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媒體時代,在主流媒體聲音被邊緣化的局面下,如何實現主流價值引領?其實,正因為輿論場的復雜性超越了以往,讀者在信息海洋中方向莫辨,主流媒體守土之責才更加凸顯,守土盡責的方法才更需要研究。作為主流媒體之一的《北京晚報》,是一份歷史悠久的都市報紙,其國際新聞報道多年來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今年抗擊新冠疫情的戰役中,《北京晚報》在對世界疫情的報道中,將報紙版面和新媒體客戶端相結合,且各有側重、互為補充,并且注意在報道中加入積極心理學元素,透過版面語言,既能讓讀者感到報道者“深深的擔憂”“縝密的思考”,還能感到暖意和希望,以緩解大規模、長時間的災難新聞對讀者造成的疲勞,進而激發讀者積極樂觀的情緒。《北京晚報》天下新聞部在全球抗“疫”中,將優質內容和優質平臺相結合,全力探索適合自身的最佳報道之路。
關鍵詞:世界新冠疫情;全媒體報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圖分類號:G212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134(2020)03-062-03 ? ? ? ? ? ? ? ? ? ? ? ? ? ? ? ? ?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3.013
本文著錄格式:金靜 . 全球戰“疫” 紙媒如何打——《北京晚報》世界新冠疫情報道的全媒體實踐 [J]. 中國傳媒科技,2020,03(03):62-64.
導語
如今,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不斷迭代,消彌了媒體之間的界限。縱覽當下媒體格局:從微博、微信走紅,到今日頭條精準推送的風生水起,再到短視頻抖音的崛起,曾經主流媒體一家獨大的輿論場已變成眾生喧嘩的廣場。在當下的媒體環境中,如何提升傳播效果,已成為擺在主流媒體面前的一項緊迫課題。2020年,全世界最大事件莫過于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了,疫情在我國肆虐以來,包括電視、廣播、互聯網與移動新媒體為代表的數字媒體均進行了大力報道。大體來講,對國內新冠疫情的報道經歷了兩個階段:自媒體披露為主的信息呈現階段和主流媒體占據報道主體的多元角逐階段。疫情在我國得到有效控制、接近尾聲之時,全球疫情又露出鋒芒,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中國以外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報告數字超過了中國國內,我們又進入到緊張的“防外”階段。此時,作為主流媒體的《北京晚報》打響了“全球抗疫”報道之戰,天下新聞部承擔了對國際疫情的報道任務。
1.報道戰“疫”——內容依舊為王 加入心理學元素
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引發了全媒體時代內容重要性的爭論,“渠道為王”“技術為王”的聲音此起彼伏。筆者認為,無論輿論場如何變化,主流媒體“內容為王”的根本邏輯不能變,尤其在互聯網時代,非但不能變,反而應該更加突出。內容是媒體安身立命的本錢,承載的是核心競爭力。在如今這個注意力經濟時代,能夠匯聚注意力資源的關鍵正是內容的優劣。對于此次全球戰“疫”重大報道,如何在有限的版面上對各國疫情的發展和眾多措施進行梳理、找到每日疫情發展的關鍵點做出精品內容,成為紙媒報道的重點。
1.1做好數據監測 展現疫情動態變化
從對此次新冠疫情的報道內容看,隨著疫情的傳播,《北京晚報》全球戰“疫”的報道是從報道鄰國疫情開始的:“日本防疫面臨多項挑戰”“首爾防守戰迎來關鍵一周”……很快,新冠疫情向歐洲、美國不斷擴展,意大利成了歐洲的重災區,許多歐洲確診病例都報告曾經去意大利旅游或出差。面對疫情在全世界的大暴發,《北京晚報》天下新聞部對國際疫情的報道增加到每天兩個版面,報道力度翻倍。
在報道中首先做好的是疫情數據監測。“數據即訊息”,數據為報道提供了一種表現事物的角度,可以客觀且直觀地向讀者展現新冠疫情的動態變化過程。《北京晚報》在每日的版面一角都會制作表格,對全世界和重點國家如意大利、美國、韓國、日本等國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治愈病例等數據予以報道。每日更新的數據來源是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發布的最新權威數據,并且標明“較昨日增長數字”,便于讀者了解各國疫情發展情況,發揮媒體“瞭望哨”的社會功能。
1.2進行大量深入報道和權威解讀
新冠肺炎疫情這種災難事件,往往因為突發性、破壞性、社會性和持續影響性等特點,產生強大的破壞力和影響力,當災難暴發時,人們對大眾媒體有更強的信息訴求欲。因此,《北京晚報》進行了大量的疫情深入報道和權威解讀。例如,對引人關注的聚集性場所病例高發的典型案例——鉆石公主號和至尊公主號兩艘郵輪進行了追蹤報道。這兩艘郵輪同屬于美國一家郵輪公司,郵輪上各載有3000多名多國乘客。對“郵輪為何成了重災區、受困乘客病情如何、下船后如何安置”等問題的報道,引發了讀者的特別關注。
