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9年是中國5G元年,媒體生態機制將發生進一步深刻的變化,包括網絡媒體在內的互聯網移動媒體必須及時增強緊迫性和主動性,與新技術、新應用、新機制齊頭并進,加速打造適應5G移動互聯時代發展的新型主流媒體新格局已然成為當前迫在眉睫的課題。目前,我們正在逐步形成“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也必將從體制機制、隊伍建設、平臺打造、產品創新及智媒應用等層面,給傳媒業帶來一場深刻變革。江西日報社中國江西網作為江西省內互聯網媒介第一大平臺,一直活躍在媒體融合的前沿陣地,借力5G 發展新機制,又將完成怎樣的蝶變?
關鍵詞:5G傳播新機制;移動互聯時代;智媒;新變革;迭代發展 ? ? ? ? ? ?中圖分類號:G206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134(2020)03-069-02 ? ? ? ? ? ? ? ? ? ? ? ? ? ? ? ? ?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3.016
本文著錄格式:朱正.淺析省級網絡媒體如何借力5G發展新機制[J].中國傳媒科技,2020,03(03):69-70.
1. 5G將為媒體迭代發展帶來新機制、新機遇、新挑戰
隨著5G時代的到來,全社會將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和廣度實現信息傳播的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最大限度地打破過去傳播時間與空間的制約。[1]借力5G賦能,人們可以實現網絡與真實世界的互聯,也可以與虛擬現實進行連接,超高清4K及8K的迭代應用,還可大大加強現實AR、MR等帶來的沉浸式交互體驗,完成全時空、全現實、全連接、全媒體傳播,做到傳播效果最大化。
5G全媒體不僅能更好地服務當下普遍使用的互聯網和紙質媒體,而且還能作為以傳播數據為基礎、通過連接提供服務融合服務型的載體而存在。[1]作為江西網絡權威信息的出口平臺,中國江西網在先進信息技術支撐上做了大量先行探索與實踐。2019年8月,《品茗香茶韻 中韓茶文化交流會在昌舉行》一文成功發布,這標志著由中國江西網旗下融媒體平臺制作,江西新聞史上首條商用5G網絡環境下的新聞,經大江傳媒旗下的中國江西網的移動采編平臺簽發后正式誕生。
基于5G技術,傳媒業也在積極構建成熟完整的VR新聞框架體系。在2019年中國江西網“壯麗70年 致敬奮斗者”為主題的系列專題短片攝制過程中,中國江西網團隊特別定制了可固定在頭盔、衣服上的VR鏡頭,在開放空間內使用平行固定+對象移動跟隨的鏡頭語言,通過5G+VR最真實地展現了新時代普通勞動者日常工作的第一現場,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普通勞動者的勤勞和樸實堅韌,以此致敬最可愛的奮斗者。
5G時代的到來,為媒體的迭代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新挑戰,為新聞采集、生產帶來了速度的質變;智能算法將信息精準分發給目標用戶,隨著5G商用化進程的加快,云計算、大數據、VR等技術會愈來愈多地延展到傳媒領域,屆時,我國媒體融合將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未來,中國江西網將借助AI、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開發更多融媒體產品,通過5G的融入進一步提升媒介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而體制機制上的改革創新,將為各級媒體的融合指引路徑與方向。
2. 5G改革機制將促使傳統與新興媒體合力成長
隨著5G時代的到來,從中央到地方,各層級媒體掀起了新一輪機制改革,在平臺整合優化、采編流程再造等方面進行個性化設計。5G新機制的發展將加快促進傳統媒介、新興媒介的迭代發展,此長彼長,融為一體,優勢互補,合力成長。
2019年,許多省市級媒體結合自身資源特點展開大融合,擁抱資本市場的大江傳媒搶先一步,于2018年與《信息日報》深度融合發展,利用大數據的深入解析,簡化編輯事務程序,大大提升了內容產出的成效和質量。目前,中國江西網、《信息日報》擁有100多臺專用數據計算服務器采集全國各數據平臺涉贛信息。在提升傳媒服務速率、延伸傳媒服務力度、拓展傳媒服務廣度3個維度積極突破,研制融合媒介服務平臺,大力摸索新聞傳播全平臺覆蓋、全天候觀測、全領域開拓的實現路徑。[2]
