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靈芝 呂桂芬(通訊作者)
(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肛腸外科 上海 200433)
由于不良的飲食結構和紊亂的生活習慣和高遺傳表達導致結直腸癌發病率不斷上升且已經成為除了肺癌和胃癌之外的第三大常見惡性腫瘤[1],而小切口微創術在結直腸腫瘤的治療中切口小,一般2 ~4cm,對腹腔臟器的損傷較低,術后臟器粘連發生率低,同時愈合時間較短;術后切口疤痕小,是目前結直腸腫瘤手術的首選。快速康復護理主要是指在圍術期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以弱化患者的手術應激反應,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大幅度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2]。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快速康復護理在小切口結直腸腫瘤術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 年7 月—2018 年7 月期間于我院肛腸外科實施小切口結直腸腫瘤根治術的患者112 例作為本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6 例。納入標準:(1)臨床確診為結直腸腫瘤者;(2)無手術禁忌癥;(3)無呼吸、循環以及血液系統疾患;排除標準:(1)患者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2)依從性較差者;(3)BMI >30 的患者。研究組男33 例,女性23 例,病程0.5 ~2 年,平均病程(1.5±0.3)年;結腸腫瘤27 例,直腸腫瘤29 例;年齡35 ~72 歲,平均年齡(50.2±1.2)歲。對照組男35 例,女性21 例,病程0.5 ~2.5 年,平均病程(1.6±0.2)年;結腸腫瘤33 例,直腸腫瘤23 例;年齡33 ~71 歲,平均年齡(50.1±1.0)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以及腫瘤分類等一般情況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采取小切口腫瘤切除術,對照組患者常規圍術期護理,研究組采取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快速康復護理模式,具體方法如下:
結直腸手術常規術前禁食12h,禁水8h,以免發生反流、誤吸等。麻醉后蘇醒的患者,可以進少量溫水,術后24 小時,排氣后腸道功能恢復時才可進食清淡食物,形式以流質- 半流質- 全食模式漸變,可以適當鼓勵患者進食,或者采取腸內營養等方式幫助患者攝取能量,提升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
而快速康復護理模式中護理人員采取疼痛視覺模擬評分系統進行疼痛評估,針對評估結果分出輕、中、重度,對于疼痛程度較輕患者通過聽輕音樂或者觀看娛樂節目,而對于疼痛程度較重患者需要臨床藥物干預,目前有研究采取多模式鎮痛,以非甾體類抗炎藥作為基礎用藥。
考慮早期下床活動,但必須家屬或者護理人員攙扶,避免二次受傷,通常訓練頻率為每天5次左右,每次時間30分鐘即可。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各項指標包括術后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住院時間、術后下床時間、術后進食時間;同時研究通過自制問卷調查表來評價護理滿意度。滿意度=(滿意+ 一般)例數/ 總例數×100%。
采用SPSS16.0 的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對護理滿意度等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對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并用(±s)表示,且當P<0.05 時具有統計學差異。
對照組患者的術后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住院時間、術后下床時間、術后進食時間均顯著長于研究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詳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術后各項指標對比表(±s,d)

表1 兩組患者的術后各項指標對比表(±s,d)
分組 n 術后排氣時間術后排便時間住院時間術后下床時間術后進食時間研究組 56 3.04±0.53 3.41±0.41 9.21±1.48 2.51±0.42 2.54±0.42對照組 56 3.67±0.67 3.98±0.34 11.43±1.71 3.56±0.39 3.78±0.34 t - 5.519 8.008 7.346 13.709 17.172 P - <0.05 <0.05 <0.05 <0.05 <0.05
兩組患者的圍術期護理滿意度差異顯著,具體如表2。

表2 組間圍術期護理滿意度對比表[n(%)]
快速康復護理主要是指在患者的圍術期間,護理人員針對分散的單元性護理環節進行調整,整合為一個系統化的護理模塊,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患者術后各項并發癥的發生率[3],盡可能避免因手術護理而導致應激性創傷反應,從而達到提升療效,優化預后的目的。護理方案的確定需要綜合考慮患者在當前手術方式下可能出現的一系列生理心理變化,患者對于手術均具有害怕和恐懼心理,小切口手術同樣不例外,對于疾病的不了解,信心喪失,繼而均會出現焦慮和恐懼心理,而這樣不良的心理情緒必然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疏導十分必要[4],也是為順利手術打下堅實基礎。
疼痛作為各項手術的常見術后并發癥,需要臨床給與高度重視,人性化治療需要考慮患者的主觀感受,先進行疼痛評估,后再針對性的開展疼痛護理,既可以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也可以顯著優化護理效果,提升療效。而在飲食方面,在不同的術后時間段給予特定的飲食護理方案,提升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加速恢復進程[5]。對于術后的恢復訓練,通常采取量力而行的原則,鍛煉必須適宜自身狀況,健康、適度的鍛煉模式才是加速康復的優良途徑。
我們通過采取以上模式的快速康復護理,發現研究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如術后排氣、排便時間、住院時間、術后下床時間、術后進食時間等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可見研究組采取的上述快速康復護理模式對于加快患者術后恢復具有顯著效果。同時組間護理滿意度對比差異顯著,這對于當前醫患關系如此緊張的局面是具有積極作用的,此外,張潔[6]等研究同樣發現快速康復護理對于結直腸腫瘤切除術后患者的恢復具有積極作用,護理滿意度顯著提升,與本研究結果較為一致。
針對小切口結直腸腫瘤切除術后患者采取針對性的快速康復護理,強化了心理、飲食、疼痛、導管護理以及功能鍛煉等方面,產生了正面效果,尤其在小切口手術已經改善病患各指標的基礎上,快速康復護理進一步改善了圍術期護理滿意度以及術后生活質量,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