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融形勢指數作為一項綜合性指標,可以使一個國家的金融狀況松緊水平得到充分體現,在金融市場的發展中,也可以將其視為一種晴雨表,主要用于對實體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合理預測。在本次研究中,則整理了當前與此相關的研究文獻。
關鍵詞:金融形勢指數;指標選擇
目前,大家在對金融形勢指數進行構建的過程中,經常會用到許多的指標,其中應用比較廣泛的包括以下幾種,即貨幣供應量、利率以及匯率等。現階段,許多學者開始采用貸款余額進行研究。本文則圍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了金融形勢指數的各項指標,具體如下所述。
一、貨幣因素
針對貨幣因素而言,則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即:貨款余額以及貨幣供應量,通過對貨幣政策進行分析后發現,這兩項指標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不可缺少的中介目標。經研究后發現,在貨幣政策的作用下,基于此可以直接影響到通貨膨脹。
首先,基于貨幣供應量考慮,很多人對此提出的觀點為,該項指標與通貨膨脹之間會存在相應的正相關性,若是提升這一指標,則會直接提高社會總需求,最后面臨物價增長的問題。Frideman(1970)經研究之后,所闡述的觀點為,在實踐操作中,不管通貨膨脹的表現形式是什么,都屬于貨幣問題,當貨幣供給逐漸增長之后,在這一背景條件的影響下,也會導致社會總需求也會呈現為增長的趨勢,最后出現這種問題;George等(1995)在進行研究時,選擇110個國家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所得出的研究結果顯示,圍繞貨幣供應增長率的層面進行分析,二者之間的關系也是非常密切的;王少平(2004)在研究的過程中,基于格蘭杰因果檢驗為依托,對其采取了一系列的實證研究,通過進行研究后發現,由于我國貨幣發行過量,也就造成了這種現象的出現;劉金全等(2004)對此所闡述的觀點為,兩項指標之間存在相應的正相關性,而且也表現為長期協整關系。郭巖(2012)在進行研究時,采取了多種方法措施,對兩項指標的相關性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與分析。劉鵬(2014)在進行研究時,則采用了誤差修正模型的方式,重點探討了各項指標的關系,他所提出的觀點為,由于受到貨幣激活效應的影響,針對通貨膨脹而言,將會直接受到資產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
其次,還有許多學者認為,貸款余額和通貨膨脹之間具有一定的正相關性,如果信貸增長太快,將會造成通脹的現象。Schularick等(2009)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之后,深入探討了信貸對宏觀經濟所產生的影響因素,他所提出的觀點為,如果信貸增長太快,將會導致通脹問題出現,從而造成更多的風險因素。章晟等(2009)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選擇應用VAR模型的方法,根據所得出的結論顯示,對于通貨膨脹來說,信貸對其產生的影響具有一定的長期性。汪川等(2011)則提出,在信貸途徑的作用下,貨幣政策將會對宏觀經濟的發展產生影響,甚至也會直接關系到本國的通脹率與價格情況。李連發等(2012)在進行研究時,以我國在1984年之后的季度數據作為調查目標,根據所得出的調查結果顯示,通過采取信貸擴張的措施,產出缺口擴大,僅維持了4個季度左右的時間。李炳等(2015)在進行研究時,選擇應用了機理變化型變結構協整模型作為切入點,歸納整理1996年1月至2013年5月這一期間的樣本資料,在進行一系列的實證分析之后,深入探討了在我國宏觀經濟發展中,貨幣信貸結構對其所產生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如果處于某一特定階段,針對通脹率而言,將會受到貨幣信貸結構所帶來的機理性作用。丁華等(2018)在進行研究時,則建立了三個時變向量自回歸模型,重點分析了貨幣政策傳導信貸渠道所產生的時變效應。結果表明:反映信貸渠道的三個指標中,基于信貸規模考慮,會對物價水平具有正向作用;基于信貸期限結構與信貸效率考慮,將會對物價水平產生抑制作用。
二、利率
影響通脹率的途徑比較多,基本上可以表現為:第一個是需求面集約邊際、第二個則是供給面集約邊際、第三個即為廣義邊際。
