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姣
摘要:目前網絡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無論是對國家的正常運行,還是對個人的日常生活,都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但是,這種無處不在的影響力在促進國家正常運行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危險和威脅。本文以治理網絡有害信息為主題,通過對相關法律法規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措施,以加快整治互聯網有害信息進程,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關鍵詞:治理 網絡有害信息 法律
十八大以來,網絡治理已成為黨中央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針對網絡治理作出指示,指出要高度重視網絡空間的整治,隨著網絡空間日益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聚居地,要加強網絡行業整治力度,完善網絡行業的法律規范。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隨之而來的便是網絡不法行為的日益猖獗,因此,自互聯網傳播到中國以來,我國一直高度重視網絡環境治理,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網絡治理的法律體系。雖然我國目前網絡治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網絡治理的相關法律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網絡行業依然存在著嚴重的不法行為。尤其是網絡有害信息,嚴重危害公民合法權利,破壞社會秩序。比如在此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期間,不法分子在網絡中散布謠言,嚴重影響公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穩定,極大地阻撓了我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進程;比如,藏獨不法分子,利用網絡發布不法信息,破壞國家統一,影響極為惡劣。
一、我國關于治理網絡有害信息的相關法律規定
網絡技術的日益精進提高了網絡信息的傳播速度,因此,網絡有害信息的蔓延速度也超乎人的想象,由此而帶來的社會危害以及對公民合法權利的侵害越來越不可估量。網絡空間內無規制的表達自由不僅嚴重破壞網絡生態環境,同時也以其特殊的載體不斷侵蝕現實社會中的善良風俗和道德底線。從2019年1月份至2019年6月12日,國家網絡信息辦公室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累計清理淫穢色情、賭博詐騙等有害信息1.1億余條,不法平臺、違法賬號、違規網站等清理對象以萬計。地方網信辦開展的專項行動也取得了明顯成效。
網絡不法行為形式多樣,犯罪手段更為隱蔽。目前AI技術應用日益廣泛、自媒體行業新興,數字經濟興起,隨之公民個人信息泄露可能性也增大,網絡詐騙、網絡暴力等犯罪分子越來越猖獗,網絡治理已成為社會治理的一大重點。
我國目前已經初步建立了關于網絡治理的完整網絡體系,囊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出臺的兩個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以及《網絡安全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嚴重失信主體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多個法律法規。隨著網絡行業的發展,相關部門也完善網絡在所屬領域內的行為規范制度。
《網絡安全法》以法的形式公布,也是國家在互聯網治理涉及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的態度、價值觀層面的宣示,是國家治理互聯網的總動員令和總的行動方案。將為中國開展一系列互聯網治理活動、為中國全面參與全球互聯網治理新秩序、新格局的形成,提供堅實而全面的方案框架。
二、目前治理網絡有害信息過程中出現的法律問題
(一)管理體系混亂
雖然全國大常委會出臺的兩個決定以及《網絡安全法》賦予了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全國范圍內懲治網絡不法行為的權利,但是現實解決網絡行業問題時,還會牽涉到其他部門。比如可能因觸犯刑法涉及公安局、危害國家安全涉及國家安全部、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涉及知識產權局,此外還有可能涉及到工商總局、新聞出版署、廣電總局、文化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由此可以看出,一個案件可能會出現兩個甚至幾個部門爭相負責的情形,也可能出現無人問津的情形。
(二)政出多門,重復監管
同時,由于治理網絡的重要性,從中央到地方,從法律部門到行政部門,都出臺了關于網絡治理的法律法規規章,對于同一個法律問題,可能會出現法條競合的情形,比如關于網絡直播的法規就包括《網絡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網絡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等4個規范性文件,這不僅不利于執法部門執法,同時也對網絡服務提供者提出了過高的要求,從而限制網絡行業的技術進步。
(三)關于治理網絡有害信息存在法律空白
目前,在網絡通信覆蓋全球同時,網絡不法行為也幾乎威脅到每一個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并且由于網絡信息傳播快捷、新興網絡產品不斷更新等行業特點,網絡治理任重而道遠。雖然自網絡行業出現以來,我國就開始通過法律手段對其進行規制,但到目前為止,關于治理網絡有害信息的法律體系仍不完善。
比如,關于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規有待完善。網絡已然深入到未成年人的生活和學習中,比如在抗擊疫情的現階段,全國“停課不停學”,網上教學,未來網上教育甚至會有普及的可能性,未成年人接觸網絡已成為時代必然。而未成年人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在網絡環境中,色情、暴力、詐騙等都可能使未成年人步入歧途。近期,有很多未成年人早早通過網絡直播走紅后身價不菲。由此也帶來一些問題,比如,耽誤學業、助長愛慕虛榮的惡習、影響身體尤其是眼睛的健康發育。
