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輝
一、加強牛舍的防寒保溫工作
雖然說奶牛的抗寒能力很強而且能適應眾多的環境,但是卻是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氣溫過低的話,奶牛就會因為承受不住寒氣而感染疾病或者引發生理上的變化。因此,在秋冬季對奶牛進行防寒措施是必然的。養殖人員要將牛圈里面的一些裂縫填補,防止寒氣進入,然后牛圈內應設有一些供暖措施,地面要有雜草墊,因為奶牛喜歡趴在地面上,如果地面過涼也會影響它們的身體,導致牛奶產量下降。
二、提高牛舍空氣質量
牛舍如果密不透風就會產生大量的病菌,因為牛圈內沒有空氣的流動會格外潮濕,一些病菌就喜歡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并繁衍,很容易便侵入奶牛的身體,使奶牛的抵抗力下降,并導致產奶量的降低。因此,要想保證奶牛的生活環境,養殖人員除了要進行有效的保溫以外還要注意牛舍內的空氣質量,最好在中午溫度高一些時打開窗戶透風,溫度降低時再將窗戶關上。并且飼養員要定期的對牛圈進行消毒和除濕,可以保持牛圈內的干燥,從而給奶牛營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
三、提高奶牛飼料的營養水平
奶牛養殖過程中飼喂是每日必不可少的,而合理的飼喂方式也是提高奶牛牛奶產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奶牛產奶時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和營養物質,如果在此時奶牛身體的營養物質不足就會導致奶牛奶產量和質量降低。因此,在進行飼養時,可以增加能量飼料6%左右,蛋白質飼料減少6%左右,在冬季溫度較低時日常飼料的喂養中要想保持奶牛體內的營養水平均衡,應當按照50%的青貯料、青干草30%、淀粉10%以及其他草料10%的比例配置飼料。與此同時,為了促進奶牛的飼養環境與有效成長,根據奶牛的生長階段可以在日常飼喂中增加飼料量。
四、注意飲水和飼料安全
養殖人員應當嚴格注意不要飼喂過期、發霉且質量不過關的飼料,并且在飲用水方面要投喂純凈無污染的過濾水,否則奶牛會因為消化問題而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甚至會發生妊娠期的奶牛產生死胎現象。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冬季奶牛除了要有效的保溫以外還要對飲用水進行加溫,最好保持在10℃左右,根據調查冬季對奶牛的飲用水進行加溫可比平時多產0.5升的牛奶。
五、保證奶牛對食鹽的需求供應
食用鹽是奶牛食物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成分,在冬季時奶牛的胃液分泌物會增加,對食用鹽的需求量也會相對提升。如果奶牛食物中的鹽供應不足,就會導致牛奶產量下降,并體弱多病的現象。根據奶牛的體重與產奶量一般情況下每日需要對其供給50到100克左右的食用鹽,其中一小部分可以摻在飼料中,大部分設置在食槽中讓奶牛自己舔舐。
六、適當增加光照
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都需要有效的光照才能健康成長,奶牛也不例外。冬季由于光照的時間較少,所以養殖人員需要在中午陽光充足時將奶牛趕至有陽光的空曠地讓其進行曬太陽。如果遇到連雨天,養殖人員可以用白熾燈照明的方式替代光照,這樣也能有效的提升奶牛的成長發育以及增加牛奶產量。
七、加強奶牛運動
奶牛的體型都比較大,很多奶牛不愛運動,如果長期不運動的話奶牛的抵抗力就會下降,體內的循環系統也很緩慢,對牛奶產量以及身體發育成長都不利。因此,養殖人員在平日天氣條件較好時應當將奶牛趕到外面讓它們適當的進行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一般每天運動1到2個小時即可,這樣也能讓奶牛有效的呼吸新鮮空氣。
八、加強牛體刷拭
保持身體潔凈能有效的避免病菌的侵入,也可以防止病菌的滋生,因此,養殖人員應當定期對奶牛的身體和蹄部進行清洗,從而給奶牛營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
九、保持環境衛生
圈舍是奶牛主要的生活環境,并且圈舍的衛生也是導致牛奶產量下降和各種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養殖人員必須在環境衛生上加強管理。首先,養殖人員需要每天對圈舍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是早晚各一次。其次要定期對圈舍進行消毒,消毒可以有效的防止病菌的滋生。
十、搞好疾病預防和控制
如果奶牛養殖發生疫病就會給養殖場帶來大量的經濟損失,所以建立完善防疫機制十分重要。養殖場日常消毒不能長期用一種消毒劑,因為有些病菌由于長期接觸同一種消毒劑會產生一定的適應性,所以適當的更換消毒劑是為了消除病菌的耐藥性,從而維持消毒的效果,對于墻面的消毒可以用火進行消毒,高溫可以殺死大量的細菌。為了防止一些嚴重的疾病在牛圈內傳播和滋生,養殖人員在日常養殖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奶牛的行為和精神面貌,一旦發現異常應當立刻進行檢查并做出有效的應對措施。并且為了防止疫病的產生,可以在養殖場內開設疫苗接種和身體檢測的相關技術與設備,從而有效防止疫病的產生與擴散。最后,如果養殖場發生疫病,并有奶牛的死亡,為了防止其它奶牛染病,應當將尸運至遠離養殖場的地方火化或者深埋。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牛奶作為人類生活中常見的飲品十分受歡迎,這也相應的引起了牛養殖的高潮。在大規模的養殖中,為了促進牛奶產量的增加養殖人員應當通過消毒、飼喂、營養物質的補充以及建立健康防疫機制等措施給奶牛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這樣才能提高牛奶的產量。
(作者單位:471700河南省洛寧縣動物衛生監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