限,出苗后要促苗早發快發,不進行常規蹲苗,及時澆水施肥,充分滿足作物對水肥的要求。全生育期以促為主,早澆水,早追肥,一促到底。
有滴灌設施的地塊:5-6葉期滴頭水,每667m2滴水50m3,隨水滴施尿素5-10kg;10天后滴第二水,每667m2滴水50m3,隨水滴施尿素10-15kg;以后每10天左右滴水1次,每次667m2滴水40m3,全期滴水6-8次。
常規地塊:6-7葉灌頭水(小喇叭口期,出苗后約20-25天),灌水選擇無風日進行,結合中耕667m2追施尿素10-15kg;10-15天后灌第二水(大喇叭口期),667m2追施尿素15-20kg。保證生長發育正常,降低空桿率,提高單株生產力。全生育期灌水4-5次,大喇叭口期是玉米需水的關鍵時期,澆水有利于玉米揚花授粉,提高果穗結實率,達到高產高效。抽雄期耗水強度最大,是玉米需水的臨界期,干旱、缺水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也會影響秸稈生長量。對于保肥性差的土壤要進行分期追肥,不要一次施肥量過大。9月中旬以后酌情灌溉,及時停水。
5、病蟲害防治。復播玉米病蟲害主要有棉鈴蟲、玉米螟、地老虎、紅蜘蛛等,應采取綠色綜合防控措施,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推行噴霧助劑輔助、精準施藥等新型施藥技術,提高病蟲害綠色防控效果。
棉鈴蟲的防治:采用殺蟲燈或田間插放楊樹枝把誘殺棉鈴蟲成蟲。利用性誘劑誘殺雄蟲;產卵初期釋放螟黃赤眼蜂滅卵,或卵孵化盛期噴灑蘇云金桿菌制劑、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等。
紅蜘蛛的防治:及時清除田邊地頭雜草。適當提高田間濕度,創造不適合紅蜘蛛生長的環境。點片發生時,選用噠螨靈、噻螨酮、克螨特、阿維菌素等噴霧,重點噴灑田塊周邊玉米中下部葉背及地頭雜草。
玉米螟的防治:秸稈粉碎還田,減少蟲源基數;越冬代成蟲羽化期使用殺蟲燈結合性誘劑誘殺;成蟲產卵初期釋放赤眼蜂滅卵。心葉末期噴灑蘇云金桿菌制劑,或用氯蟲苯甲酰胺、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藥劑與甲維鹽復配噴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蚜蟲和葉螨等害蟲。
地老虎的防治:秋翻冬灌,鏟除田邊雜草,降低越冬基數;殺蟲燈、毒餌和糖醋液誘殺成蟲;利用噻蟲嗪、溴氰蟲酰胺等藥劑進行種子處理。
六、收獲
1、籽粒玉米籽粒變硬發亮,呈現本品種固有的色澤、粒型等特征,收獲的果穗必須曬干,一般以果穗堆垛或或掛于通風處風干貯藏為宜,如以籽粒入庫貯藏,含水量必須低于14%。
2、青貯玉米的最適收割期為玉米籽粒的乳熟末期至臘熟前期,此時收獲可獲得產量和營養價值的最佳值。青貯玉米植株含水量在70%。一般抽雄后35-40天。
七、麥后免耕復播玉米帶來的不利因素
1、播種質量差導致出苗差,影響產量。
2、由于不能覆膜保水保肥差,在水源不充足的地區無法保證玉米生長發育對水的需求。
3、由于不能覆膜玉米苗期地老虎危害較重。
4、由于不能覆膜田間雜草發生嚴重。
(作者單位:841000 新疆巴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