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化時代,移動社交網絡在國內各大高校廣泛應用。網絡改變了當代大學生的衣食住行,網絡技術在信息傳播領域具有良好的交互性、高速性和便捷性。不置可否,社交網絡在占用大學生體育鍛煉時間的同時,有助于促進體育信息的線上傳播。網絡已然成為最受大學生歡迎的社交平臺,是大學生獲取體育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大學生群體中傳播體育信息有助于激發其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熱情,通過文化熏陶,能夠幫助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社交習慣。充分發揮社交網絡在學生群體中的重要地位,促進體育教學改革,豐富體育知識的傳播途徑。
關鍵詞:移動社交網絡;大學生;體育信息傳播;影響研究
探索移動社交網絡對大學生中體育信息傳播的影響,是體育信息傳播學中的重要研究課題,也是體育同大眾傳播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重要實踐。就大學生群體而言,急需提升體育運動量和身體素質。將體育信息凝練成意識形態的一種,在移動社交網絡的鋪墊下,讓每一個大學生在網絡生活中接受正能量的體育信息,為體育信息傳播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移動社交以技術創新的途徑從根本上改變了當代大學生的社交方式和社交內容,體育信息傳播則需要借助互聯網的優勢擴大自身影響力。
1.移動社交網絡的相關概念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社交作業互聯網應用發展的必備要素,不再局限于信息傳遞,而是與溝通交流、商務交易、文化傳播類應用融合,借助其他應用的用戶基礎,形成更強大的關系鏈,從而實現對信息的廣泛、快速傳播。就移動社交網絡的本質而言,它是個性化分享、生活信息共享的線上平臺。移動端在網絡社交領域將會持續保持主導地位。
2.移動社交網絡的發展現狀
據國家互聯網中心發布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3月中國網民數量已經達到9.0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高達64.5%。移動社交網絡體系的構建和發展得益于互聯網普及率的提升,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手機網民數量占網民總數量的94.8%以上,移動社交軟件已經成為手機用戶必備的應用程序。大學生群體作為智能手機持有率最高的群體,具備強大的學習能力和社交能力,平均每一名大學生手機上安裝的社交軟件大約為2.~4個,移動社交已然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學生群體在當前主流的移動社交平臺上保持著最高的活躍度。隨著社交程序的種類的多樣化和功能的多元化,諸如QQ空間、微信朋友圈、微博、ins等國內外社交平臺已經成為大學生裝機標配。以微博為例,截止2019年12月,其月用戶活躍度、點擊量、轉發量已經達到15億,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創新,微博已經完成了垂直社交生態建設,具備媒體和社交的雙重屬性。
3.移動社交網絡的特點
移動社交網絡在信息傳輸、遠程交互領域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移動社交網絡具有更佳的便攜性,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具有良好的高速性和交互性,能夠滿足當代大學生的網絡活動需求。移動社交網絡具備更強的滲透性。與傳統的PC端社交相比,移動社交具有人機交互、實時場景等特點,能夠讓用戶隨時隨地的創造并分享內容,讓網絡最大程度地服務于個人的現實生活,同客觀現實更好的關聯在一起。如今的移動網絡社交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為一體,在內容輸出形式上更為豐富。移動社交網絡從根源上打破了信息傳播的時空限制,隨著4G、5G網絡的廣泛普及,移動社交將會步入高速發展的新時期。此外,移動社交網絡的特點還表現在對大學生的影響力的大小。對與普通大學生而言,網絡社交開始逐漸代替了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社交,占據了大學生絕大多數的休息時間。相比于傳統的面對面社交,大學生群體更傾向于使用線上社交軟件進行遠程交互。
1.體育信息傳播
體育信息傳播作為新時代體育事業大眾化的實現途徑,有助于提升體育產業的公眾影響力。對普通在校大學生而言,體育信息傳播嗯目的在于用正能量的體育賽事、體育活動、體育精神豐富大學生的日常活動,幫助他們在大學期間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促進其運動意識的覺醒。體育信息傳播是體育與信息傳播媒介之間的有機結合,通過體育信息傳播提升大學生對體育事業的關注度,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入到體育知識的學習的體育活動中去。尤其是對于體育專業的大學生而言,體育信息傳播與接收理應成為其日常活動中的主體。不論是成為一名專業的體育運動員還是體育教師,必要的體育知識儲備和體育素養都是必不可少的,在體育信息傳播中,助力體育思維模式的培養對體育特長生尤為重要。
2.大學生中體育信息傳播現狀
通過對現有文獻資料的查閱和數據分析,可以明確得出大學生移動社交參與率高達98%以上,普通大學生均具備數量的計算機、移動智能設備使用能力,在移動社交軟件的使用上具有學習速度快、適應強、興趣大等特點。高校大學生平均手機屏幕使用時間在7~9個小時,最高可達到15個小時。其中大學生平均每天使用移動社交程序的時間普遍在3~5個小時。換言之,學生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超過六成以上的時間都是在使用社交軟件從事線上社交活動。通過對體育專業學生和非體育專業的學生進行對比,不難發現體育專業學生或體育特長生對體育信息的關注度明顯高于其他學生。在關注群體的性別方面同樣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女大學生對體育信息的關注度明顯低于男同學,其關注的主要內容為運動減肥。男大學生關注體育信息的重點內容集中表現在對熱門體育運動、國內外熱門賽事和運動員明星方面。總體而言,體育信息傳播在大學生群體間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專業差異以及個人差異。