許多學者提出的觀點為,利率和通脹之間具有一定的負相關性,還會有研究表示二者之間呈現為正相關性。二者的負相關性則體現在,利率對于儲蓄與投資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從而對通脹造成影響,例如利率增長,也會導致投資成本上升,這時將會降低投資需求,而通脹率也會隨之下降;與此同時,則會增長儲蓄,降低消費支出,也就降低了通脹率。Taylor(1993)對此所提出的觀點為,如果通脹率比較高,亦或者是實際GDP顯著更高,政府則需要對名義利率進行上調;反之,則需要對其進行下調。刁節文等(2011)則采用了VAR模型的方式,建立金融形勢指數FCI,經研究后發現,對于金融形勢與利率政策來說,中央銀行的利率政策將會對其產生重要影響,而且實際利率和通脹率之間也呈現為負相關的關系。
Evans(2001)經研究后發現,美國的利率增長,導致通脹的發生,成本渠道最開始是源自于美國,尤其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這一期間,這種問題得到了充分體現。彭方平等(2010)在進行研究時,主要采用了非線性平滑轉換平板模型,基于微觀方面作為切入點,深入探討了國內貨幣政策所具有的成本效應。可以得出:針對國內貨幣政策而言,其所具有的成本效應十分明顯,也就是說,如果短期內加息的話,將會導致通貨膨脹出現。蔣海等(2011)提出,對于緊縮性貨幣政策來說,主要體現為利率正向沖擊的特點,將會于短期內造成通脹上漲。齊楊等(2011)認為,如果企業受到了利率緊縮沖擊的影響,面對這種問題,則會適當增長產品的邊際成本,與此同時,也會適當提高產品價格。所以,基于成本渠道的層面進行分析,在利率緊縮沖擊的作用下,也會對導致通脹率有所增長。齊楊等(2011)在進行數據分析時,則是采用了廣義矩估計方式,研究結果表明,如果中國存在成本渠道,利率將會對通脹產生十分顯著的影響,在利率緊縮的作用下,將會導致通脹率有所提升。孟慶斌,靳曉婷和吳蕾(2014)提出在低通脹狀態下利率調節對通脹影響不顯著,但通脹率對利率產生正向影響表明了我國政策因素對通脹反應的及時性,如果具有較低的通脹率,利率調控也會受到限制。向麗錦和肖祖沔(2018)使用連續小波變換的方法對利率變動正負向影響物價水平的問題進行了實證分析。根據研究結果顯示,當處于短期的條件內,如果通脹率發生變化,將會導致利率也會發生同方向變化,若是在長期的狀態中,隨著利率的變化,導致通脹率也出現了同方向變化。
三、匯率
許多研究均表示,匯率和通脹之間具有一定的負相關,還有人認為,二者之間是具有正相關性的。在前者中,匯率對通脹水平產生影響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即:直接渠道、間接渠道以及貨幣渠道。在實踐操作中,若是出現了本幣升值的情況,這個時候,將會導致進口商品價格開始下降,而本國的物價水平也會呈現為下降的趨勢。針對國內商品價格而言,相比于國外同類商品價格顯著更高的情況下,則會導致出口減少,嚴重降低總需求量,本國的物價水平也會有所降低;國外受到匯率升值的影響,導致國內開始流入大量的資本,極大程度地擴大了資本項目順差,因此也增加了外匯占款,基礎貨幣以及貨幣供應量也需要不斷增長,這樣一來,也導致本國物價水平有所增加。如Kim(1998)運用向量誤差修正模型(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VECM)的研究表明,從長期方面來看,無論是美元匯率,亦或者是美國生產者價格指數,這兩項指標均具有非常顯著的負相關性。Akinbobola(2012)在進行研究時,則采用了定量方法,對各項指標展開了一系列的分析,根據所得出的研究結果表明,圍繞長期層面進行分析,貨幣供應與匯率將會反向影響到通脹壓力來說。陳浪南等(2014)對此所闡述的觀點為,若是名義有效匯率出現了升值的情況,則會降低所面臨的通脹風險。賈凱威(2015)選擇應用幾何加權平均法進行研究,主要測度了省際區域所具有的實際有效匯率,根據研究結果表明,如果人民幣升值的話,對于區域通脹也會產生抑制作用,甚至也會具有截面異質性的效果。紀敏等(2008)認為,本國的通脹水平如何,將會受到該項指標間接渠道的直接影響。
很多人認為,該項指標與通脹之間呈現為一定的正相關性,項后軍等(2011)對此所闡述的觀點為,綜合國內匯率傳遞效率的發展現狀來看,本土特征十分明顯,如果在高通脹的狀態下,傳遞系數則是正數,也就是說,當匯率發生正向變化,將會對物價產生正向傳導的影響;如果是在低通脹的狀態下,傳遞系數即為負數。如果該項指標出現了正向變化,則會對物價造成一定的反向傳導作用。趙彥志(2011)在對境內熱錢進行精準測度之后,采用格蘭杰因果檢驗等,對熱錢、匯率以及價格水平等各項指標的關系進行分析,經研究后發現,導致物價上漲的原因有兩個,即:人民幣升值與熱錢流入。學者朱建平等(2012)通過進行研究之后發現,當人民幣升值之后,并沒有抑制到通脹水平,然而,卻提高了國內的價格水平。李玲等(2012)采用結構向量自回歸的方式,在2005年之后,隨著匯率改革的持續推進,通脹現象也隨之增加,受到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也容易出現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問題。林博(2015)經研究后發現,在貨幣供應與匯率波動這兩項指標之間,則與國內通脹具有一定的長期協整關系。
四、資產價格
