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珂 薛科宇 候曉慧
隨著我國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糧食生產力逐步提高,但是農業技術的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難題。大量化學農藥的使用,使得農作物在成熟之后會有農藥殘留,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在時代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對于自身健康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食品安全也成為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對于經濟利益的追求,我國的蔬菜糧食市場龐大,一些不法商人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暗中調低了食品安全質量的控制標準,不斷忽略農藥殘留的檢測問題。所以對于農藥殘留檢測和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是至關重要的。筆者從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和農藥檢測的角度出發,剖析出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一些技術特點和優勢。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
對于我國傳統文化來說,“民以食為天”是自古以來就不變的道理,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糧食和食物的產生。隨著經濟發展不斷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高。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食品安全市場一直都大力推行無公害的農作物生產,以此能夠來保證食品沒有安全問題,滿足人民生活需求。我國食品市場龐大,食品種類眾多,農作物更占據著絕對的主要位置,由此可見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以及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重要性。
一、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相關舉措
1、對農產品的生產供應體系進行嚴格監督和教育
農產品的生產供應體系中,農民作為生產者永遠是供應體系的生產主體。一定要從根本上把握住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就要從農民生產發展處著手。相關政府要不定期的(常態化)對農業工業生產體系中的生產者進行相關農業專業知識的講授以及相關作物種植的技術指導,要不斷提高農民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意識,讓農民能夠認識到化學添加劑的危害性,要在農作物的種植過程中一定要減少一些高毒農藥的使用劑量,對于已經成熟的農作物,要做好后期的農藥殘留檢測工作。與此同時,一定要建立農作物生產安全和穩定供應的基礎農產品生產供應體系,要設立嚴格的責任追查制度,專門的相關監督部門,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政府還要對相關的生產基礎設施進行保護,例如對農業耕地進行保護,設立專門的休耕期,對草原進行保護,設置專門的修復期,保護湖泊河流的水質,提高土地的生產力。
2、要對農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嚴格控制和管理
無污染食品是我國食品安全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也決定了我國食品市場的發展方向。所以在我國農業生產發展過程中,農產品生產的基層是質量安全控制的基礎。所以在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對于產品加工生產的環境一定要做到嚴格的衛生管理檢查,相關的技術要達到國家食品衛生安全的基本標準,要對不合格的生產環節進行嚴格整治。還要加強,在生產過程中對于相關生產的技術工人進行培訓,提高其應對突發衛生事件的能力,盡最大可能性的保障,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安全。
二、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分析
1、化學檢測
在農產品的農藥殘留檢測過程中,可以利用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的相關化學性質,使用各類化學藥品的檢測方法,對農產品的農藥殘留進行檢測。這種農藥殘留的檢測方法優點在于它的操作方法非常的方便,可以記住一些常規的化學反應效果,就能夠推測出其相關的農藥殘留,而且對于檢測人員的技術性要求不高,農藥殘留檢測成本較低。這樣的農藥殘留檢測方式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農產品生產商的青睞。
2、抑制酶分子的活性檢測
這種殘留農藥的檢測方法區別于其他幾種經典的檢測方法,它的檢測優點就在于它的檢測速度非常快,檢測的方式非常多,而且優勢比較大。在檢測的過程中,能夠實現,直接對農產品進行檢測。這種機制的檢測產品能夠檢測農產品外部的物質殘留,而且在檢測的過程中,外界的干擾對農產品檢測的影響是非常小的,這樣就可以非常快速且便利地完成農藥殘留的檢測工作。這樣的檢測方法可以在限定的場景中進行定性的檢測,目前已經形成了標準的檢測方式,這種方法的檢測范圍依然較小,只能針對農產品中殘留的氨基甲酸酯類和有機磷兩種物質進行檢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氣相色譜檢測
氣相色譜檢測法在當前的農藥殘留檢測技術中,其應用的程度非常地高,是一種非常經典的農藥殘留檢測方法。方式是利用不同的物質在自動匹配中產生的不同分析結果,然后進行結果分析,從而能夠最終完成其結果記錄。這種方法對于揮發性極強的農藥進行檢測是非常容易的,因為這種方法的特點就在于它的分離度非常高,檢測性較強,針對性較強,而且穩定性較高,所以目前的農藥殘留檢測的方法和技術就是氣相色譜檢測法。
總之,對于農產品中存在的農藥殘留進行檢測,也是為了保證食品安全。對于農產品的農藥殘留檢測可以利用其特有的化學特性,能夠對其農藥殘留程度進行檢測。在檢測的過程中,一定要選擇適合實際情況的農藥殘留檢測方法,在保障農產品進行農藥殘留檢測的時候,要保障其檢測的成本和檢測的方法,能夠在其食品生產商和加工商的接受范圍之內,但是也要嚴格控制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作者單位:461000河南省許昌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中心;許昌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與風險評價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