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舒涵
摘 要:隨著近幾年來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以互聯網通訊、智能終端閱讀為主要傳播方式的新媒體對我國以播音主持、廣播電臺、報紙期刊為主的傳統媒體產生了一定的競爭。同時智能終端的廣泛普及以及信息獲取手段日益豐富,人們對于新媒體傳播手段充滿新鮮感,對于傳統媒體傳播方式卻保持了一定的距離。因此,國家相關部門呼吁結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各自優勢,融合多元化發展出更加健康高效的信息傳播管理平臺模式,保障人們信息來源安全,豐富人們日常生活。因此,本文將針對在互聯網影響下的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工作模式的沖突,結合各自工作特性,找出各自工作模式的缺陷,促進我國信息傳播途徑的更新和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智能終端;傳統媒體;新媒體;融合;多元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0-00-02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相關信息來看,我國新媒體應用用戶規模已達到8.6億人。同時,在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得出,從2012~2019這8年來互聯網用戶數量上升的速度呈直線上升,截至2019年年中,我國互聯網用戶已規模達8.6億。同時,隨著網絡工程的收工以及網絡費用的降低,我國將實現網絡范圍全普及,保障人們日常工作需求,降低人們網絡費用,加快網絡普及進程。沿海地區互聯網基本普及,西北地區普及率為半成左右。依照互聯網發展策略,智能終端將成為未來主要信息傳播手段,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是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經之路。加快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能夠有效促進全民信息閱讀活動普及,同時,能夠及時獲取人們對于信息的反饋,保障信息傳播的高效性,結合信息反饋過濾無效信息,優化改進媒體標準化運行模式。
一、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現狀
應國家廣播電臺呼吁,依照互聯網發展策略多元化發展,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有機融合。根據目前網民使用情況來看,人們工作模式加快,人們主要信息獲取來自于碎片時間的閱讀。新媒體主要優勢在于隨時、隨地,能夠充分利用碎片時間。一些媒體單位也針對碎片時間做出了一些改進措施,贏得了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可。其中大部分媒體部門主要針對智能手機應用市場,結合大數據技術分析技術,分析應用流量去向,結合人民日常興趣信息領域,針對性改革完善傳統媒體缺陷。就目前來說主要為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一)以頭條新聞為主的新聞類APP的普及
隨著應用APP的開發和普及,傳統媒體單位將主要工作重心轉移到互聯網應用的開發和使用。手機應用能夠充分利用人們日常生活碎片時間,同時利用“紅包”開發用戶,開發潛在市場,促進傳統媒體的轉型。頭條新聞是傳統媒體結合新媒體的一款新聞APP,利用紅包任務等運營模式收獲了社會民眾的廣泛好評。同時每項閱讀任務時間都控制在1~2分鐘,既可以針對性利用用戶碎片時間,同時用戶在閱讀新聞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收益。
(二)以抖音等為主的短視頻類APP的普及
2020年1月初抖音官方平臺展出《2019抖音數據報告》。具體內容為抖音3年以來發展的最新成果:截至2020年1月5日,抖音日活躍用戶數已經突破4億,作為國內最大的短視頻平臺,繼續領跑市場。以央視新聞為例,之前主要工作目標是報紙期刊的發表和電視媒體的應用。隨著智能終端用戶的不斷增加,央視新聞加入到各大短視頻應用APP。相對于傳統媒體的工作模式,在短視頻類APP進行新聞宣傳能夠及時得到用戶的閱讀體驗以及反饋,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促進新聞媒體的正確轉型。不僅如此各新聞平臺通過短視頻APP內的互動,提升了新聞的社會影響力以及傳播速度。不僅增加官方與用戶之間的互動,也真正體現了新聞的時效性。
(三)以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為主的新聞宣傳形式
隨著移動終端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新聞報刊文章逐漸轉移到微信公眾號以及微博平臺。相比于傳統報刊,微信閱讀能夠提升了用戶的閱讀體驗感,同時增加了文章類型,增強了新聞媒體的影響力,提升了媒體社會認知度。同時新媒體的宣傳力度遠大于傳統媒體,例如在普及在疫情期間如何正確戴口罩等問題上。同時在微信公眾號平臺能夠增加公眾之間的互動,深入了解公眾問題的關鍵所在,為穩定社會貢獻一份力量。利用微博平臺,傳統新聞媒體實現了與用戶即時互動,提升了用戶參與感,同時獲取有利于媒體發展的用戶反饋。都市類媒體,往往需要進行互動,得到受眾的信息,同時加以整理和反饋。這種互動性,在很多大型媒體的傳播形式上可以見到。
