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樣化,高端訪談作為重要的信息傳播途徑之一,更權威地展現給觀眾事物的本質或發展方向,而受到人們關注。在節目錄制中,燈光作為電視節目制作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不僅在突出節目氣質、塑造人物形象、刻畫細節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帶給觀眾帶來了美的視覺感受。
關鍵詞:高端訪談;燈光;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7-00-02
高端訪談是通過記者與某一行業、領域或機構中具有權威性的代表人物以對話形式來客觀展現事物本質或發展方向的訪談節目,它使觀眾能更清晰地了解事物的真相。在高端訪談節目錄制中,燈光可以說是畫面的“靈魂”所在,它在環境照明、氣氛渲染、人物面部結構處理、道具細節刻畫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燈光在不同訪談環境中的應用,燈光與鏡頭語言的配合,燈光與服裝、化妝的配合,燈光與道具細節的處理這四個方面,闡述燈光在高端訪談節目中的重要性。
一、燈光在不同訪談環境中的作用
高端訪談節目由于受現實因素的限制,錄制的場地環境會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有時在演播室,有時在嘉賓辦公地點,有時在酒店會議室等。對于燈光師來說,一個漆黑的、有大空間、高舉架的場地應該是最理想的節目錄制環境,因為一切光源都在可控范圍之內,燈光師可以根據節目特點來設計布光。但是對于不同的實際情況,燈光師應該配合場地環境,把燈光與節目內容很好的融合,突出節目氣質,達到節目的整體性。
在專業的演播室中錄制時,燈光師會有意識地對演播室內所有發光物體的亮度和色溫進行控制,如LED大屏、液晶屏幕、發光舞美等。
例如新華社記者采訪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王立新副總裁的這期節目,使用了專業的演播室作為錄制場地。全景畫面以LED大屏和大屏底部的一條細長的白色LED燈箱為背景,LED大屏上播放一張從上到下由深到淺的灰色漸變圖片。燈光師先根據固定光圈調整了LED大屏和LED燈箱的亮度,再從整體畫面中調整燈光與燈光、燈光與LED大屏、燈光與LED燈箱之間的光比,不僅突出了人物,也使每個機位的畫面都更有層次感。
在辦公室、酒店或者室外等其他環境中錄制時,燈光師要考慮的因素就又增多了,比如場地是否能由窗簾來控制自然光線,是否能使用燈光配合現場色溫,是否有合適的位置架設燈具,是否有需要隱藏的不可移動物體進入畫面、室外是否需要補光、遮光等。
例如新華社記者采訪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總統帕努埃洛,這期節目的采訪地點在釣魚臺國賓館的會客室,主持人背景是一個大窗,窗簾無法完全遮光,燈光師便讓部分陽光進入畫面,并在窗口的位置給主持人布輪廓光,利用燈具制造了陽光充當輪廓光的效果,并在全景畫面和嘉賓近景畫面中使用場地內的射燈作為畫面填充,保證了每個機位畫面的基本統一。
在具體的工作當中,還有很多實際的場地問題,如果合理的利用燈光的特性,都可能使之成為節目的“亮點”之一。
二、燈光與鏡頭語言的配合
對于電視節目來說,無論錄制現場環境是什么樣的,觀眾看到的畫面都是通過每個有設計的攝像機鏡頭來傳達的,而每個好的畫面效果也都是經過燈光師、攝像師、導播多次溝通和嘗試的結果。
在節目錄制中,燈光滿足常規照明只是一個最基本的需求,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根據訪談的主題和內容做整體燈光設計、調節燈光照度配合攝像機光圈、調整燈光色溫配合攝像機白平衡以及對每個攝像機畫面單獨布光從而達到更理想的整體統一的節目效果。例如,在攝像機1.8到2.8的大光圈情況下,景深較小,這時通過降低燈光照度和減少燈光數量可以制造人物的背景純黑效果,這樣的畫面看起來較為干凈、正式、冷靜,甚至有神秘的效果,比較適合政治類、科技類主題的訪談節目,這樣做的同時也可以避免了一些由于場地空間限制造成的不理想的畫面背景問題。
訪談節目中的攝像機機位會根據節目需求和實際情況來定,有固定鏡頭,也有運動鏡頭。合理的鏡頭切換節奏能給觀眾更舒服的觀感,比如配合訪談內容在一些相對固定的畫面中穿插搖臂、軌道等運動鏡頭,更能調節觀眾的心理節奏。這時燈光師就要考慮每個運動的鏡頭中是否有多余的燈光進入、光比是否合適、是否有缺乏層次的畫面,從而進一步調整每個機位畫的燈光以達到更理想效果。
