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曉敏 史治剛
摘 ? ? ? ? ? 要:當前在文化強國的發展道路上,一系列以文創旅游產品為內涵的文旅融合發展在各地蓬勃興起,山西省具備豐厚的文化資源,而陽泉又是全省聞名的旅游文化資源集結地,以項目建設助推陽泉市文旅融合是一個全新的思路,本文分析了項目建設在文旅融合發展中的具體應用,以及重大文旅項目的建設對加快旅游業轉型和升級的作用,并提出了如何通過項目建設推動旅游展業和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新引力,促進陽泉市旅游產業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進而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項目建設;文旅融合;陽泉;旅游
文化是旅游吸引力的核心構成要素,文旅融合發展是旅游產品升級換代的助推器,是延長旅游產業鏈的重要途徑。旅游產業已經由資源依賴階段轉變為依靠大資本、大市場運作的新時期。近幾年隨著旅游投資熱潮的不斷高漲,國內投資了大量的旅游項目,并且在很多大型旅游項目的建設過程中都融入了文化因素。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了旅游項目的吸引力,增加了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的深度和廣度,豐富了旅游產品的特色,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新引力,為旅游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因此,項目建設成為近幾年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的主要途徑。
一、項目建設在文旅融合發展中的應用
文旅融合發展,是當前旅游業比較流行的一種不同于傳統的觀光性旅游,重視旅游產品文化內涵挖掘的新興的旅游發展路徑。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發展,需要重大文旅項目建設的拉動,借助旅游的外殼彰顯文化內涵,通過特定文化的營造,讓文化需求成為旅游活動的重要動因,激發旅游者的出游動機,提高旅游者出游率。同時能夠借助重大文旅項目的建設實現對傳統景區的改造和升級,提升傳統景區的旅游吸引力,延長其產品的生命周期,讓老景區換發新活力。比如甘肅天水市通過鳳山景區延伸工程及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旅游項目,實現區域內旅游吸引物的大貫通、大整合,促成旅游景區、廟宇、寺院、古鎮和鄉村等旅游吸引物的深度融合。并且積極引進品牌文旅投資公司,布局實施了一批帶動性強、發展前景好的重點文化旅游項目,投資15億元打造麥積山旅游者服務中心,并創造性推出麥積山自駕游房車露營基地,在天水白鹿倉國際旅游度假區依托文學作品《白鹿原》打造《天秀天水》系列大型旅游演藝節目,在伏羲廟景區和呂二溝文化旅游區,以上古神話為內涵打造出大型文創旅游項目,實現傳統旅游產品的升級換代,提高了天水市的旅游資源吸引力,為天水市文旅融合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也為其他地區的文旅項目建設提供了成功的經驗。
二、項目建設對文旅融合發展的作用
多年來,各地發展旅游業最大的困擾就是“如何留住旅游者”,如何提高旅游者的平均停留天數以及旅游者的重游率,發揮旅游業的關聯效應。一是對于旅游需求側方來說,單一的觀光游對于挖掘旅游者的消費潛力是有限的,而以項目建設為主要途徑的文旅融合發展主要面向中高端旅游者,為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并通過消費領域的擴展和深入挖掘來提高旅游產業的綜合效益,挖掘旅游者的消費潛力。二是對于旅游供給側方來說,重大文旅項目的建設為旅游業的轉型和升級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時也對旅游產品的深度開發、旅游服務質量的監控等各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更高層次的要求。三是對旅游行業管理方來說,重大文旅項目的建設便于政府和相關管理部門從項目建設的土地征用、項目總體規劃以及修建性規劃等各個環節實現全方位、全流程的監督和管理,從而保證規劃和建設的質量以及與周邊旅游資源的協調性,并且能夠通過監管有效地避免重復性建設,推動旅游業提質增效。
旅游項目建設注重從內在品質和外部服務上全面提升,在這種旅游發展模式下,文化不再單純地成為一個宣傳口號和招攬客源的手段,而是成為旅游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其優勢條件具體表現為如下四個方面:一是有利于深入挖掘和突出旅游資源的文化特色。文化上的差異對旅游者是一個巨大吸引力,文旅融合中的項目建設是具有文化內涵的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精神內核,反過來借助旅游的形式對文化進行傳承、開發和弘揚。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間的文化差異是旅游者前往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動因,是旅游資源當中的核心要素,是旅游的靈魂所在,是旅游產品特色的重要表現形式。因此旅游目的地在旅游景區規劃與開發、旅游服務質量管理、旅游支撐和保障體系建設等各個環節都應植入文化的因素,從而通過特色文化的打造,提升旅游資源的吸引力。二是有利于提高旅游者的心靈滿足感,提升旅游體驗。在文旅融合模式中,項目建設的引入使得旅游活動成為一種知性的、以價值為取向的、能帶給旅游者真正振奮旅游體驗。同觀光旅游相比,文旅融合模式的旅游能夠為旅游者提供高品質的旅游服務和深刻的本土參與性。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有相應的參與度,甚至有極大的參與度,使旅游者盡可能體驗到具有當地特色的人文與自然景觀。