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雅靖
摘 要:在民族聲樂作品之中其傳統民歌是非常重要的一類,而在演唱傳統民歌這一類作品的時候對演唱者而言最為基礎、最為重要就是要可以準確且充分的演唱作品。而在目前所擁有的民族聲樂教學模式中存在不夠全面的問題,在教學之中通常只是單一的要求了聲樂的唱法,而演唱者要是想唱好一首民族歌就一定從多個方面進行。本文則是從音樂、風格、感情、表現等多個角度來分析傳統民歌的演唱,最大程度的保證在演唱傳統民歌的準確、風格明顯、理論扎實、形象生動。
關鍵詞:傳統民歌;調式;旋律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9-0-01
一、引言
近幾年以來,在我國所有的民族聲樂作品之中,持續不斷的融入了各種類型的歌曲,同時歌曲的題材、風格、來源、形成的方式等等也是各有不同,不同的歌曲在演唱時其表現的方式也有著不同的地方。
二、特殊音調
在傳統民歌之中有著許多富有特色的音調,在歌曲之中充分的體現出了民族風格與情感內容,而這些音樂與創作歌曲又有所不同,在傳統民歌之中每一個節奏、每一個音都是通過一代又一代的民眾不斷的編創與修改之后才流傳下來的,而這民歌在一定程度上也客觀的反映出了當時勞動民的生活。
(1) 旋律。在傳統民歌之中有著形式不一、高低起伏、各種各樣的旋律,但是都有著基本的規律。而這其中的旋律按照演唱時的規律來進行劃分,可以將其劃分為對稱式旋律、長句式旋律、說唱式旋律這三種旋律。而以上三種不同的旋律在演唱的過程中都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將其表現出來的,以此讓演唱達到最好的藝術效果。以青海之中的“花兒”為例,其中就運用了很多非常經典的長句式旋律,其曲調跌宕起伏、高亢悠長、節奏自由,同時其音程也有著較大的跨度、尾音較長的特點。以青海民歌之中《上去高山望平川》為例。
《上去高山望平川》這一首民歌以13+11+13+11的結構組成,其句子相對較長,而相對稍短一些的句子如其中的樂句也有著十一個小結。而這首民歌旋律也有著較大的起伏,基本上每一句歌詞之間的音程的跨度都在八度以上,而其中音程跨度最大的則達到了十二度,通常情況下演唱者在演唱這一首民歌的時候因為其旋律線較為悠長,且難把握、難記住的特性,演唱者在進行演唱之前都需要先記住該民歌旋律的骨干音,然后再是記住骨干音的基礎上添加旋律的短小音符與相應的拖腔。在演唱音程跨度較大的時候,演唱者還需要注意其音高是否準確,例如,在演唱時出現了十二度的距離時演唱者還需要做到完全的掌握,這樣才能夠游刃有余。
(2) 調式。民歌使用了我國的民族調式、包含了五、六聲的宮、角、商、羽、微調式,以及齊聲的清樂、雅樂、燕樂調式,也正是這些豐富的調式在能夠讓民歌作品更加是生動靈活、色彩繽紛。在讓民歌色彩更加豐富、生動的同時,其表達的復雜性也隨之上升。由于其多種多樣的調式,讓民歌能夠表達出許多復雜的情緒、細膩的描寫情感,更加的富有色彩與理論性。例如陜西民歌中的《繡金匾》,繡金匾就是一首家里清角的六聲商調式,而陜北民歌中的《橫山里下來些游擊隊》就使用了五聲中的微調式,而山西民歌中規定《走西口》則是一首使用了七音清樂調式,而《太陽出來喜洋洋》這首四川民歌與《小河淌水》這首云南民歌都分別使用了五聲商調式與羽調式。在以上調式之中,羽調式與微調式的應用范圍相對較多,而商調式與角調式相對較少,在不同的歌曲之中都會選擇使用不同的調式來配合句子,例如,宮調式、微調式、商調式這一類較為明朗的調式,通常都是運用山歌或者描寫生活狀態這一誒之中。而其中角調式羽調式色彩柔美的調式同時運用于在表現思想感情、愛情題材等方面。除了使用不同的調式來表現作品。而在這些較為基本的調式之上還會出現轉調,而轉調則就要求了歌曲的演唱者必須要詳細的了解轉調的意義與過程,只有這樣才可以充分、正確的表現出歌曲的內容。
(3) 節拍節奏。所有民歌的節奏通常都是靈活多變的,大多數是以2/4,3/4,4/4為主。而在這種簡單且熟悉的節拍之中還有著我們需要研究了解的內容。雖然諸多的山歌一類的歌曲作品都是以2/4,4/4節拍進行記譜的,但是這些山歌的節奏都是只有的,例如,在上文之中我們所提到的《上去高山望平川》這一類民歌,這一類作品的節奏都是自由的,而演唱者則需要對此進行研究。雖然大多民歌的節奏都是自由的,但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之中其節奏的特點都各有不同,因此我們需要能夠良好且準確地控制自由節奏的度,例如,青海中的花兒其自由節奏并不注重重音,也不強調音樂的動力性,其自由中的音樂又飄又高。而蒙古族則是在節奏自由的基礎保留了長調的重音感,在自由的拍子之中依舊在聚集音樂的動力性,并特意在一個點上進行爆發。
三、結語
在民族聲樂所有的作品之中,傳統民歌是第一大類,而針對民歌作品的演唱而言,最為重要的就是要求演唱者必須要充分準確的演唱民歌作品,而在如今的民族聲樂的教學中,只要求唱法并不能滿足民歌演唱的要求,要想唱好民歌就一定要從情感、音樂、風格以及表現等多個方面深入的進行研究。因此,演唱者在進行演唱之前才更應該做好演唱相關的準備工作,進而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與理論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將民歌作品原汁原味的演唱出來,這樣不僅保證了演唱有著學派的準確、嚴肅與專業,還能夠將原生態的民間音樂中的特色部分有效的體現出來。
參考文獻:
[1]戴勇.論民族聲樂作品中傳統民歌的演唱與表現[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9(03):20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