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萬晟
摘? 要:新媒體已成為當代社會的主流媒體,并以數字化、交互性、即時性、共享性等特點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在許多方面對傳統媒體帶來了革命性的沖擊。在新媒體時代,廣播音樂節目也面臨著信息傳播形式多樣化、受眾群體年輕化、音樂節目多樣化等挑戰,并陷入了生存和發展困境。為此,應通過革新節目內容、創新節目形式等方式,化解廣播音樂節目所面臨的挑戰。
關鍵詞:新媒體;廣播音樂;節目內容? ? ? ? ? ? ? ? ? ? ? ? ? ? 中圖分類號:G22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數字廣播、3D電影、數字電視、智能手機等新媒體不斷涌現,形式多樣、內容新穎的新媒體成了新時期重要的傳播載體,并獲得了廣大受眾的青睞。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廣播媒體的生存環境,也給廣播音樂節目的發展帶來嚴峻挑戰。所以,應深入分析新媒體時代廣播音樂節目所面臨的發展困境,探索廣播音樂節目發展創新的實踐路徑。
1.新媒體的基本特征及發展趨勢
所謂新媒體,是以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通訊技術等信息技術優化傳媒載體、傳播方式等所形成的新媒介。隨著網絡技術和數字媒體的發展,新媒體逐漸成為當代社會的主流媒體,并以數字化、交互性、即時性、共享性等特點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在許多方面對傳統媒體帶來了革命性的沖擊。從傳播方式上看,新媒體依賴數字語言進行傳播,它不僅促進了傳播方式、接收載體的多樣化,還促進了信息呈現方式的多元化,從而打破了不同媒體之間的界限。同時,新媒體促進了受眾與媒體、受眾與受眾的多向互動,模糊了媒體和受眾的邊界,人人成了信息發布者和傳播者,從而促進了社會話語權的平等。此外,新媒體具有個性化、即時性、共享性等特點,比如,新媒體能夠從受眾的愛好、需要等出發,為受眾提供個性化服務,受眾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資訊和內容;受眾也可以將各種新聞信息、文化資源等上傳至網絡或其他載體上,實現信息的快速、無障礙傳播。
從發展趨勢看,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不但拓展了信息傳播渠道,也改變了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如今,“三網融合”已成為媒體發展的新趨勢,以前單一的信息服務逐漸演變為文字、語音、視頻等相融合的多元化信息服務,用戶可以隨心所欲地享受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同時,新舊媒體融合發展也成為媒體發展的新趨勢,許多傳統媒體嘗試以新媒體整合傳播資源,以滿足用戶專業化、個性化的業務需要。但是,新媒體的發展中也出現了“重視技術創新,忽視內容創新”的不良局面,信息傳播質量不高。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時代,廣播音樂媒體應當從新媒體的特征、優勢、不足等出發,分析自身發展的現實困境、主要挑戰,探究實現自我創新、自我發展的路徑。[1]
2.新媒體時代廣播音樂節目所面臨的挑戰
音樂是聽覺藝術,廣播是聽覺媒體,廣播音樂節目是音樂和廣播的有機結合,它以廣播為載體,完美展現了音樂的藝術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獲得了無數聽眾的喜愛。時至今日,廣播音樂節目仍是廣播電視領域重要的節目形式,也是深受聽眾喜愛的廣播節目形式。但是,在MP3、MP4、智能手機、網絡電視等新媒體的強烈沖擊下,廣播音樂節目的生存境遇發生了巨大變化,廣播音樂節目失去了昔日的傳播優勢和藝術風采。
音樂傳播多樣化。20世紀90年代以來,MP3、MP4、智能手機等新媒體設備不斷涌現,使人們獲取音樂資源變得越來越便捷,人們不僅可以利用新媒體設備方便快捷地獲取音樂信息、欣賞音樂藝術,還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節目,在網站收聽自己喜歡的歌曲,或者將歌曲下載到智能手機、MP4等載體上。此外,人們可以通過蜻蜓fm、FIFM.CN等在線廣播平臺進行在線互動,或通過微信、微博、博客等社交媒體發布或分享信息,實現媒體和受眾的交流互動,彌補了傳統的單向式廣播音樂的不足,實現了媒體傳播方式的創新。在這種情況下,廣播音樂節目的受眾越來越少,廣播音樂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這就需要創新廣播音樂節目的內容、形式、傳播載體等,實現傳播廣播音樂節目與新媒體的融合。
受眾群體年輕化。與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相比,智能手機、MP4、網絡電視等新媒體具有信息容量大、傳播速度快、交互性強、可選擇性強等優勢,新媒體的這些特點受到了年輕人的青睞,并給傳統媒體帶來嚴峻挑戰。以廣播音樂節目為例,廣播音樂的受眾主要為年輕人,可以分為15~22歲的學生受眾群體以及22~35歲的青年受眾群體,而手機、網絡、數字廣播等新媒體的受眾也多為年輕人,這使廣播音樂節目和新媒體在受眾群體上產生了激烈競爭,并嚴重壓縮了廣播音樂節目的受眾范圍。