三、完善網絡有害信息的法律體系的思考
(一)妥善協調各部門監管權限
探究十八大以來網絡信息治理立法新思路,不僅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觀,也需要結合網絡語言符號結構理論,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導下,對其整體多元探究。解決網絡行業的多頭管理難題,必須改變傳統的“誰主管誰負責”的解決思路,樹立起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1+X”體系中的統籌領導地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正式承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網絡安全方面的監督管理權利基礎上,進一步用法律手段確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網絡治理中的統一領導地位,明確其他各行業主管部門在網絡治理中處于輔助地位,無論是建立信息共享平臺,還是網絡違法犯罪行為的調查懲治等與網絡治理相關的一切事務,都應積極配合,服從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的統一領導。
同時,進一步完善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從中央到地方的完備體系,提升其執法能力,從而確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網絡治理實踐中的法律地位。雖然《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都明確了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網絡治理中的法律地位,但是如果沒有相應的機構支撐,這些法律權利和法律地位都只是紙上談兵,沒有任何效果。按照這樣的思路,則間接提升了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的政治地位。目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只是國務院的辦事機構,雖然有國家最高領導人領銜的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為其作權威性支撐,但這改變不了國務院辦事機構的本質,它只能制定最低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如果能將其提升到國務院部委級別,那將大大有利于樹立他的法律權威,保障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的統籌協調作用順利實現。
但是確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的統一領導地位與《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中體現的政府、企業、社會、網民多元主體參與網絡生態治理并不矛盾,二者相輔相成,建立綜合網絡治理體系,使國家能更好的應對網絡違法違規行為的世界性、快速傳播性、形式多變性、專業技術要求高等特點。
(二)規范法律法規之間的銜接
網絡治理過程中,雖然都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理念,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但依然出現法律規范出現重復監管甚至內容沖突的現狀,首先應該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網絡治理中的統一領導地位,從而規范我國治理網絡行業準則。2019年發布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對網絡主體、網絡行為進行了更為全面的規定。同時,網絡信息的快速跟新必然會催生更多的法律法規,法律位階不能解決“政出多門”“重復監管”,確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的主管地位,那么這一問題將迎刃而解。
其次,加強網絡執法的公開。由于某些法律規范的理解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很多網絡用戶很難理解,通過加強網絡執法過程的公開,一則加深網絡用戶對相關法律法規的理解,同時有利于樹立法律權威,督促網絡公民更好的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實現立法目的,維護向上向善的網絡環境。
(三)建立網絡分級管理制度
面對“群體極化”的網絡暴力行為,雖然法不責眾,但我們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來治理,建立網絡分級管理制度,約束網絡用戶的言行,凈化網絡環境,維護網絡秩序。
首先,嚴格網絡賬號認證制度,擴大網絡用戶實名認證,可以參照駕駛執照的管理方法,每違反一次網絡治理相關規則,就進行相應的扣分等處罰,當網絡信用低到一定程度,則強制注銷賬號,并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行政處罰或強制教育學習,合格后再重新申請賬號。其次,對網絡資源進行分級劃分,信用高的用戶享有的網絡資源更多。同時,對不適合未成年人觀看的影片、視頻、文章等網絡資源進行限制。
曾有學者提出過互聯網信息管理分級制度,但因技術限制未能實現,現在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在身份認證的基礎上進行面部識別,已成為可能,因此,互聯網信息分級管理制度的建立已具備條件。
四、結語
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指出,“網絡空間同現實社會一樣,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通過法律手段治理網絡有害信息是綜合治網格局中的關鍵舉措,我國雖然已初步建立起網絡治理的法律體系,但是我們仍然需要不斷反思調整,使得網絡能更好的為人民服務,造福人民。
參考文獻:
[1]許玉鎮.《網絡言論失范及其中心治理》,《當代法學》,2016年第3期.
[2]王四新.《《網絡安全法》:互聯網治理的總動員令》,《人民論壇》,2016年第36期.
[3]王飛,劉海貴.《黨的十八大以來網絡信息治理立法歷程解析及新思路探析》,《學海》,201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