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飛
◆摘? 要:在低年級小學階段是學生積累知識,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關鍵時期,而語文教學正是拓展低年級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與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如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既要注重閱讀教學的質量,還要在閱讀教學過程當中時時的去引導學生去書寫,并且基于所學的知識進行拓展性寫作,以此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寫作意識。閱讀是一種新的語文學科閱讀教學方法,在語文學科當中運用有助于學生寫作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逐步分析閱讀教學中小學低年學生的寫作意識培養策略。
◆關鍵詞:閱讀;小學;寫作能力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重要一部分,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只顧閱讀知識、閱讀技巧的享受,以至于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停留在淺層面,而并未真正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文章當中潛藏的語文文化,進而無法提升寫作意識與寫作能力。由此,教師在閱讀教學當中應該有效地改善過去閱讀教學,應該加強建立各篇章之間聯系性,并且引領學生主動去閱讀,讓學生的理解能力能夠在閱讀當中逐步的加強,從而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進而增強學生寫作意識。
一、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現狀
目前我國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許多教師為了拉教學進度,所以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當中采用的模式比較單一,比如很多教師就是采用一問一答的教學方式,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教師不可能顧及每個學生。尤其這樣的方式也不夠深入講解,所以學生也并未在課堂上深入的去理解文章,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自主的深入的學習,也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主動的去思考,這樣的學習模式無疑把學生置于被動的狀態,讓學生的學習效率較為低下。其二,許多教師對于語文閱讀教學的理解存在偏頗,大部分教師只是把閱讀當作課文知識來講接,缺少對學生閱讀方面的指導,導致許多學生并未深入對閱讀內容進行思考。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未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文字表面挖掘文章當中隱藏的情感,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深入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寫作意識。
二、閱讀教學中小學低年級學生寫作意識培養策略
(一)創設閱讀情境,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能夠融入到閱讀之中,是小學語文教師的重點工作,但是在其中教師更應該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寫作意識與能力。基于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當中應該要創作閱讀情境,讓小學低年級學生能夠真正地愛上閱讀,進而為學生的寫作打下基礎。首先,教師要注重班級的物質文化建設,專門設立圖書角,每周為學生更新書目,營造和諧濃厚的書香氛圍。其次,教師要打造一個和諧開放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不要否定學生對書目的興趣。無論小學低年級學生選擇什么類型的書,教師都應該給予鼓勵并且引導,而不是去打擊學生。最后,教師應該活躍課堂的氛圍,激發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參與到閱讀當中,能夠自發的去閱讀,進而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愿意寫。
(二)基于閱讀內容,引導學生思考
閱讀需要教師留足時間,給小學低年級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思考當中融入閱讀之中,以此逐漸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進而使學生在寫作時有內容寫。但在實際閱讀教學過程當中,大部分語文教師會將語文課分析得過于透徹,并未提供給小學低年級學生未解決的問題,學生自主閱讀并未真正解決問題。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巧用問題情境逐步引發小學低年級學生思考,并且留夠時間讓學生抓住重點,進行分析,再讓學生選擇材料進行閱讀,以此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例如,教師在引領學生閱讀“小蝌蚪找媽媽”時,由于小學生對故事特別感興趣,由此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就可以初步把握本課的教學內容為引導學生了解故事,并且激發學生對不同故事進行感受。在上課之時,教師可以首先引領學生對課文當中的一些簡單的字詞作分析,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覺到故事閱讀的學習比其他閱讀內容更有趣,從而增加學生的興趣。隨后,教師在借助文本讓學生感受故事,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在課堂上記得字詞,而且還在慢慢的探討當中喜歡上了故事閱讀。當學生對故事感興趣時,教師就可以帶來一系列的神話故事,比如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神話故事進行續寫,從而讓小學語文閱讀課變為一系列神話故事的續寫課,讓學生基于自己的興趣發現故事的魅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意識。
(三)基于閱讀,建立文章聯系
教師在運用閱讀時一定要基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實現提升,讓小學低年級學生認識到文章內容當中所蘊含的情感哲理,這樣才能夠促進小學低年級學生更深層次的閱讀。其次,在閱讀過程當中要幫助學生建立不同文章的連續性,突出文章當中的有機聯系,能夠讓學生對一系列文章產生興趣,從而讓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量和水平都得到質的提升,進而促進其寫作意識與水平。例如,教師在與學生閱讀“曹沖稱象”時,當學生對曹沖稱象之事討論紛紛時,教師可以有效的插入“亡羊補牢”,“揠苗助長”的文章。這些文章具有內在聯系性,都是通過事例講述一些哲學智慧,教師應該適時地進行應用。“曹沖稱象,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懂得變通。那現在我們走出曹沖稱象,去看看亡羊補牢,揠苗助長,給我們帶來了些什么?”讓學生走出閱讀的舒適區走進更廣闊的天堂,促進學生閱讀認知的提升,讓學生發現不同文章當中的連續性,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進而使其在寫作時將閱讀的不同文章應用于寫作當中。
三、結束語
簡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本就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尤其是在閱讀指導理念下,更是打開了新的紀元。教師借助多元化合理手段,逐漸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讀寫興趣,不斷在閱讀中整合對比,分析積累寫作素材,從而切實促進學生的習作意識,啟迪智慧。
參考文獻
[1]曹家虹.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中培養學生寫作意識的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8):122.
[2]陳倩娟.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中培養學生寫作意識的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0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