節目形式多樣化。在新媒體時代,受眾可以通過音樂網站、音樂數據庫、音樂軟件等收聽自己感興趣的音樂頻道或音樂節目,也可以借助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平臺欣賞音樂或收看其他音樂節目,甚至可以跨越時空限制收聽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音樂節目,這些對廣播音樂的節目形式、主持風格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具有較強的新媒體服務意識,能夠熟練操作各種新媒體設備,把握新媒體時代受眾的接受心理。然而,許多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的業務素質不高,職業道德操守缺失,缺乏運用新媒體的能力,這些也給廣播音樂媒體的發展帶來挑戰。[2]
3.新媒體時代廣播音樂節目發展困境的化解
在新媒體時代,廣播音樂節目的受眾規模和范圍不斷縮小,生存環境不斷惡化,發展空間遭到嚴重擠壓。為此,應正確面對新媒體所帶來的種種挑戰,通過深度整合廣播音樂節目內容,創新廣播音樂節目的傳播形式,以更好地推進廣播音樂節目的繁榮發展。
3.1整合廣播音樂節目的內容
面對傳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可選擇性強、互動性強的新媒體,廣播音樂節目應辯證地看待廣播音樂節目的優勢和不足,通過整合音樂資源、制作音樂專題等方式發揮廣播音樂節目的競爭優勢,提高廣播音樂節目的傳媒競爭力。首先,深度整合音樂資源。在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加快、功利主義泛濫的今天,很少有人能夠靜下心來完整地欣賞一盤音樂專輯或觀看一部音樂電影,往往只是想欣賞其中的經典樂章或片段。在這種情況下,廣播音樂節目可以對音樂專輯、音樂電影等進行整理、篩選、編排等,并將專業化、精準化的音樂信息傳播給聽眾,這樣才能夠收到良好的音樂傳播效果。[3]比如,營口廣播電臺所推出的《春晚的記憶》《綻放60》等節目都是經過深度整合的系列音樂主題節目,這些節目獲得了廣大聽眾的青睞。
其次,編排專題音樂節目。在廣播音樂節目中,專題音樂節目能以巧妙的構思、精致的編排等將不同的音樂作品完美地串聯起來,展現內涵豐富、意蘊深刻的思想主題,進而提高改善廣播音樂節目的傳播效果。所以,在廣播音樂節目制作中,節目主持人應當提高自己的音樂修養、新聞素養、節目制作能力等,并根據時代環境、聽眾需要等制作靈活多樣的專題音樂節目。[3]比如,營口廣播電臺就制作了《半個世紀的音樂情懷》《國歌響起》等專題音樂節目,將音樂人物介紹與音樂作品賞析完美結合起來,為聽眾提供了高水平、有深度的音樂節目,大大提升了廣播音樂節目的藝術品位。
3.2創新廣播音樂節目的形式
隨著數字媒體時代的到來,新媒體技術、網絡技術、數字技術在廣播音樂節目中得到深度利用,促進廣播音樂節目實現可視化大跨步,為廣播音樂節目開辟出大量年輕化表達與貼近聽眾需求的全新體驗方式,不但促使用戶對廣播音樂節目形態產生更多期待,更是讓廣播音樂節目從不同維度高效傳播新鮮內容,使得廣播音樂節目不止于聽。音樂是一種于聲音、于聽覺的藝術,空靈、廣袤、絕美,兼具音樂傳播與資訊輸出的雙重屬性,通過聽覺陪伴聽友閑暇時空,觸發心靈共鳴。在新媒體時代,媒體和受眾交流互動成了非常常見的傳播方式,新的技術載體帶來了全新的廣播音樂節目形式,也成為提高傳統媒體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正在全面而迅速地更新廣播音樂節目方式與形態。為此,作為重要的媒體聲音和音樂服務的提供者,在這個轉型升級的黃金時代,廣播音樂節目應當把握新媒體時代的新機遇,創新節目傳播方式,充分利用熱線電話、手機短信、微信、微博等方式與聽眾進行交流互動,帶領受眾開啟廣播視覺化,創造全新廣播音樂節目形式,恰逢其時地進行優勢互補,在無形之中加入新的思想內涵與文化價值,使得廣播音樂節目能夠緊跟時尚,利用新媒體技術打造廣播音樂節目新陣地,造勢形成獨特的跨界廣播音樂節目新舞臺,提高廣播音樂節目的參與度和吸引力,吸引大量粉絲聽眾駐足,進而從收聽市場脫穎而出,擁抱更多挑戰,在新媒體時代不斷前行。比如,福州廣播電臺的節目《893互動新歌榜》不僅開通了官方微博,還開通了主持人微博、微信等,促進了聽眾與節目的交流互動。廣播音樂節目不僅要與聽眾進行線上互動,還可以通過“節目社區”的方式與聽眾進行線下互動,讓聽眾、主持人、策劃者等就節目展開交流和討論,這樣可以提高廣播音樂節目的影響力。再比如說,可以借勢廣播活力與高新技術手段,搭建廣播音樂節目官方APP,讓過去廣播音樂節目實時收聽方式轉變為隨時隨地收聽,打造全天候陪伴的全新體驗方式,讓聽眾愛不釋手。也可以搭建全新的網絡直播平臺,改造傳統的廣播音樂節目電臺直播間形式,促使廣播音樂節目視聽結合,將畫面與音頻同時播出,并通過獨特的節目編排與精選海量音樂信息,讓廣播音樂節目從不同維度推廣好音樂,帶來全新直播體驗,實現可見、可聽及可聊。
3.3提高節目主持人的素質
