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嬰池
◆摘? 要:數學在小學階段是一門基礎課程。小學時期,學生的認知能力還比較弱,不能對抽象復雜的知識產生深刻的理解。教師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中,能夠將知識直觀展現給學生,這樣既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還能讓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融合教學
信息技術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融合能夠把數學中抽象的知識具象化和生動化,滿足小學生的認知需求。同時,借助信息技術能有效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順應新課改的發展要求。目前,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一些小問題。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能突破這些問題,實現信息技術和數學的有效結合,進一步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一、信息技術的作用
小學階段的某些知識是非常抽象的,但是,學生的認知能力還比較弱,對抽象復雜的知識很難產生深刻的理解。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總是根據課本中的知識按部就班地進行講解,或者通過簡單的道具講授小學數學知識。這樣學生會認為數學知識比較枯燥,久而久之對學習數學知識產生厭煩的心理。教師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中,可以彌補以往教學方法的不足,將知識直觀形象展現出來,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身心發展特點,喜歡新奇的事物。在講授小學數學知識時,對于那些比較枯燥乏味的知識時,學生很難將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數學課堂中。而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講授小學數學知識,可以將知識生動形象展現出來,做到寓教于樂,讓小學數學課堂變得更加有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課堂中,構建數學高效課堂。
二、信息技術的應用策略
(一)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
教師借助信息技術能夠將抽象復雜的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的數學知識。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正在發展,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就是很難將注意力長時間放到一件事情上。學生對于教師講授的數學知識,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消化。由于種種條件的影響,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并沒有提高學習的有效性。針對上述教學問題,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借助圖片和視頻等方式,將數學知識直觀展現給學生。另外,教師可以將那些抽象復雜的知識與多媒體相聯系,優化教學環節,讓學生形成端正的學習態度。這種教學模式比較生動,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讓給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課堂中。
比如,在《1—5的認識和加減法》的知識講授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將知識動態展示出來,讓學生直觀感受數字的加減運算。教師可以通過點擊鼠標,讓多媒體中的“花朵”增加或者減少,從而幫助學生明了數字加減的原理與途徑,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學生可以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計算,從而提高小學數學學習的有效性。
(二)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將抽象復雜的知識具象展現出來,豐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在運用信息技術講授數學知識時,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對抽象知識的轉化能力可以得以提升,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在教學中,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構建高效課堂,是比較重要的教學目標。通過信息技術制作課件,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實際的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并讓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提升學生的學以致用的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采用視聽結合的教學方法
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可以采用視聽結合的教學方法,在知識講授過程中,給予學生科學指導,讓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將理論知識要生活實踐相結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例如,在《認識圖形》的一課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展現多種類型的圖形,當學生看到圖形后,教師可以向他們提出“生活中看到過類似的圖形嗎?”這種問題,能夠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在學生了解圖形的名稱后,就搜集生活中相關的物體。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視頻,讓學生在趣味性十足的教學情境中進行學習,并具有飽滿的學習熱情。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講授數學知識,可以讓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加牢固,并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教師要想提高數學的效率,應該注重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度。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的權威性地位,放下姿態,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講授小學數學知識,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從而打造高效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輕松學習知識。
(五)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時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完成教學,把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或現象,通過視頻展示出來。這樣,不僅能吸引學生,還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提高教師教學的質量。例如,教師在教學“圓柱和圓錐”一課時,可以在上課開始時,使用多媒體呈現出一些蠟燭,燈籠,電池等圖形,讓學生觀察圖形的特點,進一步鞏固對圓柱體的認識和理解。在后面講解到關于表面積的知識時,為了能讓學生形成幾何空間的概念,教師可以用視頻的方式,展現圓柱或者圓錐的平面圖,讓學生觀察和思考。教師通過多媒體的融入,有效創設了教學情境,讓學習的內容變得更加直觀生動,從而提升了教學的效率。
三、結語
總之,教師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數學課堂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應用信息技術講授數學知識,為學生構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李偉.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中的信息技術應用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121-122.
[2]周再萍.現代信息技術助建高效數學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9(05):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