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繼紅
在牛的生長過程中,口蹄疫是對牛養殖業影響比較大的一種疾病,該病可導致牛的口腔、蹄和奶牛乳房等處出現大量水泡,嚴重影響牛的進食和生長,還有可能導致其它一系列繼發疾病,嚴重時還會造成死亡。口蹄疫有著非常強的傳染性,不僅會在牛之間流行,而且會造成偶蹄獸間的傳播,還會傳播給人類,在全世界范圍內也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傳染性疾病。因此,為了保障牛養殖業的健康發展以及人類的身體健康,必須做好口蹄疫防控。基于此,本文對牛口蹄疫防控展開了分析。
一、牛口蹄疫的發病原因
1、流行病學
牛是偶蹄類動物,非常容易感染口蹄疫。通常牛感染口蹄疫的感染率高于豬羊等動物。另外這種疾病在野生黃羊、野牛、野豬等群體中也可以傳播,其中帶有口蹄疫病毒的牛是主要傳染源。口蹄疫病毒一般可以在牛的水皰皮、水皰液、乳汁、尿液、眼淚、口涎中被發現,其中水皰皮和水皰液中的口蹄疫病毒含量最多。剛開始感染口蹄疫病毒以后,牛的排泄物總會出現傳染性極強的病毒,而且即使被治愈,這種病毒也會存在60天到90天,因此這種疾病比較容易出現反復。
牛口蹄疫的感染方式有直接感染和間接感染兩種,主要傳播途徑是消化道傳播,病毒也可以通過呼吸道或者受損黏膜進入體內。這種疾病的傳播沒有季節特征,但是春季和冬季的發病率高,首要原因是在這兩個季節中牛口蹄疫病毒的活性最高,比較容易在群體養殖過程中發生大規模感染。另外在牛養殖中,群體的移動以及使用一些帶有口蹄疫病毒的養殖設備,或者被口蹄疫病毒污染的水源飼料等都容易造成口蹄疫病毒的傳播,另外在使用交通工具運輸牛過程中,如果交通工具曾運輸過帶有口蹄疫病毒的牛,也有一定概率造成健康牛感染。
2、養殖模式
一方面我國當前采用的牛養殖模式主要為群體養殖,這就為口蹄疫的傳播提供了基礎條件。另一方面在我國的牛群體養殖中,整體呈分散狀態,其中規模化養殖的比例比較低,因此一旦發生口蹄疫疫情比較難防控。牛口蹄疫大多以良性為主,如果不經過治療7天左右就會自愈,如果病毒發生變異,自愈時間會延長到14天到21天,但由于口蹄疫病毒在牛體內存在時間比較長,如果沒有采取有效防控容易在群體中發生反復感染,而且如果因為口蹄疫而引發其它更嚴重的疾病,還有可能導致牛個體的死亡,因此必須慎重對待牛口蹄疫的防控。
二、牛口蹄疫的防控策略
1、做好衛生防疫
開展牛口蹄疫的防控應以防為主,首先在開展防控工作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并落實國家農業農村部針對口蹄疫防控采取的措施,將牛口蹄疫消滅在源頭。其次,要做好養殖過程中的衛生管理,尤其是要提升牛舍的衛生等級,并定期對牛舍進行全面消毒,及時清理排泄物,尤其是在口蹄疫的高發季節,要提升消毒頻率,對于冬季難以消毒地區,對飼草殘渣稍作堆積進行焚燒達到消毒目的,避免因為衛生條件不合格而導致口蹄疫傳播。
2、各地政府應強化管理
各地政府要聯衛生部門做好口蹄疫防控的管理工作,督促各養殖戶嚴格落實國家規定,在控制牛口蹄疫傳播的同時盡量避免其向人類傳播。為了達到更好的管理效果,應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并且落實到個人,如果因為個人原因而導致口蹄疫病毒傳播,可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
3、做好引進和賣出輸出管理
在引進牛和賣出輸出牛過程中,必須針對牛口蹄疫開展嚴格檢驗檢測,當確認引進和賣出輸出牛不存在口蹄疫臨床癥狀,以及口蹄疫病抗體檢測達到合格標準才可以繼續進行交易行為。對新引進的牛,按照當地免疫項目及時接種,必須隔離45天,在隔離期間要嚴格觀察、定期檢測,然后才可以混群飼養。另外各地政府應組織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定期對市場中的牛肉及相關制品進行檢測,堅決避免牛口蹄疫病毒流入百姓餐桌。
4、接種牛口蹄疫疫苗
定期接種牛口蹄疫疫苗是防控這種疾病的有效手段,尤其是處在牛口蹄疫高發季節時,各地相關部門更要對口蹄疫疫苗的接種工作進行嚴格管理和篩查,如果養殖戶拒絕接種疫苗,可禁止其養殖的牛進入交易市場,并且要按照《動物防疫法》作出處罰。
5、對發生的疫情采取嚴控措施
如果在養殖過程中發現牛已經出現了口蹄疫的癥狀,那么要及時將實際情況上報給當地相關部門,并且要積極配合防疫工作,從而將口蹄疫的擴散控制在最小范圍。這就要求養殖戶需要做好養殖管理,尤其是在口蹄疫的高發季節要仔細觀察,避免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6、對疫區進行嚴密封鎖
各地相關部門在收到養殖戶上報的口蹄疫疫情以后,就要將該區域劃定為疫區,然后開展嚴密封鎖,對進出人員實施管控,同時要調查該區域的牛肉肉制品流向,避免帶有口蹄疫病毒的肉制品流入市場。同時針對病牛進行隔離撲殺,當左后一頭病牛撲殺后,經過21天以上不再出現任何和口蹄疫有關的癥狀以后才可解除封鎖。
7、對已患口蹄疫病牛的處理
發現群體中出現患有口蹄疫的病牛以后要及時隔離撲殺,同群牛進行隔離飼養,同時對疫點外未患口蹄疫的牛開展預防工作。其次,對牛舍進行全面消毒,消毒之后要開展檢測,確認牛舍中不存在口蹄疫病毒以后才可將健康牛放歸牛舍。第三,全面排查導致口蹄疫發生的原因,例如飼料、飲水、引進牛的檢測、進出車輛或人員等,以此掐斷口蹄疫的傳播途徑,這樣可為口蹄疫防控工作可提供有力幫助。最后,對易感牛群要改善飼料結構,在飼料中可以添加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少量食鹽,可在飼料中拌入抗病毒的相關藥物。在飲水中可以加入高錳酸鉀,溶液濃度0.02%-0.03%,頻率為每天2次持續1~2周,以提高牛群抵抗力,另外,如果某些個體因為口蹄疫發生死亡,應通過無害化方式進行處理,相關部門要嚴格監督,絕對禁止食用或出賣病死牛。
綜上所述,口蹄疫是一種對牛養殖危害較重的傳染性疾病,通常在牛身上表現癥狀比較明顯,然而也會繼發其它癥狀,對這一疾病一定要提高重視,明確口蹄疫的發生原因并做好防控,避免因為口蹄疫而影響養殖效益。
(作者單位:026200內蒙古西烏珠穆沁旗巴彥胡舒蘇木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