許多專家學者表示,在該項指標的作用下,將會直接影響到通脹水平,并且具有正向的作用,還有學者認為,也會產生一定的負向作用。隨著資產價格的增長,將會導致通脹的現象出現,其效應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財富效應,其次則是資產負債表效應。郭田勇(2006)認為,在資產價格這項指標的作用下,導致高通脹風險出現的渠道主要由以下幾種,即:財富效應、預期效應、托賓Q值效應以及信用通道,與此同時,也提出了在宏觀經濟與金融市場的發展中,資產價格所產生的影響。李強(2008)在進行研究后發現,通過探討通貨膨脹與資產價格之間的相關性,得出了“貨幣激活論”,即資產價格的上升,會降低居民的儲蓄意愿,貨幣會流向資產交易市場,從而引發通貨膨脹水平上升。紀敏等(2012)則采用狀態空間模型的方式,重點探討了資產價格與通貨膨脹之間所存在的相關性,根據所得出的結果表明,由于房價市場的波動十分明顯,針對通脹而言,也對其產生了非常顯著的正向作用,但是股價卻很少會對其產生影響。齊紅倩等(2016)通過進行研究后發現,無論是房地產,亦或者是股票價格,對于通脹的同向影響都是十分顯著的。劉金全等(2017)則是建立了比較完善的MS-VAR模型,深入探討了國內資產價格對于通貨膨脹所產生的影響,在長時間的條件下,房價也會對該項指標產生正向作用,其變動要先行于通貨膨脹1年半-2年半的時間,但是股價卻很少對其產生影響。
很多人在進行研究時,也重點探討了二者的負相關性。Fama(1981)在進行研究時,以貨幣數量論與貨幣需求理論作為切入點,所得出的結論為股票收益率與物價水平之間具有一定的負相關性。經朝明等(2006)在進行研究時,選擇國內1985年-2005年這段時間內的樣本資料,采用實證分析的方式,根據所得出的結果表明,在房價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這兩項指標之后,長短期的均衡關系十分顯著,但卻呈現為反向的狀態,如果房價上漲,則會導致物價水平有所下降。韓學紅等(2008)對此所闡述的觀點為,若是通脹率有所上升,那么供給沖擊將會對其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也會與股票收益率存在負相關的關系;若是需求沖擊帶來的則是正相關。于揚(2015)闡述了股票價格沖擊對通貨膨脹的負向影響,并計算出在沖擊發生的第2期其影響達到最大。
五、結論
目前學者大多數只選擇了5個基礎金融市場的金融變量來構建金融形勢指數,當前,隨著金融市場的迅速發展,很多金融衍生產品紛紛問世,在此期間,應充分考慮可以體現出國內金融現狀的變量,從而為各項研究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的指導依據。
參考文獻:
[1]陳曉燕,江可申,鐘大成.基于狀態空間模型的匯率和貨幣供給對通貨膨脹影響的實證分析——基于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視角[J].技術經濟,2015,34(04):95-100.
[2]范從來,盛天翔,王宇偉.信貸量經濟效應的期限結構研究[J].經濟研究,2012,47(01):80-91.
[3]李炳,袁威.貨幣信貸結構對宏觀經濟的機理性影響——兼對“中國貨幣迷失之謎”的再解釋[J].金融研究,2015(11):33-46.
[4]向麗錦,肖祖沔.低利率一定會推升通貨膨脹嗎——基于時間頻率雙尺度下連續小波變換的實證分析[J].金融經濟學研究,2018,33(02):14-24.
[5]范志勇,徐赟.中國貨幣政策沖擊的真實利率渠道:國際比較與政策含義[J].世界經濟,2008(11):26-33.
[6]王小葉,趙昕東,蔡璐.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流動性與通貨膨脹率的影響效果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5(05):18-22+37.
[7]林博.匯率波動、貨幣供給與通貨膨脹——基于狀態空間模型的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5(04):115-119.
[8]賈凱威.匯率波動對區域經濟增長及通貨膨脹影響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5(04):150-154.
[9]劉金全,李書.我國資產價格、通貨膨脹與貨幣政策選擇[J].南京社會科學,2017(04):27-36.
[10]齊紅倩,席旭文.資產價格具有通貨膨脹指示作用嗎——基于LT-TVP-VAR模型的實證研究[J].南方經濟,2015(10):33-48.
[11]于揚.中國資產價格對通貨膨脹影響效應分析[J].經濟論壇,2015(10):4-6.
作者簡介:柴杰(1994- ),男,安徽合肥人,南京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貨幣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