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玉米作為世界產量較高的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具有大面積的種植地,玉米可以食用或者應用于飼料、工業等各個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本文探討了玉米的主要病蟲害和防治方法,以及對玉米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技術進行了分析,希望可以提高玉米病蟲害的主要防治技術,從而提高玉米的產量。
玉米在我國北方有廣泛的種植,目前對于玉米病蟲害防治的研究也初具了規模。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要素可以從加強田間管理、科學施肥、科學灌溉等方面入手,根據專業人員廣泛的實踐經驗以及工作經驗,對于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需要有進一步理性的思考。本文試圖為玉米病蟲害防治的成熟化發展提出意見。
一、玉米的主要病蟲害
1、玉米莖腐病
主要病原為歐文式桿菌病菌,一般發生在玉米的吐絲時期,主要癥狀分為急性癥狀和慢性癥狀,急性癥狀為在大風天氣或者暴風雨過后,2-3內葉片失水出現枯萎蔫狀,慢性癥狀進展較為緩慢,葉片自下而上逐漸的黃枯,后期出現莖基部變色、腐爛、植株青枯、髓部中空現象,并且容易出現倒伏、籽粒干癟癥狀。主要防治方法為:稀釋施得樂噴莖基部、青枯靈灌根等。
2、玉米紋枯病
主要病原是玉米紋枯病菌,主要癥狀為在葉鞘上會出現云紋狀病斑,與被開水燙傷后相似,并且病斑會逐漸增多,互相連成不規則的云紋,然后向葉鞘、葉片發展,較為嚴重時會危及到頂部葉片。主要防治方法為:稀釋納斯津、達科寧、禾果利等進行噴霧處理。
二、玉米主要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措施
1、防治措施
在玉米播種前,應對土地上的病蟲源進行粉碎,通過深耕、高溫漚肥等方式對病蟲源進行徹底處理,有效減少土壤中的病蟲源,為種子的生長提供健康營養的基底。同時,應根據當地的土質情況,選擇抗病、抗蟲的玉米種子,從根源上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在種植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標準的行距、株距進行播種,出現過密或過稀現象時,可以及時拔苗或補苗,同時,還要科學施肥、及時灌溉,保證玉米生長所需的養分。
2、非化學技術防治措施
非化學技術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第一,以蟲攻蟲,利用害蟲的天敵消殺害蟲。例如玉米螟的天敵為赤眼蜂,紅蜘蛛的天敵為中華草蛉和食螨瓢蟲,因此,通過適量保護和增加害蟲天敵的方式能夠有效防止蟲害的發生,同時也具有極高的經濟效益和環保價值。第二,以菌治蟲,利用真菌防治蟲害。例如玉米螟懼怕白僵菌,同時對害蟲的天敵不產生威脅,對人和牲畜均無傷害。第三,物理工具治蟲。可以采用燈光、輻射等工具,直接誘殺害蟲。第四,還可以通過人為干預玉米生長環境的濕度和溫度來破壞害蟲的成長和繁衍條件,從而起到殺滅蟲害的效果,操作簡單對環境無影響。
3、化學防治
當前玉米病蟲害防治,倡導少用藥,而不是不用藥,要遵循科學合理用藥的原則。紋枯病用藥,當病株達20%-30%時,開始用藥——5%井岡霉素水劑,用100-150mL/667m2;或,20%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用25g/667m2,兌水每次用60-70kg,手動噴施。大小斑病用藥,大斑病流行初期,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每次5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次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每次500-600倍液。用法:每間隔1周用1次,持續用2~3次。小斑病流行初期,用45%代森銨水劑,每次800~900倍液,噴施。或者,上述仍一藥劑可兼治。用法,每次間隔2周,用1次。地老虎,用藥適期在幼蟲2齡盛期,為用藥最佳時機。合適藥劑,為2.5%溴氰菊酯乳油,每次2000-2500倍液;或者,50%辛硫磷乳油,每次1000-1500倍液。拌毒餌誘殺,用90%晶體敵百蟲,每次0.5kg;兌水,每次3-4kg,噴施在碾碎的棉籽餅上。或用50%辛硫磷乳油,每次50g,拌15kg棉籽餅,撒施。制備的毒餌,每間隔一段距離,堆放在幼苗根系邊,用15-20kg/667m2為最佳。
總而言之,玉米的病蟲害會影響玉米的產量以及質量,所以要根據各種病蟲害的癥狀特點加強防治,認真了解和掌握防治方法,大力發展相應的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良種配良法,培育出更加優良的玉米品種,不斷的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作者單位:151700 黑龍江省明水縣永興鎮農牧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