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儒敬
隨著我國人口的快速增長,農業技術推廣不僅是維護國家穩定發展,保障國人溫飽需求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推動我國農業發展,提高農民經濟收益的重要措施。而其中參與式農業技術推廣,能夠有機結合農業管理部門、農民和各農業企業的多元化參與。本文闡述了參與式農業推廣理論,并利用了文獻研究法,針對其技術推廣方法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農業發展作為我國核心產業,自身具有三大支柱,分別是農業教育,農業科研和農業推廣。而其中針對農業理論知識、操作方式,進行普及的重要環節就是農業推廣環節。不僅能夠幫助農民將農業理論轉化為農業生產力,同時也能夠有目的的提高我國農民的專業素質,在現代農業的發展過程中,隨著傳播渠道的改變,農業推廣也面臨著全新的形勢和變革。
一、參與式農業技術推廣的意義
首先,參與式農業推廣是國際社會在扶持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形成的參與式發展思想和方法在農業推廣中的應用。參與式農業技術推廣的核心觀點,是將農民作為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核心要素,以提高農民素質為主要目的,利用社會心理學,現代教育學,現代傳播學多方面的綜合技術完成對農戶專業技術的自我提升。確保能夠在我國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取得更加優異的農業成果,并且在農業示范農民培養,種植技術交流方面,將我國農業全方位、現代化建設推向新的高潮。
其次,參與式農業技術推廣的核心需求是培養農民學會引進先進科研技術,并且有意識的、積極主動的組成各種民間組織,通過農民+企業+科研人員的組成方式,將現代農業技術進行更加廣泛且有針對性的推廣。可以說參與式農業技術推廣和現代化農業技術推廣有著部分功能上的相似,而且隨著我國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這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推廣方式也會得到更加高效的融合和趨同的發展,其發展方向是為了更好的滿足農民的實際需求,滿足我國農業發展的實際需求。
二、參與式農業技術推廣方法研究
首先,參與式農業技術推廣,需要相關部門和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能夠在開展這種推廣模式的過程中尊重農民的認知體系和鄉土意識。要優先確保能夠和各地區的農民建立起互幫互助的良好關系,在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圍中確保農業技術推廣能夠順利進行。同時,推廣人員還需要結合各地區的實際情況,針對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實際問題和實際需求,來調整農業技術的推廣方向和推廣策略。從種植技術、農機技術、農副產品經營技術等各個方面開展有針對性的問題討論,并積極利用現有資源來規劃各地區農業發展的策略和方向。同時推廣人員還需要提高農民的認識,積極主動的嘗試引進效益科學技術,做到既要提高生產力,又要增加農戶的參與感,確保由農民組成技術推廣發展的主要核心。
其次,參與式農業推廣還需要注重推廣職能的轉變,要從我國傳統農業推廣的技術示范和行政關系相結合這一理念轉變為走入基層,培訓農戶,有針對性的建立試點,完善各地區農業相關信息,真正做到從基層解決農民生產問題。從這一角度來講,我國傳統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之所以效果并不顯著,是由于推廣方式不夠親民,農業技術和農民的實際需求還有一定距離。而為了能夠有效解決這一現象就需要相應技術推廣人員能夠真正走入到基層當中去,切實了解農民的實際需求,建立起農戶發展農業技術的信心,并且提供有力指導。
另外,技術推廣人員在和農民進行溝通的過程中,需要有目的的提高溝通效率。這種效率的提升,主要是溝通方法的轉變。可以說參與式農業技術推廣的主體核心是農民,因此相應技術專家和技術推廣人員要能夠充分了解農民的認知能力和意識形態,用農民能夠理解的話術和思維模式去進行農業技術的推廣研究。而為了能夠達到這目的,就需要相應專家能夠和農民進行密切溝通,適應農民的表述方法和思維習慣,并利用各項研究成果和不同地區的農業發展相結合,切實有效的提高農民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
再次,參與式農業技術推廣,還需要注重建設農民組織,建立相關技術研究協會以及農業經濟合作社的模式。并通過這些組織的建立,來確保農業技術的推廣能夠得到有效落實,幫助農民通過合作的方式來提高對農業的抗風險能力。并且由于我國農民自身在教育文化素質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體系,相關推廣人員還需要能夠建立咨詢網站和長期培訓機構,確保當農民遇到相關技術問題的時候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和解決。
最后,參與式農業技術推廣模式,不僅具有農業教育的職能,同時也具有極高的實踐參考價值。可以說是集教學和實踐于一體的技術推廣模式。因此在實行參與式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中,科研人員和推廣人員還需要針對不同地區的實際推廣情況以及農民的反饋,對相關技術內容進行及時調整,尤其是對于如何提高農作物產量,擴大農業種植面積和效率,都可以通過參與式農業技術推廣積累相應經驗,幫助農民更加有效的認知現代化農業和農業發展規律。
綜上所述,農業的發展是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的基礎,為了能夠解決14億人的糧食問題和溫飽問題,我國大量的農業技術專家和研究人員也做出了長足的努力。而如何將這些研究成果有效轉變為農業成果,就需要各地政府,農業管理部門,技術推廣部門,技術推廣人員能夠通力合作,走進基層深入了解農民的實際需求,結合各地區的農業發展實際情況,設置合理的發展規劃體系,推廣適合的農業生產技術,為我國農業可持續高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作者單位:562303 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馬馬崖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