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剛金 唐運華 王發軍



油菜品種多,通過對油菜不同品種展示試驗,篩選適宜瀘溪縣當地種植品種,試驗結果表明:油研早18、華雜油158、華雜油388、隆油2號和中油雜11適宜瀘溪縣種植。
當前油菜品種多樣,為驗證不同油菜品種在瀘溪縣的適應性、豐產性,從而篩選出適合本地生態和栽培條件的高產優質油菜品種,持續推進品種更新換代,不斷提升全縣油菜生產穩定發展,在浦市鎮黃家橋村進行油菜品種展示試驗,篩選出適合本縣種植的優質品種。
一、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瀘溪縣浦市鎮的黃家橋村,海拔110米左右,地勢平坦開闊,農業基礎設施好,排灌方便,砂質壤土,肥力中等,前茬為水稻。
二、試驗設計
1、品種選擇14個
華雜油158、盛貴油5號、金香油9號、德5油33、隆油2號、油研2013、油研早18、華雜油388、中油雜11、盛貴油1號、油研817、德5油319、華雜油50、寶油85。
2、試驗設置
品種展示田面積5畝,四周設置保護區,除去邊角,各小區距田埂距離最低2米,試驗區平均分成14個小區,每個小區長為50米、寬4米,各小區間隔0.5米,14個參試品種隨機栽植于小區內,同期播種、同期移栽。
三、育苗
1、苗床準備
苗床與大田比例為1:10,每畝苗床施土雜肥50擔,腐熟人畜糞25擔,磷肥50公斤,硫酸鉀復合肥50公斤,并按廂寬1.2米分廂開溝、整平。播前澆水濕透,播后覆蓋。
2、播種時間。
9月15日。
3、播種量
每畝苗床播種量1000克。
4、苗期管理
出苗前抗旱確保整齊出苗。齊苗后早間苗定苗,并追施稀薄人畜糞水。在三葉期畝用15%多效唑50克兌水50公斤噴霧。五葉期后控制施用氮肥。苗期注意防治菜青蟲、蚜蟲等病蟲害。
四、田間管理技術措施
1、施足基肥
基肥主要是為了油菜移栽活蔸后發苗需要,施足基肥是油菜實現秋發冬壯的重要基礎。每畝施高效復合肥30公斤、腐熟餅肥50公斤,將以上幾種肥料充分拌勻后,在大田翻耕前施入耕作層,使肥土充分融合。
2、開好三溝
在翻耕油菜田整地時,要開好廂溝、腰溝、邊溝。廂寬4米,橫豎溝寬40厘米、深30厘米,確保排水通暢,避免油菜根系遭受漬害,減輕病害的發生。
3、移栽時間
10月22日。移栽前一天苗床澆透水,起苗時做到帶土、帶肥、帶藥移栽大田。移栽時要做到“全、勻、深、直、緊”,即全葉下田,大小苗分級勻栽在不同田塊,根部全部入土中,苗根直,壓緊土,栽時土要壓緊,不使苗根懸空。做到邊起苗、邊移栽、邊澆定根水,不栽隔夜苗。堅持晴天下午栽,陰天全天栽,大雨不栽,田爛不栽,以免造成僵苗、死苗。栽壯苗不栽弱苗。保證移栽質量,以利成活返青。
4、合理密植
為確保試驗結果的準確度,品種展示田按照一株行距25×40cm的規格高標準移栽,即6670株/畝,確保做到每個品種的移栽蔸數保持一致。
5、全程施硼
(1)作底肥,畝施含硼15%的硼肥200克,與菜枯肥、有機復合肥混合施。(2)作追肥,分別于油菜初苔期及初花期每畝噴施20克20.5%的志信高硼兌水30kg溶液。施用時充分溶解、控制用量、不重噴、不漏噴。
六、品種展示結果
1、全生育期
展示14品種生育期在231d~235d,種植密度為6670株/667m2,能在5月7日前收割,不誤后茬作物及時移栽或播種(表1)。
2、綜合抗性
好的組合有:華雜油158、盛貴油5號、金香油9號、德5油33、隆油2號、油研2013(對照),其次是油研早18、華雜油388、中油雜11、盛貴油1號、油研817、德5油319,差的華雜油50、寶油85(表2)。
3、豐產性
(1)667m2產量在200kg以上組合有:油研早18,230.9kg、華雜油158,218.0kg,華雜油388,217.6kg、隆油2號2212.9kg、油雜11,209.3kg;分別比對照增產38.4%、30.5%、27.6%和25.5%。
(2)667m2產量在179kg以上組合有:盛貴油1號,180.1kg、華雜油50,180.1kg、盛貴油5號,179.3kg,分別比對照增產8.0%、8.0%和7.5%。
(3)產量持平的組合:寶油85,油研817,金香油9號。
(4)減產2.2%的組合:德5油33,德5油319(詳見表3)。
綜上所述,本次展示品種依據品種豐產性、抗逆性等綜合表現,最適宜瀘溪縣地區種植的品種有:油研早18、華雜油158、華雜油388、隆油2號和中油雜11。其次為盛貴油1號、盛貴油5號和華雜油50。
(作者單位:416100湖南省湘西州瀘溪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