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即使目前部分媒體針對互聯網發展趨勢做出了一定轉型措施,但是由于工作模式的缺陷以及相關管理規定不夠完善的原因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傳統媒體運營管理服務意識弱
傳統媒體早期主要針對于國家相關新聞的宣傳以及相關企業的公告聲明,針對性較強,不適合社會公眾的長期閱讀。缺少對于公眾閱讀主題的深入探討,大大降低了用戶閱讀體驗感。部分媒體盲目定位用戶新聞取向,導致新聞宣傳效果差。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定位用戶顯得越來越重要。媒體部門不注重用戶需求服務,難以獲取用戶體驗反饋,媒體就難以抓住機遇進行轉型。宣傳類相關媒體要注重文章內容,避免枯燥無味的大量數據展示。同時要及時解決用戶反饋的問題,針對性回復解決措施,刺激媒體用戶的活躍性,促進媒體健康持續的發展。
(二)互聯網媒體平臺內容管理不嚴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新媒體的增加,各平臺新聞內容參差不齊,各平臺管理不嚴,導致用戶體驗降低,不利于傳統媒體的轉型發展。相比于傳統媒體,新媒體傳播途徑多、傳播速度快、受眾人群廣,具有較為便利的工作模式。但是,由于應用平臺對于新媒體文章內容審核不嚴,用戶由于文章中出現的錯誤以及不文明內容而導致的體驗感降低。其中存在某些新媒體運營號直接復制其他作者文章發表,不僅損害了作者利益同時造成了用戶的閱讀疲勞。
另外,在應用平臺管理方面,不能及時清理劣質文章,以及嚴格審核用戶與作者之間的互動評論,保障新媒體環境的健康。同時部分作者文章中夾雜眾多不良商品廣告信息,存在欺騙消費者行為。但是由于管理平臺的運營模式,不能完全清除垃圾信息,需要管理人員加強對于新媒體作者的統一培訓,從根本上抵制不良信息,為用戶創造一個健康和諧的閱讀環境。
(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方式不恰當
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進行融合探究中,完全摒棄傳統媒體轉型到新媒體的做法完全不可取的。傳統媒體在文章內容把控和審核機制方面比較嚴厲,能夠充分保障文章質量。因此,各傳統媒體要注重與新媒體的結合方式,注重發揮傳統媒體優勢結合眾多新媒體平臺,注重培養媒體特色,建立用戶反饋機制,及時解決用戶疑難問題,加強文章審核力度,尋找科學合理的融合方法。
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未來發展措施
(一)完善媒體融合管理方案
管理層人員要注重學習新媒體知識,加強管理人員綜合素質考察,成立相關部門針對性研究融合管理方案。通過制定具體有效地改革措施,保障新媒體融合工作的正常進行。針對實施方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記錄以及匯總,制定相關問題的應對措施,及時整理改進方案。同時媒體工作人員要及時了解工作內容以及流程,對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時刻關注用戶流量趨勢,結合大數據技術進行相關內容的整理,保障文章內容質量,提升用戶閱讀體驗感。
(二)加強媒體人才引進培養力度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工作模式不同,可能存在部分工作人員難以適應新媒體下的工作目標。因此,管理人員要適當引進熟悉新媒體平臺的人才,為轉型工作注入新鮮血液。同時,加強管理層人員意識培養,營造創新發展的工作氛圍,提升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加快新媒體有機融合速度。定期舉行集體會議,管理人員要指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工作人員要及時記錄總結,保障融合工作的健康發展。
(三)開放資源互享與平臺互助
由于用戶選擇媒體平臺不同,媒體工作平臺也多種多樣。因此,加強各媒體平臺之間的調節協商,將各平臺的優質文章進行宣傳。相比于新媒體,傳統媒體有著一定的品牌效應,因此,媒體在選擇宣傳應用平臺時要結合大數據技術分析,選用流量靠前的應用平臺。同時,這些媒體平臺具有一定的用戶基礎以及社會影響力,有利于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合作融合。融合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優勢相結合,借助新興技術,確保信息傳播的高質量、高效率,全方面滿足人們的需求。對于管理者來講,必須重視兩者的深度融合,只有有效的融合發展,才能使得媒體事業順利發展與進步,從而進一步推動媒體領域的現代化、持續性發展。
綜上可以看出,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需要利用各自優勢進行融合,這樣才可以尋求新的發展,跟隨社會潮流進步、提升。本文對此進行研究,也希望對媒體發展和相關研究提供思路。
參考文獻:
[1]周宇豪.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現狀與困境[J].青年記者,2014 (28).
[2]何賢德.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現狀與出路[J].西部廣播電視, 2016,371(3):30-31.
[3]單丹.探究大數據背景下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J].中國傳媒科技,2018,308(1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