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雯娟
摘 要: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經過近年來的迅速發展已具有較大規模,但由于種種原因,高職教育中的實訓教學體系尚不成熟和完善,已經嚴重制約著我國高職教育的穩定、健康與可持續發展。高職院校只有更好地重視實訓教學環節,加強實訓教學改革,才能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出真正適應市場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本文當前高職教育實訓教學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出發,從發展理念、師資隊伍以及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有一定參考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實訓教學;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而實訓教學則是高職院校最重要的教學形式之一,是凸顯高職與社會企業崗位相融通的重要環節,因此實訓教學在整個高職教育教學體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不少高職院校實訓教學改革進程中仍然存在思想上不重視,軟硬件不到位,實訓安排不合理,教學管理不規范,教師培訓不重視,重表相輕內涵等問題,使實訓教學發展一定程度影響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進一步加強實訓教學改革:
一、轉變觀念,改革方法,確立實訓教學的核心地位。
高職院校的文化和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只是為培養技能奠定基礎,而實訓教學才是培養技能的主要手段,實訓教學是高職院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轉變觀念,突出職業崗位實踐能力的辦學特色,把實訓教學放在教學活動的核心位置。在具體實訓教學開展中,一定要以人才培養方案目標為主線,更加注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應該在實訓教學方法上通過工作項目驅動式教學培養企業急需的零距離上崗的學生,使學生能通過真實的工作項目來實現教、學、做相結合。課程內容和教學過程都要圍繞著工作項目,即具體的工作任務展開。在工作項目開展時靈活地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方法,改變學生原來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同時通過工學交替的方式,在真實實訓任務及真實實訓環境中鍛煉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專業技能。
二、引進來,走出去,加強實訓教師隊伍培養。
實訓教師是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實訓教學、加強產學結合的重要力量,是開發實訓課程、建設實訓教材的基本隊伍,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走有特色、內涵式發展道路的根本保證。目前高職院校實訓師資隊伍問題主要表現為數量不足、素質不高、結構失衡、待遇偏低和隊伍不穩等方面,特別是不少實訓教師都是直接大學畢業后就走上實訓教師工作崗位的大學生,缺乏企業一線實踐工作鍛煉經歷。因此高職院校必須拓寬實訓教師的來源渠道,應該制訂特殊優惠政策招聘企業中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有一定的講授經驗的一線優秀技術人員到學校擔任實訓教師,使企業優秀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干得好。同時高職院校除了大力引進還要有計劃成規模地對現有實訓教師進行系統培訓和提升,通過和有關行業企業合作舉辦業務培訓班以及派教師到企業頂崗掛職鍛煉等方式,促使實訓教師及時了解行業企業最新的發展與變化,不斷學習最新的工藝流程,掌握最新的生產技術,強化專業技能,提高實踐能力。
三、完善制度,加強管理,建設高水平的校內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主要場所,高職院校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到實訓基地建設工作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不僅要體現職業性、仿真性,還要注意它的先進性、開放性和可持續發展,要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在功能方面,實踐教學基地必須具備實踐教學與職業素質訓導、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研發、生產及新技術推廣等多項功能。校內實訓基地布局原則上應該要與企業工廠、車間一致,基地即企業車間,車間即課堂;實訓設備與企業的設備一致;實訓過程與生產過程一致,實訓室具備產品生產的功能;實訓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圍和管理模式與企業保持一致。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和管理必須有行業企業的參與,應該設立專門的“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合作委員會”,建立有關制度規范,明確校方和企業方的職責以及權利義務,同時可以聘請校企雙方認可的第三方審計機構定期對實訓基地的運營進行審計評估和監督,及時總結運營過程中不足之處,從而有利于實訓基地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
總之,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實訓教學改革任重道遠,只有進一步提高認識,認真分析總結存在的問題,才能真正探尋出一條符合高職院校特色和實際的實訓教學模式, 培養出真正適應社會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高職教育中“工學結合”的實訓教學模式分析[J]. 趙艷紅.? 課程教育研究. 2015(09)
[2] 職業院校工學結合實訓教學改革方法解析[J]. 楊愛華.課程教育研究. 2015(04)
[3]高職院校實驗實訓室建設與管理探討[J]; 何柳群.現代經濟信息;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