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嚴峻的新冠疫情,每個期刊人都應該責無旁貸地在這場戰“疫”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積極地參與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科技期刊可以充分應用數字出版的優勢,彌補紙質期刊周期性和滯后性,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彌補,優先出版刊登相關稿件,在熱點事件持續發酵過程中提升影響力。發揮編輯人員在選題策劃、組稿約稿方面的主觀能動性,策劃出有價值的高質量專題。當下,更要時刻保持媒體人敏銳的新聞感和精進的專業能力,冷靜、嚴謹地辨識和處理,深挖疫情數據背后的本質,把握科學研究的最新動向,尋找最適合的選題并進行策劃和組稿。在選題策劃和組稿的過程中,積極反映科技期刊的創新能力,勇于擔當科技期刊的社會責任。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科技期刊;選題策劃;組稿策略 ? ? ? ? ? ? ? ? ? ? 中圖分類號:G2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134(2020)03-038-03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3.005
本文著錄格式:劉暢.基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科技期刊選題策劃和組稿策略的思考[J].中國傳媒科技,2020,03(03):38-40.
1.疫情的發病情況及嚴重性
2019年年底,中國武漢爆發的新冠疫情席卷了全國各地,世界衛生組織2月11日疫情報告中將此次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病),截至2020年3月3日,該病毒繼續擴散蔓延至世界58個國家及地區,全球共累計確診病例91352例,死亡3120例。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目前尚無針對新冠病毒的有效治療方法和特效藥物。此次疫情,傳播速度快,感染人數多,波及面積廣,產生影響大,目前已被WTO定義為“非常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面對如此嚴峻的疫情,黨和國家立刻啟動一級應急響應,采取了各種最為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
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各行各業要同心同德、眾志成城,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科技期刊不是僅僅報道科學技術領域的內容,而針對社會熱點敬而遠之,相反,作為媒體人、期刊人,我們應該勇于承擔起社會責任,發揮科技期刊的優勢。面對嚴峻的疫情,每個期刊人都應該責無旁貸地在這場戰“疫”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積極地參與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
2.疫情之下,重視科技期刊選題策劃和組稿的意義
科技期刊必須具備新聞的素質和意識。[1]有學者[2]指出,凡是能把新聞意識很好地融入到科學編輯工作中的人,大都會有一個全面、快速、高效的發展。因此,針對突發事件科技期刊進行積極的選題策劃和組稿,通過反映社會熱點,不僅實現了選題策劃的可行性和實踐性,還可以強化科技期刊的新聞性和社會性。優秀選題不僅可以體現科技期刊的核心價值,同時也是期刊樹立期刊特色風格、引領科學導向、提升學術質量以及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3]依托突發事件策劃選題,集中組織出版熱點文章,可以吸引高層次作者的積極參與,滿足更多讀者的閱讀需要,既能提高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和社會影響力,也有利于科技期刊承擔社會責任。有不少期刊同仁在突發事件的選題策劃和組稿上就具有“排頭兵”的風范,如《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編輯部,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積極以“抗震救災”選題進行組稿,向國內各界,尤其是口腔頜面外科創傷學專家約稿,刊發了許多非常優秀的文章,對于指導大規模地震災難中出現的口腔頜面創傷的治療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又如,《中山大學學報》編輯部在汶川大地震事件中,積極籌劃,以“震后醫學”為專題,報道了在災后出現的各種醫學問題,引起社會較好的反響。再如,在2014年出現西非多國肆虐的埃博拉病毒疫情蔓延時,《藥學進展》雜志社針對抗埃博拉病毒藥物迫切需求的情況進行選題策劃,組稿多篇,對于該病的病理機制和治療藥物的進一步開發提供了很有價值的第一手文獻。在肆虐的新冠疫情情況下,科技期刊有責任也有義務發掘更多的熱點,選擇好的方向,積極進行選題策劃和組稿。
