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海珠 廖瑞欣
摘 要:音樂教學必須拓展音樂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文章分析文化傳承創新與中學音樂教學的關系,探討中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指出學校要加強地方音樂文化建設,持續推進文化傳承創新,提高音樂教師綜合素質,開設地方音樂校本課程,開展地方音樂實踐活動。
關鍵詞:文化傳承與創新;中學音樂;地方音樂;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9.21;G633.95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9-0034-02
音樂教學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要求教師要關注音樂教學的文化價值觀,增加音樂教學的人文內涵。而在文化傳承與創新視域下審視中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在文化層面完善中學音樂教學體系,促進中學音樂教育與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相結合,深化中學音樂教學改革。
一、文化傳承創新與中學音樂教學的關系
1.文化傳承創新是中學音樂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
中學是人才培養的關鍵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實現文化傳承創新與音樂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否則將難以培養高素質人才。因此,文化傳承與創新是中學音樂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必須加以重視。
2.中學音樂教學改革是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體現
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審美教育,是樂理知識與技能的基礎教育,更是創造性思維和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途徑。中學階段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中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在潛移默化中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課程內容則主要是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總的來說,中學音樂的教學影響學生的人格形成與文化素養的高低,因而中學音樂課程能夠體現并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二、中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進行了多次中學音樂教學改革,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尤其是地方音樂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缺失。因而,在文化傳承與創新視域下深化中學音樂教學改革十分必要。
1.教學內容缺乏地方特色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年版)》(下稱《課標》)提出“弘揚民族音樂”的基本理念,指明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引領下的培養目標包括熟悉和熱愛中華民族的音樂成果,探究其獨特風格和文化內涵,增強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培養愛國主義情操。但目前中學音樂教學以歐洲教學體系為主,重在音樂知識與音樂技巧的學習強化,缺少地方特色音樂的教學編排,導致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忽視音樂的背景文化以及精神內涵,不利于培養學生對本民族音樂的文化認同感。
2.音樂教師文化素養不足
《課標》對中學音樂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既要具備視唱、節奏、旋律等基本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還要具備系統、完整的知識結構。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專業素養與音樂文化傳承目標之間存在一定差距,教學中教師只向學生講述樂理知識,傳授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與演奏技巧,缺乏對作品蘊含的文化背景與內涵的解讀,且教師自身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知識面掌握狹窄。音樂教師文化素養的缺乏不利于傳播和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
3.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在當前多元音樂文化的沖擊下,學生普遍對傳統的民族樂曲缺乏學習興趣。一方面,流行音樂如電子音樂、爵士樂等具有更多的活力,相對傳統的民族樂曲而言更能吸引年輕人。另一方面,中學音樂教學理念過于強調“一體化”,而忽略了“多樣化”,不少音樂教師缺乏對本地音樂的深刻認識和深入理解,沒有充分利用豐富多彩的地方音樂資源,音樂校本課程的建設脫離了學生的文化背景,因而導致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學習缺乏興趣。
三、文化傳承與創新視域下的中學音樂教學改革策略
中學音樂教學改革工作應與音樂文化建設工作結合起來,推動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在文化傳承與創新視域下,文化傳承是文化創新的必要前提,而文化創新則是文化傳承的必然要求,能夠使文化煥發新活力。因而,文化傳承與創新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中學音樂教學只有將文化傳承與創新結合起來,才能獲得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深化中學音樂教學改革。
1.加強地方音樂文化建設
加強地方音樂文化建設,能夠提高師生對地方音樂及其相關文化的關注度,增加對地方音樂文化傳承與創新實踐的參與度。中學在進行音樂文化建設工作時,應與本民族、本地區以及本校的現實情況結合,培養學生對地方音樂的興趣及熱愛之情,并以增強師生的家國情懷、民族自信為目標進行音樂教學改革工作。
2.持續推進文化傳承創新
文化傳承與創新可以有效解決中學音樂教學改革中的意識形態問題,為中學音樂教學改革提供強大的動力。一方面,文化傳承與創新可以更新音樂教學的理念。文化傳承與創新能夠回答中學音樂教育要為社會“培養怎樣的人才”以及“怎樣培養人才”的問題,明確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人文素養和文化自信的任務,明確傳承創新本土音樂文化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文化傳承創新可以為中學音樂教學改革提供理論支撐。新課改倡導的“以人為本”等理念就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這要求中學音樂教學改革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對音樂教學的需求,增設音樂課程,以良好的音樂教學環境以及豐富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
3.提高音樂教師綜合素質
在文化傳承與創新視域下對中學音樂教學進行改革,要求必須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化教師。一方面,學校應增加教育投入,加大對音樂教師職前教育以及職后培訓的力度,優化教師隊伍,滿足教育需求。另一方面,新的教育理念也對中學音樂教師發起了新的挑戰。這就要求音樂教師既要博覽群書,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文化素質,又要提高音樂專業技能素質。
4.開設地方音樂校本課程
基于地方音樂文化的校本教學開發,在具體開發和實施過程中可以總結為兩點。一是“走出去”,走出書本、走出教室,走到田間地頭、街頭巷尾去采風,收集并整合當地的民間音樂素材;二是“拿過來”,充分利用地方文化部門已有的音樂文化資源,完善地方音樂校本課程。通過打造優秀的地方音樂校本課程,可以調動學生對地方音樂的學習積極性,促進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推動教學改革。
5.開展地方音樂實踐活動
多種形式的音樂實踐活動是對地方音樂文化進行傳承與創新的重要途徑,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在音樂教育中以地方音樂為主題,打造第二課堂;以地方音樂比賽為平臺,發展學生個性;在模塊教學和第二課堂中編入地方音樂元素;在地方音樂傳承和創新中滲透德育內容等,創新音樂課堂的教學模式。
四、結語
總之,文化傳承與創新視域下的中學音樂教學改革,不但可以助力傳承與創新音樂文化,還可以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因而,中學應結合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對音樂教學的內容與實踐方式進行深入改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仇博,孫娟.民族音樂文化特色在音樂教育中的傳承發展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8(04).
[2]王小玲.多元文化視域下中學音樂校本課程建設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8(03).
[3]桑瀟.中學音樂教育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當代教育科學,2007(08).
[4]博雅杰,尹愛青.基于地方音樂文化的校本課程開發研究——以錫伯族音樂為個案[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