例如新華社記者采訪中國三峽集團范夏夏副總經理,這期節目使用了包括軌道、搖臂在內的八機位錄制,因為考慮到全景和運動鏡頭的大畫面中有較暗的空間,燈光師使用了七臺演播室頂棚的平板LED燈僅作為較暗部分的畫面填充,這七臺燈的亮度只有10%,這樣既保證了運動鏡頭畫面的飽滿,又不會影響固定鏡頭畫面的光比。由于場地的限制,在嘉賓的過肩固定鏡頭中,后面的背景有些雜亂但是無法避免,于是燈光師在嘉賓身后加了一只低亮度的流動聚光燈來“冒充”輪廓光光源,這只燈會給觀眾一種背景暗下去了的錯覺,在豐富畫面的同時又避免了背景的雜亂。
通過燈光和攝像機畫面的配合,還可以微妙的表達嘉賓的身份和話題的尖銳溫和程度,給觀眾傳達更多的信息。
三、燈光配合服裝化塑造人物形象
主持人和嘉賓的人物形象除了要靠服裝和化妝來塑造之外,還需要利用燈光的造型能力來配合。對于電視節目錄制來說,基本的要求就是無論皮膚顏色、頭發質感還是服裝的顏色和材質,都要盡量還原真實,如果能做到增強優點避免缺點當然是更好的。
燈光主要是靠光和影的關系以及各燈位之間的光比來塑造人物形象,具體來說就是先利用燈位和角度來決定人物的明暗交界線的位置、決定明暗關系,再通過光比決定陰影的明暗程度。例如有的人偏胖,由于攝像機的廣角效果,上鏡后會顯得臉更“平”,這時化妝師會通過打暗影來解決這一問題,如果利用主光制造的明暗交界線剛好與化妝師打的暗影位置相接近,再增加一只與主光90度夾角的二分之一亮度的輔助光,這個造型的效果就會增強,配合輪廓光,人物形象就會更立體。還有的人發量較少或發質較差,為避免這些問題,燈光師會有意識地通過調整輪廓光角度來減少頭頂的反光,主要把輪廓光打在肩膀處。
服裝的款式、顏色和材質也是人物身份和性格的體現之一,選用顯色指數較高的燈光設備會更好地還原服裝本來的顏色,合適的光比也會增強服裝的質感,給觀眾更真實直觀的感受。例如,利用較大的光比增強服裝本身的紋理,或是使用較小的光比減少服裝的褶皺,都會對節目整體畫面質量起到提升作用。
除了服裝和人物形象外,膚色的區別,也是需要燈光師要考慮的因素。從世界各地的電視節目中我們會發現,白種人為了讓人物上鏡后看起來更暖,在調節攝像機白平衡或使用燈光設備時,會有意識地降低一點色溫,使畫面看起來稍微偏黃,而黃種人也會有意識的通過提高色溫使臉色看起來更白一些。對于膚色區別較大的主持人和嘉賓,燈光師會在基本還原真實畫面的前提下,在調節好整體燈光照度和色溫后對照技術監視器進行燈光微調,以保證在各鏡頭切換時畫面不會有太夸張的明暗變化。
為每一期的專訪節目單獨精心設計燈光固然是個煩瑣的工作,但符合人物形象氣質的燈光效果更能體現出一個節目團隊的專業程度。
四、燈光對于細節的處理
在高端訪談節目中,燈光除了在上述三方面中的重要作用外,對于鏡頭畫面里的家具、道具等細節的處理同樣重要。例如在新華社記者采訪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王立新副總裁時,由于使用大光圈小景深的畫面處理方式,全景中主持人和嘉賓坐的黑色沙發顯得一片死黑,缺乏層次感,燈光師單獨為兩個黑色沙發使用高色溫點光源提亮,使其在畫面中既有層次又不會太搶眼,從而提升了畫面的質感。
如果可以把每期高端訪談節目都上升到影視藝術作品高度的話,那讓這些不能說話的道具“說話”一定是重要手段之一。例如新華社記者采訪哥倫比亞總統杜克,在這期節目中,無論是通過高色溫點光源燈具點亮的總統身后畫面中的迎客松,還是通過大光比勾勒的在全景畫面中放在中式窗格前的“友誼之花”,都體現了中哥兩國的深厚友誼,任何一個大國的崛起,都必須處理好與現有國際體系的關系,中國也不例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力推動構建“新型大國關系”,令世界矚目,如果能夠在高端訪談節目中體現出中國的大國外交態度,就能更好地提升中國形象,傳播中國聲音。
五、結論
綜上所述,在高端訪談節目中,燈光不僅體現出它在配合場地、完善畫面、塑造形象、細節處理等方面的重要性,也展出了畫面中的“靈魂”所在,使高端訪談節目的訪談內容和拍攝畫面做到同樣“高端”,讓觀眾在獲取信息的同時,也獲得美的視覺感受。
參考文獻:
[1]佚名.電視燈光技術與應用[J].演藝科技,2010.
[2]錢愛群.電視燈光藝術與攝像機技術的結合[J].西部廣播電視, 2015(10).
作者簡介:沙峰,男,回族,內蒙古呼倫貝爾人,編輯。研究方向:電視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