這次全球疫情,不僅對人類的健康、生命安全構成威脅,而且對消費及生產造成沖擊,進而影響貿易,對全球經濟構成影響。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有多大,現在還很難評估,因為很多國家的疫情還沒有控制住,并且有進一步蔓延的趨勢。《北京晚報》對此也進行了連續深入的分析。例如“30多年最大降幅 沙特挑起石油價格戰”,對油價崩盤的內幕、后果以及各大國的算盤進行了分析;“黑色星期一 美股再熔斷”對美聯儲接連出招和美國經濟可能出現衰退進行了連續解讀。
“食用火山灰能治療新冠肺炎”“服食膠質銀可以殺死新冠病毒”“中國制造的產品帶有病毒”……疫情在全球爆發后,一些號稱有奇效的“秘方”和謠言也借著互聯網和人們的恐慌情緒四處蔓延。對于公眾健康和社會經濟運行,這些謠言的危害有時比病毒更致命。為此,《北京晚報》開辟了“謠言如虎”欄目,發布各國政府和科學研究院的聲明來辟謠。例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發布公告:服食膠質銀可能導致皮膚蛻變成灰藍色”;“法國政府借‘推特強調,不,可卡因不能讓你免受新冠病毒侵襲”。
1.3報道災難新聞 加入積極元素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隨著疫情肆虐全球,確診和死亡人數不斷上升,報道這種大災難時需要加入積極且具有建設性的內容。因為從讀者角度而言,大規模、長時間的負面新聞會造成“同情疲勞”,即讀者厭倦了媒體對人類不幸的報道,大多數人會覺得他們對新聞中反映的情況無能為力,進而感到沮喪。針對這一心理狀況,《北京晚報》在新聞報道中特別注意加入積極心理學的元素,以積極且具有建設性的方式來報道災難,激發讀者的積極情緒。不管敘述的主題、主體是什么,報道的底色都是善意的。
為此,《北京晚報》在版面上設立了“微微笑”欄目,報道疫情中的溫暖甚至是輕松幽默的新聞。例如“隔離蛋糕打了個翻身仗”:“美國舊金山一家因疫情面臨倒閉的甜品店,借助上面寫著‘勤洗手、別摸臉的隔離蛋糕,銷售額翻番。隔離蛋糕讓顧客彼此溝通,傳遞愛與安慰,共克時艱。”再比如一篇報道“芝加哥一家水族館因疫情閉館,企鵝開啟游客模式四處參觀的視頻在網上走紅。”此外,版面上還開設了“各國抗疫措施”等欄目,進一步增強報道的積極性。
2.時間戰“疫”——媒體融合快速反應 24小時不間斷報道
在新媒體技術優勢明顯和讀者閱讀習慣改變的局面下,紙媒需要揚長避短,同新媒體有機融合,將兩者的優勢共同發揮出來。在此次全球抗“疫”戰斗中,《北京晚報》不僅在國際新聞版面上對全球疫情進行了重點突出的報道,而且在“《北京日報》客戶端APP”上對疫情的國際發展進行了24小時不間斷的報道。
“《北京日報》客戶端APP”是2019年北京日報社落實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進一步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加快建設新媒體的重要舉措,是主流媒體積極參與構建兼具主流價值與創新活力的網上內容生態的新探索,自上線以來,客戶端APP的影響力與傳播力齊頭并進。此次的全球抗“疫”線上報道,就是在客戶端上的“天下”欄目中實時發布的。《北京晚報》天下新聞部與《北京日報》的同事合作,每12小時一輪班,實現了對國際疫情發展的24小時滾動報道,為讀者提供了最新鮮的報道,得到了線下線上讀者的關注和認可。
客戶端APP上的報道內容以國外媒體的實時報道為基礎,報道內容包括以下幾大類。突發事件類:“伊朗最高領袖顧問感染去世”“世衛組織宣布中國以外病例數過萬”……人物特寫類:“伊朗護士長推遲婚禮,被贊時靦腆地笑了”……深挖類報道:“16名韓國護士辭職,真相是?”“在德國消毒用品賣空了,但為何沒什么人戴口罩”“伊朗緣何成為疫情重災區”……
報紙版面和客戶端的報道內容各有側重、互為補充,既保證了主流媒體的報道權威性,又兼顧了內容的豐富性和貼近性。這次融合報道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宣傳思想工作要把握大勢,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要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3.觀點戰“疫”——“融合”而非“迎合”原則問題絕不含糊
在流量數據成為衡量媒體內容價值的今日,主流媒體構建主流敘述、傳播主流價值的核心功能仍然存在。正因為輿論場呈現的復雜性超越了以往時代,人們在信息海洋中方向莫辨,所以主流媒體的理性嚴謹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因“融合”而去“迎合”,放棄主流媒體特色盲目追求流量時代的“漲粉”是沒有意義的。主流媒體當然需要流量,但需要的不是隨波逐流的“10萬+”,而是要在“流量”大潮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當好讀者的主心骨和度量衡。在對此次疫情的報道中,《北京晚報》國際版面特別地對我國的行動和表態進行了觀點鮮明的報道,弘揚世間正氣。