通過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為旅游者提供印象更持久,更加震撼心靈的旅游體驗。三是有利于旅游消費模式的升級。傳統的觀光旅游產品的旅游消費重點主要在進購物店、購買土特產和旅游紀念品的層面上。對旅游者來說這樣的消費是一種被動消費,旅游活動的樂趣被購物割裂開了,大多數旅游者對此較為抵觸,有的甚至影響到了整個旅游目的地形象。因此,在引入項目建設的文旅融合發展過程中,通過把創造深度消費方式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其中,通過不斷設計充滿文化內涵的旅游產品,激發旅游者的參與熱情,盡可能地讓消費與旅游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讓旅游者產生主動消費的欲望,把深度旅游體驗當成一種新的旅游需求。極大地提升文旅融合的效果,也為旅游業的創收提供了新的路徑。四是有利于開發新的旅游市場,滿足“網生一代”的旅游需求?!熬W生一代”的旅游需求、旅游消費模式等和當前的主流旅游需求、旅游消費模式有很大的差異。通過重大文旅融合旅游項目的建設能夠迎合其旅游需求和消費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開發和策劃,滿足“網生一代”的新興旅游需求,開拓新的旅游市場。
三、項目建設對文旅融合發展的推動途徑
陽泉市以項目建設來促進文旅融合已經做了初步的嘗試,其在鄉村旅游的發展中不斷融入文化的因素,提升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成功舉辦“太行深處有人家”主題鄉村旅游創意大賽,傳誦陽泉地區獨特的鄉村情節和故事,廣泛交流發展經驗,并邀請各大媒體共同舉辦隆重的頒獎典禮,以對類似的文旅產業進行鼓勵,共同助推陽泉鄉村旅游高起點、高標準發展。同時加強新媒體營銷力度,通過微信、微博、短視頻等多種形式展開多維度的營銷推廣。此外,陽泉市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大陽泉村借助“陽泉里·時光印巷”主題活動策劃,再現了老陽泉的歷史片段與城市記憶,打造一條以傳統早餐、地方傳統燈盞以及夜游為特色的時光印巷,讓都市人體驗到回歸舊時鄉村的樂趣。依托大陽泉村的成功經驗,逐漸擴展輻射平定娘子關村、平定下董寨村等10個定向文旅融合集群旅游村落,并通過與中惠旅智慧景區管理公司、驢媽媽集團等投資方達成合作協議,借助外部資金來打造經典文旅場景,促進陽泉市旅游資源知名度的提升,打響當地文旅品牌,促進陽泉市乃至山西省旅游業的發展。
經調研發現,陽泉市的文旅融合之所以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四個方面,一是市政府高度重視發展理念的融合。思想是一切行動的指南,只有在思想上認同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夠做到真融合、深融合。一方面樹立以文化發展促進旅游發展的理念,把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作為旅游創新的重要手段,通過文化的植入提升旅游產品的品質,增強旅游吸引力。另一方面倡導以旅彰文的理念,通過大型文化旅游項目的策劃彰顯陽泉地方文化特色。 二是項目建設的主題創新,實現產品多元化。通過文旅融合集群旅游村落的建設,盡量避免旅游產品同質化的現象,力爭實現一個自然村落一個建設主題,并用一條統一的主線把各個旅游村落的主題貫穿起來,為陽泉市打造優質化、特色化的旅游名片。三是注重產、學、研一體化發展路徑。在旅游和文化產業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陽泉市積極和山西省的多所高校合作,建立應用型本科院校實習實訓基地,在大學生專業實習的過程,實現教學相長。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了解行業,另一方面也在學生實習的過程中給企業帶來新的思想、新的發展理念。同時和高校合作積極開展旅游和文化產業融合路徑的理論研究,為陽泉市文旅融合提供理論支撐和技術指導。并聘請文旅融合研究方面的知名學者為陽泉市的文旅項目進行可行性論證,并為文旅企業提供指導。四是注重消費培育,不斷拓展文旅融合市場。面對“網生一代”日新月異的旅游需求,不斷開發體驗式文旅融合旅游產品,加強定制化旅游產品的開發,注重新媒體營銷,培育新的旅游消費市場,積極探索陽泉市文旅融合的發展路徑。
結束語
在全國旅游業高速發展的進程中,陽泉市應該緊跟時代潮流,探索先進的文旅融合發展模式,通過項目建設來實現文化和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促進當地文創旅游的集約型、模式化、個性化發展,提升當地旅游產品的內涵,促進旅游業的轉型和升級,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仝紅星.優秀傳統文化與導游修養的提高[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
[2]尹燕.當代導游知識結構優化的初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3]馮耕耘.導游員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編制及其運用[D].南京師范大學,2016.
[4]寧巖鵬,賈周圣.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考[J].文化學刊,2019.
[5]古冰.基于投入產出法及ANN模型的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7.
[6]蘇凱,胡衛偉.文旅融合視闕下的文化傳媒與旅游產業協同發展關系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
[7]王夢婷,鄭莉文.文旅融合視角下的文化旅游產業園發展路徑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8.
[8]熊正賢.文旅融合的特征分析與實踐路徑研究[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