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楠 余楊
摘 要:近些年正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高峰期,它正以極快的速度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并進入各類各樣的產業領域中。對于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也是大勢所趨。因此,和人工智能同步前進的新聞工作者們,不得不積極轉型以適應當前的社會現狀。
關鍵詞:人工智能;新聞工作者;新要求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9-00-01
隨著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人工智能正在引領全新的新聞生產方式,但隨之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機遇與挑戰,新聞工作者面對人工智能做出必要的轉變也是大勢所趨。
一、人工智能為新聞傳播領域帶來的機遇
(一)機器寫作等新技術創新了新聞生產方式
人工智能時代下,新聞寫作機器人能夠自動的完成原始新聞素材的收集處理、文本或多媒體新聞的生成與發布等整個生產化流程,對于某類信息,寫作機器人內部儲存有特定的模板,從而對于新發生的新聞事件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一篇新聞報道。目前,在人工智能的催動下,機器寫作已經成為一股不可抵擋的力量。
(二)內容分發成為專業化的獨立部門
內容分發的成長過程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后,通過對用戶的分析,將新聞內容分發到不同的網站,極大地提高了網絡的響應速度,而且促使用戶以更快的速度找到適合自身的新聞內容。
(三)個性化新聞、精準性新聞的推送
我國的人工智能以大數據為支持,基于大數據的算法推薦不斷發展,通過分析目標用戶的信息,從而能夠知曉用戶的興趣愛好。因此,在推薦新聞信息時,可以做到投其所好,實現個性化新聞,精準性新聞的推送。
(四)面對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
新聞報道具有的一大特點就是及時性,能夠對發生的事件及時報道。新聞報道的過程會經歷眾多環節,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后,采訪的內容記錄得更加詳盡,新聞信息的寫作和傳遞過程也愈加快速,因此,在面對突發事件時,新聞工作者可以更快速地將新聞報道出來。
二、人工智能為新聞傳播領域帶來的挑戰
(一)新聞內容的失實、失衡等問題
當人工智能應用飛速發展,各大新聞發布平臺為了爭奪更多的瀏覽量,過于在意新聞信息發布的速度,因而往往會顧此失彼,從而造成新聞內容的失實,讓受眾接觸到虛假信息。
(二)新聞同質化現象的出現
機器寫作的廣泛應用,對于報道同類新聞信息時,可能采用大致相同的模板,從而造成新聞內容有同質化的現象存在,報道內容出現雷同,缺乏特色,以至于造成新聞資源的浪費。
(三)使受眾深陷“信息繭房”
由于大數據下的算法推薦,使新聞的發布平臺知道特定個人所感興趣的類型以及報道的方式,從而,在推送新聞會專注于推送同一類型的新聞,因此,對于某一個受眾,如果他不主動去搜索新類型的新聞信息,所接觸到的新聞類型將會是單一的,長此以往,陷入了自己的“信息繭房”中。
三、人工智能對新聞工作者的新要求
(一)提升把關能力,堅守職業道德
相對于機器寫作而言,人能夠更加準確的判斷新聞價值,判斷新聞是否符合報道標準,因此,對于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新聞工作者,需要準確把握新聞價值,做好“把關人”的角色,堅持引導正確的輿論方向。
(二)充分發揮人的主體性,保證新聞內容的“人情味”
人工智能畢竟是一種手段,在進行新聞報道的同時缺乏人情味,所以,在新聞報道過程中,新聞工作者需要充分發揮人的主體性,人是有感情的生物,關注社會熱點,傾聽百姓心聲,描繪民生百態,都需要新聞報道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進行正面引導,傳遞社會的正能量,所以新聞報道過程中,新聞工作者一定要保證新聞內容的“人情味”。
(三)警惕技術依賴過度的現象出現
由于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優質,人們對技術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從而造成機器的工作量大于新聞工作者的工作量,但技術畢竟是技術,是冰冷的存在,不能主動思考,因此,新聞工作者要警惕技術依賴過度,促進新聞行業的健康發展。
(四)實現人機協同的發展
人工智能的進步使人和機器合作完成任務的場景越來越常見,它極大地方便了人們工作的方式,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所以,在未來,新聞工作者要注意實現人機協同的發展。
四、總結
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掀起了一場新聞工作的革命大戰,潛移默化之中改變著新聞行業整體的發展方向,未來,人工智能將會滲入到新聞行業中的各個環節,因此,新聞工作者要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不斷提升自身,塑造一個更完善,更優化的新聞行業架構。
參考文獻:
[1]彭蘭.機器與算法的流行時代,人該怎么辦[J].理論前沿,2016 (12):25-28.
[2]喻國明,韓婷.算法型信息分發:技術原理、機制創新與未來發展[J].新聞愛好者,2018(4).8-12.
[3]喻國明.個性化新聞推送對新聞業務鏈的重塑[J].新聞記者,2017 (03).9-13.
[4]喻國明.人工智能的強勢崛起與新聞傳播業態的重構[J].教育傳媒研究,2018(1).95-96.
其他作者簡介:
余楊,女,漢族,遼寧沈陽人,講師。研究方向:新媒體廣告、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