3.移動社交網絡對大學生中體育信息傳播的影響
(1)體育信息獲取渠道的多元化
現如今,移動社交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群體獲取新聞信息、體育資訊的主要途徑。電視、報刊等傳統信息獲取媒介開始逐漸淡出大學生的視野。在社交網絡中獲取體育信息,集輸入與輸出為一體,大學生在瀏覽體育資訊的同時,也能夠在網絡上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將單向的信息獲取轉化為雙向的交流與對話,大學生作為移動社交網絡中的主要活躍群體,對體育新聞和體育熱點保持著評論水平以上的關注度。隨著移動社交平臺內容的多元化和網絡傳輸速度的提升,電視在體育信息傳播上不再占據任何優勢。移動社交軟件層出不窮,為大學生體育信息獲取提供了多元化渠道。
(2)體育意識培養模式的多元化
體育活動作為大學生學習生活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娛樂活動,既是強健體魄的需要,也是體育精神和體育意識培育的需要。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培養一到兩項擅長或感興趣的運動項目。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場地及體育場館設施健全,為學生開展體育鍛煉提供了有益的外在條件。移動社交網絡上傳播的體育信息成為了大學生體育專業知識獲取和體育興趣培養的又一途徑,通過線上學習的形式有助于幫助有興趣、有需求的大學生開展線上體育學習,同時,移動社交網絡能夠讓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討論體育信息。采用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形式,助力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體系運動習慣,實現線上交友與線下鍛煉的有機結合。在移動社交平臺上,根據定位顯示,大學生可以認識到同一校園內對某一項體育活動感興趣的陌生人,在結識朋友的同時,收獲到體育交流和體育運動的樂趣。就體育本身而言,主要以多人運動為主,換言之,參與的人數越多,越能夠體現出體育競技的樂趣。
(3)促進體育興趣的培養
移動社交網絡作為熱門體育運動、體育資訊的集散地,是廣大學生認識體育運動的有效窗口,通過對體育運動的深入了解,高校大學生在掌握科學體育運動方法的同時能夠重新燃起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在網絡游戲風靡大學校園的同時,擴大體育信息在大學校園中的傳播路徑至關重要,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放下手中的手機、電腦,走出寢室,走向操場,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放松。以體育運動為突破口,讓大學期間的學習規劃和生活規劃步入正軌。體育信息傳播能夠為當代大學生的校園生活指明方向,通過耳濡目染,讓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魅力。以網絡傳播的途徑,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意義,用學生所熱愛的形式,讓體育運動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來。
1.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在推進校園網普及的同時,規范學生的上網行為,在校內主流網站和公眾號上推廣體育信息,引導學生合理開展體育活動。完善體育場地建設,體育館、操場全天向學生免費開放。鼓勵學生走出寢室,開展體育運動。打造一大批線上精品體育課程,讓學生有機會在線上學習到專業使用的體育運動技能,促進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覺醒。
2.注重社交平臺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
利用移動社交平臺的優勢,建立體育運動專區,由高校體育教學組牽頭,成立專業的線上體育教學公眾號,定期更新體育界熱門話題,推送體育資訊。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移動社交網絡上獲取更為豐富的體育休息,糾正學生長生存在的對體育運動的錯誤觀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移動社交網絡應當以正確體育價值觀的弘揚為核心,采用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形式,讓虛擬社交走進真實校園。讓體育知識、健身理念的傳播成為高校體育精神弘揚、體育意識覺醒的有生力量。
移動社交網絡作為新時代體育信息傳播的有效途徑,契合廣大大學生群體的信息獲取需求。有助于幫助大學生群體建立運動興趣,有助于在大學生群體間推廣體育運動和體育事業。在網絡信息技術縱橫交錯的今天,引導主流媒體同傳統體育文化融合傳播至關重要,高校應當切實擔負其因勢利導,弘揚體育文化的重擔。希望本文的以上內容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吳超.基于移動社交網絡平臺的大學生思想引導新模式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20(04):91-92.
[2]姜永志,白曉麗,七十三.正念認知訓練對大學生問題性移動社交網絡使用的干預及效果[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20,37(03):219-223+226.
[3]張培,田飛燕.移動社交環境下高校宿舍人際關系建設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88):243-244+263.
[4]羅攀,劉奉潔.“微博”使用對大學生移動社交網絡人際交往的影響:基于強弱關系的視角[C].中國心理學會.第二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中國心理學會:中國心理學會,2019:2018-2019.
王煥,性別:女,籍貫:陜西省藍田縣,民族:漢,出生年月:1987-1,學位:學士,職稱:助教,研究方向:體育,單位:西安海棠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