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

摘 要:當前,高職院校水利專業校企合作成效研究既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實踐問題,它與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研究密切相關。本文基于企業視角,以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與內蒙古喬泰國土勘測技術有限公司、內蒙古科創測繪設計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為案例,探討提高水利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及成效。
關鍵詞:高職院校;水利專業;校企合作;成效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探索高等學校與行業、企業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形成協調合作的有效成效”。《教育部關于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指出,要“整合行業內職業教育資源,引導和鼓勵本行業企業開展校企合作”。綜上,高等職業教育與企業合作辦學,實現產教深度融合已受到政府的重視,如何進一步開展好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增強院校吸引力,提高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成效,以適應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現實需要和長遠規劃,是任何高職院校在整體環境利好的情況下都需要認真思考的話題。
一、高職院校水利專業成效問題研究意義
高職院校水利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問題的研究,對于引導高職院校水利專業的發展、提高校企合作成效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實踐意義。
促進水利高職教育發展 校企合作成效的提髙離不開高校專業設置、教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的改進,從長遠來看,這也是高職院校水利專業不斷發展的動力。開展校企合作成效的研究,對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具有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客觀上推動高職教育的發展。
提高水利高職院校工作實效性的客觀需要 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成效的了解能提高水利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評價水平。社會對水利專業人才需求的特殊性,決定了其人才培養工作區別于一般的高職院校。因此,高職院校水利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研究要深刻把握水利行業的工作實際,進一步探索提高高職院校水利專業校企合作成效的具體策略。
二、高職院校水利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問題案例研究
(一)分階段合作模式
內蒙古喬泰國土勘測技術有限公司是內蒙古機電職業教育集團的理事成員單位,以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特色專業為依托,按照“基地建設企業化、實踐教學生產化”的總體要求,加快建設校企合作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廠中校”)。基地接納學生頂崗實習,吸引機電學院教師深入企業;依托學院的科研資源,合作開展實用技術研究和科研攻關;主動吸納教師到企業一線鍛煉,培養“雙師”素質教師;以公司技術人員為主體,選聘兼職教師,建立了兼職教師資源庫,提高了教學質量;與學院教師合作開發專業課程,合編專業課程教材,使課程內容更加貼近公司的工作實際;在生產實習上實行雙主體-校企共同管理。
運行機制 按照“課堂工地化、學生員工化、雙師合一、教學與科研合一、教學內容與施工生產一致”的原則,并基于工程建筑行業的特殊性,基地實訓分階段進行。春夏季,由公司接收學生進行頂崗實習,參與企業實際生產,實現企業現場環境與教學環境的有機融合,學生在實習中進行實際生產作業,由公司的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全程實現“做中教、做中學”;實習實訓結束后,由校企雙方指導教師對實習實訓過程和結果進行考核,綜合評定學生成績;在生產實習過程中,企業生產、技術、設備向機電學院無償開放。秋冬季,公司委派技術人員擔任實習指導教師參與教學及基地實踐教學體系設計工作。制訂覆蓋本專業主要技能和職業素養要求的模塊化實習實訓與培訓實施方案,適應不同層次、不同階段、不同就業需求的實訓需要,提高實習實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公司提供真實的生產項目或經營案例,校企合作開發實訓項目。為完成烏海市、巴彥淖爾市項目區的地籍確權測繪任務,由喬泰公司派出的工程技術人員與機電學院派出的輔導教師對學生雙重管理,共同指導,學生所測成果完全符合公司的質量要求,解決了公司測繪項目任務重、人員少的問題。
(二)校企合作成立冠名班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校企合作冠名班的建立,可以根據企業的需求,為企業量身定制,符合企業崗位標準的技術技能型畢業生可以馬上進入崗位工作,縮短了員工與崗位的磨合期。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學校可通過冠名班獲得企業在資金、技術、設備等方面的支持,從而促進學校招生、就業、教學管理及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開展,提升教學質量及學校的知名度、競爭力。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通過在冠名班學習,不但可以增加就業的機會,還可以提高動手能力,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知企業生產的過程,提升創新意識,了解企業文化,提高綜合素質,使學生能夠更快地成為具有較熟練職業技能和較高職業道德的一線技術技能人才。
三、高職院校水利專業校企合作成效問題案例研究
目前內蒙古喬泰國土勘測技術有限公司、內蒙古科創測繪設計有限公司已與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等多家職業院校達成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
實訓教學的深入開展 學生在企業的培訓計劃應由學校與企業人力資源培訓部門共同研究修訂,以工作崗位為驅動逐一展開實訓教學,對于冠名班的課程實施,形成企業對學生、學校對學生的“雙評價”考核制度。冠名班實習管理 企業班主任主要負責學生在企業實習培訓期間的管理工作,全程跟進學生的教學管理,現場指導教學和崗位實訓。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企業利用校方的知識資源及學生資源,將一部分項目的前期調查及研發或工作量較大的非核心技術任務交學校完成。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 學校通過網站、招生簡章及培訓簡章等環節對公司進行同步宣傳,公司通過營銷、新媒體及企劃環節對學校進行同步宣傳。
四、健全高職院校水利專業校企合作成效評價機制
健全校企合作模式,建立高職院校水利專業校企合作成效評價機制,關鍵在于提高高職院校自身合作能力。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即對現有教師進行職業培訓;從企業引進專業技術人員;制定利于“雙師型”教師培養的措施。校企合作過程中雙方應簽訂人才培養協議書,共同制定培養計劃,開發專業課程,共同進行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綜合考核學生技能;學校應成立校企合作指導和管理機構,進行校企合作專業建設,管理校內實訓基地,切實做好學生的培養和考核工作。
參考文獻:
[1] 遲萍萍.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升級探析[J]. 科技經濟市場, 2018(1):160-162.
[2] 周建國.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探析[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3):119-122.
課題:我區高職院校水利專業校企合作成效研究(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立項,課題批準號:NZJGH201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