2019年5月,中國江西網進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嘗試,在江西省文化發展巡禮的展館里架設了3臺5G宏站,4臺CPE終端,3臺全景攝像機,首次進行全程5G+VR全景實時直播,讓大眾作為主持人角色進入直播場景,整個直播總體時延在一秒左右,而傳統網絡直播往往存在10秒的延遲現象,這大大提升了現場體驗感。
3.迎接5G 傳播新機制,平臺建設除了“強點” 還要“擴面”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全方位、全覆蓋的“傳播生態”理念是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理念。[2]很多主流媒體都有同樣的困惑:我們有很多優質產品,運營很久卻沒有訂閱人群?如果說優質產品是“點”,那么要留下訂閱人群,就需要由點到面,形成傳播新機制,構筑新型平臺,建設兼具主流價值與創新活力的全新媒介生態。
目前,大江傳媒已經建設了中國江西網、大江網、信息日報社、江西視頻手機報、江西文明網、江西頭條等屬于自己的傳播平臺,同時也很好地運用微博、微信等頭部商業媒體平臺,讓大江傳媒生產的內容真正離網民更近,同步也努力建設自身優質新聞資源的平臺型媒體,放大主流價值傳播力、公信力。
4.面向5G ?新聞媒體如何爭取更加持久的管理策略
4.1對人才結構、管理方法的改進
媒體融合發展歸根到底是人才隊伍的融合發展和轉型升級,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媒體競爭的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的核心是人才優勢。[3]廣大新聞從業者和新聞機構工作人員要加強對政治理論和新聞理論的學習,從工作實踐中向人民群眾學習,才能建設高質量的人才隊伍。近幾年,中國江西網不斷探索多渠道的人才培養方式,不斷激活人才隊伍,提高全媒體采編工作的能力。積極探索建設具有互聯網思維、適應媒體融合發展的全媒體人才隊伍。[4]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江西網采編人員隊伍較多,但是仍然面臨新媒體人才數量和質量與媒體融合發展不相適應、復合型全媒體人才偏少、新媒體技術開發與系統維護人才缺乏、新媒體設計和視頻制作人才供不應求等現狀,導致新媒體內容傳播良莠不齊,有時流于形式。
全媒體采編隊伍需要文理皆通、知識結構復合的“通才”。近年來,通過招聘進入中國江西網的新員工學歷門檻提升,但專業大多偏文科或傳媒藝術設計類方向,寫作能力、設計能力較強,但營銷策劃、數據分析、信息搜索及編程等適應媒體融合發展的能力欠缺。
中國江西網面對5G時代的到來,首先亟須對人才進行結構化調整,努力培養打造一流的復合型全媒體人才隊伍。利用更加市場化、完善的激勵機制吸引高端人才落地,加強內部員工培養,以迎接5G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4.2輿情監測的挑戰和對策
一方面,5G的高速率、大容量和低延時將信息流通阻力降低幾乎為零,為媒體和受眾帶來廣闊世界的同時,也會給人們提出媒體公信力、輿情監測等難題。[5]
中國江西網將根據現有的輿情監測分析能力“做加法”,進一步提高媒體輿論監測能力,在產品形態、生產方式、運營思維上做及時調整,提高新聞傳播力、引導力、公信力。
另一方面,視覺呈現和視頻表達也將進一步普及,媒體“及時傳播、及時反饋”功能必將進一步加強。因此,近年來,主流媒體也紛紛入駐短視頻平臺,增強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趨勢。
4.3對產品的多元化要求
作為省級新聞網站,中國江西網應結合自身定位與市場需求,確立短視頻新聞在產品矩陣中的位置,轉變話語方式,提升產品社交屬性,促進用戶的主動參與、主動分享,提升受眾活躍度,打造更多多元化、有競爭力的新聞產品,與受眾形成有效連接,實現效用最大化。
[1]付莎莎.政務新媒體關停并轉帶來的三個啟示[J].青年記者,2019(18):4-5.
[2]李鵬宇.全媒融合全業創新開創大連新聞傳媒事業新局面[J].中國記者,2019(4):58-61.
[3]周成華.建設全媒體人才隊伍的探索與實踐[J].青年記者,2016(12):8-10.
[4]李增福.借海揚帆奮者先——遼寧黨刊集團推進媒體融合的實踐與探索[J].傳媒,2017(20):19-20.
[5]羅凱,吳可睛.5G商用將給我國媒體融合帶來什么[J].中國電信業,2019(07):28-30.
作者簡介:朱正(1984-),男,湖北省黃岡市人,主任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