例如,就美國福克斯電視臺主持人沃特斯要求中國就新冠肺炎疫情道歉一事,在“《北京日報》客戶端APP”上刊發我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的答記者問,“個別主持人的言論荒謬可笑,充分暴露出他對中國的傲慢、偏見和無知,誰要求美國為H1N1道歉了”;同時,在報紙版面上刊發新華時評:“散播‘政治病毒破壞全球抗疫合力”,給予美方某些無知者以強有力回應。另外,還進行了鼓舞式報道:“世衛組織稱贊,全球抗疫彰顯中國榜樣力量”“世衛組織專家:要認識到武漢人民的貢獻,世界欠你們的”等,鼓舞我國抗疫士氣、凝聚抗疫合力。
準確、權威的信息若不及時傳播,虛假、歪曲的信息就會搞亂人心;積極、正確的思想輿論不發展壯大,消極、錯誤的言論觀點就會肆虐泛濫。這方面,主流媒體守土有責,更要守土盡責,及時提供更多真實客觀、觀點鮮明的信息內容,牢牢掌握輿論場主動權和主導權。在此次疫情報道之前,“《北京日報》客戶端APP”天下欄目還做過“華春瑩就美方為《華爾街日報》發表辱華文章張目向美方提出交涉”“外交部奉勸美方停止利用宗教問題干涉中國內政”等報道,這些報道以外交部發布的口徑為準,體現出主流媒體的理性嚴謹;同時,讓正能量更強勁、讓國家的聲音傳播得更廣泛。
現在,國際上理性客觀地看待中國的人越來越多,為中國點贊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們走的是正路、行的是大道,這是主流媒體的歷史機遇,必須增強底氣、鼓起士氣,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相適應的國際話語權。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主流媒體要敢于引導、善于疏導,原則問題要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一點都不能含糊。
4.人才戰“疫”——邊游泳邊學游泳 ?紙媒編輯磨煉水性
在此次對新冠疫情的報道之前,面對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北京晚報》的國際新聞版已經做出了調整和改變。首先,報道重大國際事件時,給予充分版面,從現場細節、深度分析等方面以解讀者之渴,給予權威性和連續性解讀。日常新聞報道版則更見功夫。首先,需要編輯挑選出當日重點新聞事件,以新穎的編輯手段,通過配發圖表、設計人物對話等方式制作出吸引眼球的效果;同時,在邊欄處,對次要新聞進行短閱讀化包裝,開設了“新聞速讀”“傾聽天下”“今日出鏡”“味道新聞”等欄目。這些欄目的編排,是編輯從每日的數十條新聞中篩選、提煉出的,力求更符合今日讀者的閱讀習慣。
除了搶時間發報道,編輯還需要尊重新媒體傳播的自有規律,做到報紙和客戶端APP報道語態的切換。“邊游泳邊學習”時,一波波問題迎面打來:什么內容閱讀量高?標題是虛點兒好還是實點兒好?……這些都是紙媒編輯不熟悉、不掌握的。掌握新規律無捷徑,邊推送邊摸索,不斷思考總結,不斷分析做對和做錯的原因,才能磨礪出“水性”。與此同時,還要尊重那些仍停留在受眾文化中的群體特別是老年群體的需求與文化特質,減少文化性“數字鴻溝”,以分眾化服務增加文化的兼容性。
對于只有“七八條槍”的隊伍來說,《北京晚報》天下新聞部的工作量可謂翻番,在完成當日版面報道的同時,增加了“馬上報”的任務,壓力陡升。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天下新聞部的同事們更是戰勝種種困難,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基礎上堅持到崗,和記者配合,打響全球戰“疫”。
結語
在此篇文章寫成的時間段,中國疫情已經被有效控制,而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數仍在持續增長,但正如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所說,只要全世界各國政府都積極行動起來,執行嚴格的防控措施,疫情是可控的。當下,人們所能和所要做的,就是不失信心、科學抗疫。
從媒體融合實踐中可以看出,有好內容沒有好平臺,難以被人看到;有好平臺而無好內容,同樣無法立足。主流媒體只有將優質內容加上優質平臺,才能夠最大化地實現價值增長,保證傳播效果更廣、更深入。面對未知大于已知的互聯網和新媒體發展,身處變革陣地的最前線,紙媒編輯需要在習總書記全媒體思想指導下,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以主流媒體人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守正創新,融合求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助力。
[1]毛穎穎.“流量”時代黨報評論守正創新的實踐思考——以北京日報“長安觀察”融合實踐為例[J].新聞與寫作,2019(11):87-90.
[2]欒軼玫,張雅琦.新冠肺炎疫情報道中的信息呈現與媒體表現[J].新聞戰線,2020(3):12-15.
作者簡介:金靜(1978-),女,北京,北京晚報天下新聞部主任編輯,從事國際新聞責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