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數媒技術和網絡媒體的不斷發展,新聞已經成為我國百姓日常生活中接受外來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隨著經濟的穩定發展以及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新聞的及時性和現場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同時對新聞主持人在現場的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結合筆者實際工作經驗,從新聞采訪現場的細節及環境兩個角度著手,簡要分析了主持人在采訪時所需要注意和掌握的工作策略,希望能夠對相關工作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主持人;新聞采訪;現場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7-00-01
一、引言
當主持人處于現場采訪環境時,如果能有效掌握現場環境并與采訪內容相結合,則能讓整體采訪報道畫面中向觀眾所呈現出的信息更加具有生動性,通過語言報道和畫面兩者的動態結合,能夠極大程度提高新聞的觀賞性和信息的現場感,提高觀看體驗。此外,主持人也同時需要對受訪者的細節進行把控,根據受訪者的細節變化及時調整采訪策略。可以說,把握好環境能提高采訪氛圍,但最終核心信息的呈現需要受訪者的積極配合,因此作為專業的新聞現場主持人,需要將細節和環境兩點要素重視起來,牢牢把握二者的關系和要點,以提高采訪水平和質量。
二、主持人對于新聞現場環境的把握
新聞采訪的現場環境通常可分為內在環境和外在環境,內在環境即指主持者本身在環境中所體現出的氣質、氛圍等,外在環境則是指受訪者、現場狀況以及一切可能出現在采訪中的各類現場要素。因此對于現場環境的把握需要主持人內外統一起來同時把握。
三、對內認清主持人自身的角色定位
主持人在把握現場環境時需要正確認識該環境的性質和特點,雖然來自受訪者的信息是采訪的核心內容,但主持人在不同的采訪環境中一定要注意自身所扮演的角色,事先調整好主持風格和現場的信息環境融為一體。鏡頭下主持者的著裝打扮、言語速度、語氣語調都會改變主持人在環境中的地位和形象。例如在重大災難現場的主持報道,主持者則應當妝容樸素,和受訪者之間不應當具有形象上的沖突和差距,使得個人環境能夠符合現場環境需求,同時言語上應當以階段性的快速問詢為主,穿插關切為輔,在提高現場緊張感的同時將觀眾最想了解的一線情報自然的轉達出來。而相反在一些綜藝采訪中,主持人則應當在衣著上采取更具有職業感的策略,使得形象在環境中既不會吸引眼球,同時也會讓受眾觀看時一眼就能清晰準確地分辨出受訪者和采訪者的身份區別,使其在觀看過程中能對信息主次進行分別,提高觀看體驗。
四、對外把握現場背景環境
現代新聞現場采訪的突出之處在于能夠將畫面和采訪信息動態結合起來,因此需要主持人對現場環境進行配合選擇,達到動態結合的效果。例如在報道公共安全防范新規等問題時,可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對違建房、非法改裝等現狀作為背景,重點伴隨攝像機的移動描述現場的危險點和取締的法理依據。通過這種辦法,既能有效的帶給觀眾現場的環境感,同時也能將新規實施的原因、必要性、法理依據有效的傳遞出去。
五、主持人對于新聞現場細節的把握
新聞采訪現場的細節主要集中在主持人的提問措辭和對被提問者的情緒變化方面。面對同一個受訪者,在同一個主題下,不同的主持人通過不同的采訪措辭,可以使得受訪者所傳達出的信息完全不同,同時帶給觀眾完全不同的感受。
六、動態把握自身措辭和言語策略
主持人需要在采訪現場有效的把握提問和言語的措辭,營造出引導受訪者在核心主題下徐徐展開問答的效果,通常提問手段可分為正面提出、側面敲擊、反問質疑三種。在開放式的采訪中通常只需要主持人正面提出和簡單側面敲擊便可使得受訪者能夠自然地進行回答。比如對社會治理問題,通常可以直接拋出“對治理結果有何評價此類問題。”,對企業成功人士進行采訪時則直接提出“您覺得您能成功最主要的是什么?”此類問題直接引入正題。這種形式的采訪話題開放,具有靈活性和輕松性,適合采用直接提問的策略。而面對相對沉重的話題,例如某個學派的大師在對其進行經歷性采訪時,對于曾經文學方面的討論沖突和質疑,則可以直接采用“如果您當時……”這種反問性的策略,來引出更多的思辨和隱情,甚至可以在必要的環境下激化采訪雙方的情緒,提高采訪信息的力度。
七、時刻關注受訪者的變化細節
受訪者通常在采訪過程中身份上占據重點,但在言語上處于被動,不同的受訪者由于其經驗不同,在受訪時會產生不同的行為變化,例如經濟學者、文學家、普通社區居民、技術骨干人員等,受訪者身份不同問題不同,在不同的采訪環境中會產生不同的細節態度,需要主持人對受訪者的緊張心理進行及時關切,提前有策略性的主動了解采訪者受其身份影響可能出現的思考模式,更有全局性地對采訪者的心理情緒變化細節進行把握,以此推動采訪順利進行。
八、結語
總的來說,主持人在新聞現場采訪能力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在于主持人對內外環境的把握,另一方面在于對各類言語、環境細節要素的把握。隨著數媒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對于現場感體驗的不斷提高,需要主持工作者對于以上兩個方面進行更有策略性的積極把控,以此達到提高新聞采訪水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思洋.“全媒體時代”下我國節目主持人的轉型升級探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6.
[2]桑薇.電視訪談節目主持人的素養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袁蘭,女,漢族,湖北咸寧人。研究方向:播音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