3.面對新冠疫情應具備的選題計劃和策略
3.1對編輯部的要求
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編輯部原本正常的運行程序也因此受到嚴重影響,在此情況下,如何保持一個嚴謹有序的工作狀態,從容不迫開展出版,優化特殊時期的出版流程,也是我們期刊值得深思的。科技期刊應該防患于未然,增強憂患意識,建立應急機制,未雨綢繆,臨危不懼。[4]面對新冠疫情突襲,做好應對措施,可以充分應用數字出版的優勢,彌補紙質期刊周期性和滯后性,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彌補,優先出版刊登相關稿件,在熱點事件持續發酵過程中提升影響力。在疫情之下,科技期刊應該同疫情發布保持同步,隨時關注疫情資訊,做到用科學的思維去看待疫情。此次疫情發展迅速,包括診斷及治療指南也在不斷更新,如目前新冠肺炎診斷指南已更新到第七版,較前一版又加入了病理診斷的內容。掌握國家對于防控新冠疫情發布的政策和精神,應該做到及時理解和消化,在輿論引導上不出錯。用新聞的眼光去捕捉熱點,搜集資料,并及時在編輯部內部進行共享和研究,啟發編輯部成員選題的靈感。
3.2對編輯的要求
每一名科技期刊編輯面對疫情要秉持冷靜、科學的態度,在做好自我心理調適的同時做好本職工作。陳浩元說過:“作為辦刊人,僅辦好自己的期刊是不夠的,還應該有更廣闊的視野和博大的胸懷拓寬服務領域,實現為國為民分憂的抱負。”[5]因此,作為期刊編輯,我們在國家出現如此嚴重疫情的時候,更應該努力尋找突破口,通過專業知識來實現職業價值。期刊的選題策劃恰恰就是這一重要途徑,在新冠疫情中做好選題策劃和組稿,對于期刊承擔社會責任至關重要。
3.3對選題方向的要求
我國的科學研究、公共衛生以及醫務工作者自該疾病出現以來夜以繼日、奮力拼搏,包括迅速鑒別病原體、采取重要措施降低疫情的影響,獲得了關于治療新冠肺炎很重要的資料和成果。這些第一手資料和研究成果都是疫情下科技期刊有必要及時進行報道的。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廣大科研人員爭分奪秒地組織開展病毒溯源、傳播機理、檢測技術、患者救治、疫苗研發等進行科技攻關。[6]疫情的工作重點已經明確,也提醒我們科技期刊工作者要精準對接科技工作的研發進展和科研成果,及時進行報道,將關于新冠治療的動態以科學、權威的形式發布出去。
4.疫情當前,我們在行動
4.1編輯主動策劃
由眾多國際和國內有影響力的期刊的辦刊經驗可知,發揮編輯人員在選題策劃、組稿約稿方面的主觀能動性,對于策劃出有價值的高質量專題至關重要。在新冠疫情管控時期,困難重重,編輯工作者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更加充滿挑戰。
新冠疫情發生于2019年年底,流行擴散于2020年1月中旬,各個單位正處于春節放假前后,疫情防控的要求是盡量不出門,減少人員接觸,我刊編輯與專家、與同事的溝通通過網絡視頻的方式,同時,利用學報官網平臺與戰斗在抗疫一線的作者們取得聯系,發送郵件,積極征稿;流程運轉上也存在困難,如校對、排版、印刷等流程都存在障礙,面對嚴格防控,我們編輯團隊積極想辦法,通力合作,保證時效,加快收稿處理流程,特別是對于以新冠治療診斷為選題的稿件采用綠色通道,第一時間給予初審和外審,采用優先出版、網絡首發等方式加快疫情研究新成果的發布。
4.2稿源
4.2.1自由來稿
截至2020年3月3日,我刊共收到關于新冠疫情選題的自由來稿20篇,經初審和外審,已錄用10篇,其中6篇已經在2020年第2期(出版日期2月15日)“新冠專題”欄目中發表,從收稿、審稿、編輯加工、退修、待編、排版僅耗時平均20天,充分體現了科技期刊的時效性。
4.2.2專題組稿
疫情發生后,我們考慮到專題必須突出疫情特色,不等同于一般的救死扶傷,初步分析,新冠疫情相關的選題大致可以分為新冠疾病的診斷、治療、護理、防疫、疫情中不同群體的心理康復和防御、流行病學等學科方向。考慮到這次新冠疫情的產生傳播速度之迅速,影響之大,我刊和我校預防醫學專業的專家探討,發現研究新冠疾病譜的變化對于新冠疫情的防控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后我們又和我校預防專家積極約稿、組稿,成功約稿一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病例變化趨勢及其從發病到死亡時間的特征分析》。
4.3建設特色欄目
除了臨床診斷、治療,還包括護理都是這次疫情的重點報道方向之外,我們還考慮結合高校學報所處的教育環境,結合教育學和心理學,延展選題方向,如可以對高校醫學生對新型冠狀病毒知識的認知程度以及對新冠疫情下高校學生心理干預進行調查,形成相應專欄,并進行積極約稿、組稿。
4.4深度發掘潛在作者
