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生環
(甘肅省酒泉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 甘肅 酒泉 735000)
現代人的生活習慣發生了較大的改變,由于工作、生活壓力加大,許多青年人都處于亞健康狀態[1]。有研究顯示,自2002 年起,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一直在上升,并且呈低齡化趨勢發展[2]。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較高,對于青年患者來說,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工作類型也將受到影響,給社會和家庭帶來負擔。因此,臨床逐漸加大對青年群體發病急性心肌梗死的關注度,充分探究青年人發病的危險因素,以便提出防控措施,降低發病率,改善預后。本文選取29 例年齡未超過45 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對其發病原因和臨床特征進行分析,針對性提出建議,具體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12 月期間,本院心內科收治的29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為青年 群體。經診斷符合《中國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3]中的診斷標準。其中男性患者21 例,女性患者8 例。患者年齡20 ~45 歲,平均(34.54±6.58)歲。
納入經臨床診斷符合診斷標準;年齡≥18 歲,≤45 歲;意識正常;同意參加研究;治療依從性好;排除中途退出研究者。
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規檢查,包括血常規、冠脈造影、心電圖和超聲檢查。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必要時采用介入手術治療。詳細記錄患者臨床資料為研究做好齊全資料準備,包括患者吸煙飲酒史、疾病合并情況、家族疾病史等。觀察患者脂蛋白膽固醇是否在2.7mmol/L ~3.4mmol/L 區間范圍,計算患者BMI 指數。通過冠狀動脈造影觀察患者冠脈病變情況,將狹窄超過70.0% 視為血管狹窄,記錄單支、雙支和三支病變情況。
(1)分析患者發病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齡、冠心病家族史、心絞痛史、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高血脂癥以及吸煙、飲酒史,(2)觀察青年患者冠狀動脈病變情況,包括單支、雙支和三支的比例。
影響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險因素比重從高到低分別為吸煙史(75.86%)、男性(72.41%)、家族冠心病史(68.96%)和高膽固醇血癥(65.51%),見表1。

表1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病的危險因素分析[n(%)]
患者冠狀動脈病變類型主要是單支病變(65.51%),其次為雙支病變20.68%,三支病變13.79%,見表2。

表2 冠狀動脈病變類型對比[n(%)]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發病原因是由于多種因素導致,與人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結構、遺傳因素和運動勞動情況有關。現代青年吸煙、飲食不健康、運動量少、熬夜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在上升,并在青年群體中逐漸普遍[4]。張慧英等人在研究中指出,性別是該病發病的危險因素可能與男性壓力、工作強度、精神緊張和吸煙量較大等原因密切相關。吸煙史是影響該病的另一主要危險因素,患者吸煙持續時間在6個月以上,5 支或以上/d 視為吸煙,香煙中的尼古丁可通過促進血管收縮,激活交感神經、引起炎性反應,加強血小板聚集,促進血管狹窄發生。本次研究表示,吸煙、性別是導致青年群體急性心肌梗死的最為突出危險因素,并且65.51% 的患者屬于單支冠脈病變。
綜上,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是男性、長期吸煙、膽固醇高血脂并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是青年時期發病的高風險因素,冠脈病變以單支為主,發現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特征和發病風險因素,加強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