在新媒體時代,微信、微博、博客等新社交平臺和傳播方式不斷涌現,加劇了媒體之間的競爭,也對廣播音樂節目的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強廣播音樂節目人才建設,引進和培養更多適應新媒體時代發展的專業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為社會優秀廣播音樂節目人才搭建發揮才藝的舞臺,穩扎穩打地做好新媒體時代應對之措與職業之本,是新媒體時代廣播音樂節目發展對人才隊伍建設提出的期許。提升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不但是新媒體時代做好內容建設的內在需要,同時也是廣播音樂節目創新發展的根本。為此,應提高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的音樂修養、媒介素養、新媒體意識等,加強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的思想建設與學習創新,使得每一個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都能夠具備新媒體時代所需要的技能與素質,通過注重學習與思考、培養創新創造思維等方式,在實踐中保持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實現海闊天空地創造各種新穎有趣的創意節目,更好地改善廣播音樂節目的數字化生產能力。比如,節目主持人應當用自己獨特的語言魅力、音樂修養等吸引聽眾,打造個性化的主持風格;善于與聽眾進行交流互動,了解聽眾的審美心理、音樂需求、欣賞水平等,為聽眾提供專業化的音樂服務。[4]一方面,應當適當引進社會優秀廣播音樂節目人才,為人才建設添加源頭活水。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廣播音樂節目的注入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第一發展力與重要人力資源。因此,廣播音樂節目應當加強人才梯隊建設,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將社會與本臺內部作為人才選撥范圍,以部門推薦和個人報名方式實行公開競聘,進而吸收新生廣播音樂節目主人,激發優質廣播音樂節目生產的內生動力,讓有能力、有創新思維的廣播音樂節目人才脫穎而出,讓更多專業優秀的廣播音樂節目人才在合適的崗位發光發熱。比如說,廣播音樂節目平臺可以面向區域全臺全體干部職工開展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競聘會,讓來自各個平臺的優秀競聘人才進行競崗演說,通過結合工作實際解說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這一崗位的理解與大膽策劃新媒體時代廣播音樂節目今后的發展方向,并經過臺領導班子評估打分挑選新媒體時代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再比如說,可以開放電臺直播流,吸引優質主播和合作節目入駐。另一方面,應當加強臺內部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的專業素質,打造“平臺+個人”的平臺效應,鼓勵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多向市場學習、多向社會優秀企業學習、多向年輕人學習,并能夠將學習的東西轉化為具體實踐,勇于借鑒全新的體驗式廣播概念,嘗試聲音IP新營銷,打造“平臺+個人”的廣播音樂節目傳播新模式。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社群力量得以快速發展,內容即渠道的商業模式成為主流,強勢與創新的原創內容的商業價值高度統一與凸顯,IP成為最活躍的商業符號與商業交易入口。作為優質音樂節目內容的輸出者,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應當作出改變與適應,積極完成廣播群體的定位與畫像,利用社群力量促進廣播音樂節目轉型,積極向聲音IP轉型,致力于國際化生活方式推廣,共同制造與尋找能夠代表廣播音樂傳播魅力與具有特定影響力的廣播音樂節目產品,進而促進新媒體時代廣播音樂節目的聲音社交,成為人民不可或缺的聲音平臺。比如說,在廣播音樂節目中,廣播音樂節目支持人應當建立自己獨特的主持風格,并在節目制作與傳播的過程中積極進行聲音IP創博,打造個人聲音平臺,進行場景化的廣播音樂節目傳播營銷。
在新媒體時代,廣播音樂節目的發展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給廣播音樂節目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為此,應深入研究新媒體時代廣播音樂節目的發展困境,探索促進廣播音樂節目發展的策略。
[1]方琳.新媒體的特征與發展趨勢探析[J].商,2015(12).
[2]馮薇.新媒體時代廣播音樂節目的內容轉型[J].新聞傳播,2011(4).
[3]李樹勇.新媒體時代廣播音樂節目的困境與出路[J].記者搖籃,2015(11).
[4]邱岑.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音樂節目內容轉變與融合的思考[J].視聽縱橫,2014(4).
作者簡介:宋萬晟(1980-),男,河南新鄉人,本科,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編輯,研究方向:廣播節目的創新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