高校學報可以利用所在高校各學科的優勢學科、潛力學科進行選題設計,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室強調,要統籌病毒溯源及傳播途徑,評估可疑動物作為中間宿主的可能性,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開展流行病學研究,搞清病源去向[4]。可以將這一熱點注入到選題策劃中,聯合我校流行病相關專家,積極組稿。又如在這次疫情中,中藥治療滲透其中,也是大力發揚中華中醫藥的契機,我們考慮可以聯合藥學系學科帶頭人,撰寫相關選題,突出中醫藥在治療新冠病毒中的應用價值;再如,我校設有“公共衛生專業”,新冠疫情屬于突發性的公共衛生事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個國家相繼蔓延,公共衛生安全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公共衛生決策和應急措施顯得尤為重要,基于此選題方向,積極獲取優質稿件。
安徽省蚌埠市是安徽省疫情重災區,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是該次疫情定點收治醫院,承擔著很多新冠重癥患者的治療重任。一附院治療專家組成員很多都是我們學報審稿團隊的編委,也是各學科前沿帶頭人,更是這次疫情治療最前線的發言人,可以通過這些編委的力量,協助策劃或者把關選題和組稿方案,并由編委推薦該領域的一線醫療工作者撰寫有關新冠危重患者的診治、臨床防控等方面選題的稿件,真正實現“將論文發表在抗擊新冠肺炎的第一線”。
5.反思
為了做好選題策劃,科技期刊應把握新聞熱點,以新聞熱點導入,科學深度發掘選題熱點。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突發事件發生后,新聞媒體和網絡會在短時間內發布各種消息,但新聞傳播存在的弊端是,有些新聞偏離了事情的本質,讓人難以辨別真偽。目前,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科技論文也如井噴式的高產多產,截至到2020年3月3日,中國知網以網絡首發形式發表的關于“新型冠狀專題研究成果”的科技論文已達到853篇。科技期刊編輯要本著科學、審慎的態度進行解讀和辨析,我們發現,這次疫情中很多數據的發布已成為謠言信息論的一部分,如2020年1月31日印度一名研究人員在BioRxiv雜志上指出,“導致新冠肺炎的SARS-CoV-2病毒與HIV病毒之間存在著相似性”,助長了基因工程的陰謀論,但很快2周后該理論遭到另一篇文章的強烈駁斥。這提醒我們科技期刊要時刻保持媒體人敏銳的新聞感和精進的專業能力,在面對大量的數據和資訊時,需要冷靜、嚴謹地辨識和處理,憑借自己敏銳的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深挖這些信息背后的本質,把握科學研究的最新動向,尋找最適合的選題并進行策劃。同時,要堅信“快速共享高質量的信息遠比無法獲得幫助的完善信息要強得多”的信念,在選題策劃和組稿的過程中,積極反映科技期刊的創新能力,敢于擔當科技期刊的社會責任。
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科學界奮力探索,目前最早分離出了致病病原體,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階段性勝利。但是,在認識新冠肺炎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多薄弱點、空白點,甚至是盲點,有關病毒的起源和宿主、傳播感染途徑、發病機制、變異機制、臨床治療、疫苗的研發、防控措施的建立和完善,都是需要我們國家乃至全世界共同探索的重大課題。因此,在新冠防控的路上,科技期刊將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即時發布科技成果的重任,進一步取得對新冠疫情的突破性進展,造福全人類。
[1]李建新.科技期刊編輯要有新聞意識[J].編輯學報,2005,17(1):4-6
[2]劉清海,徐杰,孫慧蘭,等.突發事件與科技期刊的專題策劃[J].編輯學報,200,21(2):156-158.
[3]祝葉華,陳廣仁.新聞熱點導入,科學深度解讀——綜合性科技期刊出版創新的有效途徑之一[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28(6):570-577.
[4]曾偉明,黃斐.科技期刊應該加強風險防范與應急機制建設[J].編輯學報,2017,29(4):368-370.
[5]王靜,譚秀榮.面對霧霾,科技期刊的社會責任[J]. 采寫編,2017(1):60-61.
[6]協同推進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N].本報評論員.人民日報,2020-03-03(001).http://www.people.com.cn/.
作者簡介:劉暢(1983-),女,碩士,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