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映紅
【摘要】作文是運用語言文字來表情達意。小學習作就是小學生對其所學或掌握的語言進行訓練的一種方式,也是學生學會表達自我思維的途徑。因此,出色完成小學生的習作教學任務是很有必要和意義的。寫作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技巧要求較高。這啟示我們,在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習作教學;小練筆;思維能力
課程材料指出,習作教學要訓練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做到“文以載道”,而這正是習作教學的終極目標。筆者從思維能力訓練結合具體實例,談談個人的淺見。
一、借助小練筆,促進思維發展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最核心的詞語就是“語言文字的運用”,聽、說、讀、寫都是“語用”的體現。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有意識地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多樣化的課堂練習,注重讀寫結合,根據學生心理年齡的特征,營造寬松的讀寫氛圍,讓學生自由表達。例如,教學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臘八粥》時,筆者重視課后的小練筆,從而讓學生對本單元語文要素的掌握更加深刻。還有《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小練筆,筆者又讓學生仿照文中的寫法,試著用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從而掌握單元語文要素。通過訓練,讓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如何表達自我思維,培養學生隨時隨處提筆習作,記錄生活的好習慣。
引導學生運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充分讀書,談讀書感悟,談讀書心得,從而充分喚起他們的認知體驗、更好地理解課文。同時也讓他們慢慢了解單元習作的重點。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加強習作指導,降低習作難度,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表述能力。
二、打破定勢,培養創新意識
寫作是表現與創造能力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在語文的聽、說、讀、寫等諸多表達方式中屬于比較高級的表法方式,需要以其他表達方式為基礎。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歷較簡單,他們的思維方式大多都是固定在一個特定的、較小的范圍,故小學生的心理能力發展還需要提高。面對繁多的作文題目,要么無話可說,要么千篇一律,要么內容空洞。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打破傳統常規思維的束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尤為關鍵。而大膽創新,從題目的相反方向出發,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往往能更容易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例如,狗拿耗子值得提倡。耗子是有害生物,常常咬壞管道,狗看不慣耗子而助人為樂,有什么可指責的?非要說成“多管閑事”?黃蜂會蜇人,讓人害怕,但也可以贊美它們敢于自衛、不畏強權的精神。
1.鼓勵自由表達和自由寫作
寫作是一個創造性的活動,學生有著自己的世界觀與人生觀,教師要為學生的寫作創設一些有利的條件,而不是條條框框固化了學生活躍的思維。讓學生大膽思考,摒棄束縛,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在學生創作過程中教師應愛護童心童趣,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挑剔他們。例如,教學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習作《心愿》,筆者先讓學生把自己的心愿寫在紙上并要求貼在許愿墻上,然后讓學生自由地說說出自己的心愿,并探究是什么原因使他們有了這樣美好的愿望,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心愿,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文可寫。
2.鼓勵題材創新和結構創新
在作文教學中實施創新的教育,不能把創新教育當作單純的訓練技藝,而是要以培養創新精神為目的。首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觀點,破除先入為主的想法。只有在平時多關注社會,多關注生活,熱愛、感受生活,才會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其次在寫作過程中,應審清寫作要求,抓住關鍵信息。可以運用哪些題材?哪些題材能更好地表達文章主題?學生要深思熟慮后,再謀篇布局。
一篇好的習作,缺不了好的素材,也離不開好的結構。例如,在教學中,筆者遇到一位經歷豐富的學生,她的作文結構勢合形離。習作里的好素材不應該是一盤散沙,而應該是有巧妙的布局,讓文章渾然一體,只有把材料組織精巧,才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就像一位成熟的工匠,要想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只有把一個個部件有機地連接起來,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三、互評自改,提高習作能力
作文是靠寫出來的,這是無可辯駁的。因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意識,讓學生養成寫作習慣。諺語說:“讀十遍不如做一遍。”于是,筆者讓學生堅持每周必寫一篇大作文,天天寫日記、寫隨筆,利用課內課外練詞練句練段練篇,隨時隨地練習寫作,反復練習,讓學生形成好習慣,寫作積極性逐步提高,畏難情緒慢慢消除。
好文章都是頻繁修改出來的。作文水平的提高離不開批改,更離不開學生互評自改,只有這樣作文才會提升到一個新水平。尤其是小學生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整理,更是較快提高習作水平的捷徑。讓學生當“老師”,去評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逐步把費力不討好的教師包辦全批全改轉向在教師指導下互批自改,讓作文批改成為一種心靈的溝通,成為連接師生的紐帶。這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有較大的幫助。因為學生都有自尊心和表現欲望,如果在評改別人作文時發現不了問題,提不出自己的修改意見,總覺得不好意思,這就促使他們多思多練,作文水平也就在無形中提高了。另一方面,通過學生互評自改作文,也可以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還可以培養學生們團結互助的精神。
在語文習作教學實踐中,筆者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要引導學生放開手腳去寫,大膽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著力激發學生習作動機,消除對習作的畏難情緒。優化習作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一個大課題,也是筆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溫儒敏,陳先云.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