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莉
作為一個農村人口分布廣泛的國家,我國在推進農村脫貧攻堅工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做好農村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至關重要。特別是在城鄉資源配置高度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合理實現資源整合、發展現代化農業以及普及科學種田等方案是解決農村經濟問題的必經之路,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前提保障。
一、加強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
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一直以來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各級政府也在不斷強調要將科技助農工作的各項政策落地、落實。從教育培訓的目的來看,其根本任務是提高農民的技能水平,提升專業本領,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逐漸實現脫貧。目前來看,我國的農民科技培訓的總體思路是圍繞區域特色,追求系統性、專業化的科技普及,即從人員培訓、師資選擇以及基地建設等多個環節入手,最終形成穩定形式的技能人員輸出??偠灾プ〗洕?,找到生產計劃與人員分配的平衡點,一方面,提高農村集體的科學意識,另一方面,要學以致用,保證技術手段的合理應用。
二、加強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具體方案
1、適應新形勢,強化科技教育培訓的意識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根本目的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而科技文化素質是生產力發展的前提。對此,各地區要廣泛調查、深入研究,制定好適合本地區農業發展的工作計劃。目前看來,科技素質斷層與農業發展的新形勢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這嚴重制約了科技成果的轉換率,進而影響到了農村經濟發展。若想妥善改進上述問題,則要加強引導,相關政府部門應統籌兼顧,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等宣傳媒介,加大宣傳力度,幫助人們樹立科學的農業種植觀和經營理念,為落實農民科技教育培訓提供理論基礎。
2、樹立培訓新理念,調動農民的參與積極性
在加強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的過程中,要深入結合農業產業特點,急農民之所急,嚴格秉承實用、高效的理念,以項目為載體開展各項培訓班的日常工作。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進村入戶進行指導,通過現場教學的方式強化培訓效果。除此之外,樹立培訓新理念、調動農民的參與積極性還要與時俱進,為農村建設注入新活力,例如,可以以縣或村為單位,集中聘請農業專業的大學生來進行農業技術推廣和幫扶,一方面可以拓寬農民的農業視角,另一方面還能為大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讓理論知識有機會落地。
3、豐富培訓形式,滿足群眾多方面需求
豐富培訓形式要注意側重點,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第一,在進行實用技術培訓時,例如,蔬菜、糧油、林果以及花卉等種植技術,要以實用意識為前提,逐步向現代農業靠攏,培訓農民要抓住新農業發展的賣點,做好無公害生產的引導和綠色食品的培育要領講解,鼓勵大家大膽嘗試新技術的應用。第二,在進行偏就業要領培訓時,要根據社會需求補充人員力量。目前看來,農業方面的人才缺口較大,因此要帶動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加強相關培訓、提高業務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同時,結合實際生產,將理論知識進行應用,避免所學知識與環境脫節的現象發生。
4、創新培訓方式,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
常見的培訓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載體式培訓。借助政府行為,如綠色證書培訓工程等活動載體,開展規模性的培訓;第二,流動巡回式培訓。該方案適用于地理位置較偏遠的地區,以定期答疑解惑和不定期的幫扶為主要形式,指導農業生產;第三,保姆式培訓。根據農民的文化程度和對科技知識的理解能力,對于個別農民制定便捷的技術應用規范,如口訣等,通過“一對一”的形式助力農村經濟發展。
5、加大政府扶植力度,促進農企結合
加強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本身就是了解農業產業化經營思路的過程,通過培訓使農村富余勞動力掌握實用技術的同時,各級政府也要積極推動地方企業與農業的緊密聯系,建立產銷合作關系,如農業合作社等,借此使綠色農業規?;?、規范化,提高經濟收入。與此同時,企業的介入對于風險控制和產品的儲存、加工都加強了保障,進而達到合作、扶持的終極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農企合作要不斷拓展、深化,不能僅僅局限于產銷合作,應作為科技培訓的檢驗環節,幫助農民進行科學技術的優化和創新,力爭創造利益最大化。
總之,對如何加強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方案進行探討,首先要明確新形勢下開展農業培訓工作的重要意義,然后結合農村實際,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同時,要注重協調區域性的產業發展,有針對性的提供培訓服務,并做好相關工作的總結提升,為我國的農村經濟發展提供科學途徑。
(作者單位:726000陜西省商洛市農民科技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