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勤燕
【摘要】良好的幼兒園環境,能夠開發幼兒的智能,促進幼兒向個性協調的方向發展,而基于開放教育理念下開展幼兒園環境的創設,能夠為幼兒們創造相對較好的環境,讓幼兒在幼兒園當中感受到快樂,在快樂當中獲得知識、經驗以及技能,成為興趣愛好廣泛、健康,同時又有良好生活習慣的現代兒童。本文依托開放教育理念,結合國內外的一些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經驗,思考了如何進行高質量的環境創設,并重點在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兩個方面做出了討論,僅供參考。
【關鍵詞】開放教育理念? 幼兒園? 環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0)30-0077-02
前言
社會經濟的發展讓學前教育變得更加重要,因為一個人的創造潛能和智力,在學前這一時期的開發和引導尤為關鍵,因此要通過全方位的科學培養,設置與時俱進的培養目標和課程,這樣才會符合時代的理念。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以下簡稱環創)地位高,在幼兒園指導綱要中非常明確,而幼兒園環創,必須要依托幼兒的學習生活來創造,即幼兒園的環境是幼兒的環境。在開放教育理念下,幼兒園的環創必須要以幼兒為中心,突出開放性環境的建設,采取因材施教的靈活教學模式,符合當前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幼兒園的發展趨勢也會變得更加多樣化。
一、開放教育理念的概述
開放教育理念是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當時因為戰爭使得學校被迫疏散到鄉下,因此教學過程就沒有固定的形式,使得教師和幼兒的相處時間增多。戰爭結束之后,學生也恢復到教室去上課,但是方式不同,使得有部分學生難以適應。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也發現了開放形式的教育方式,有非常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決定推行這一方式,這就是開放教育理念的源頭。到了20世紀60年代,這一理念開始流傳到美國,引起了廣泛的熱潮。這時候主張以幼兒需求和興趣來展開幼兒園環境的設計,讓幼兒能夠在開放性的環境下,激發他們獨立的自我學習動機。另外開放教育理念其實是一種創新,也就是將幼兒教育當中的環境因素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在教學過程當中更加注重幼兒的個性培養,讓他們向更加全面的方向發展。總而言之,這一教學理念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以幼兒為中心,要強調幼兒環境在建設過程當中具有開放性。
二、幼兒園環創
(一)物質環境創設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以及常規要求等都必須要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活動。在開放教育理念下幼兒園環創應當堅持開放性這一原則,讓幼兒在開放的環境中發展。因此幼兒園環創必須要創造一個合適的、自由開放的、豐富多變的物質活動空間。比如在幼兒園的空間布局當中可以參考國外幼兒園的空間格局,例如扎果扎幼兒園,在空間布局上整體上呈現開放的結構,建筑內外部是結合在一起的,并且中心區域的建筑融入到了自然當中,塑造了自然的游樂場,長青的植物、天然的草坪以及落葉喬木共同打造四時不同的大自然環境。室內空間寬敞,同時運用紋理、顏色鮮明的飾面材料將室內空間劃分出明顯的區域。在開放教育理念下一個寬闊的室內空間,會有多個開放的不同學區,沒有固定的桌椅,但有流暢的活動線,幼兒可以在這樣開放的空間自由探索,也可以組合多種學習活動來支持幼兒的探索。
國內的情況稍微不同,不管是已經存在的幼兒園,還是新規劃的幼兒園,空間布局都比較大,但是卻沒有多少幼兒活動的場地,在環創上一般都是利用現成的資源來進行改造。例如某幼兒園本身園區面積比較大,但是可供幼兒活動的場地卻比較有限,室外主要就是操場,為此,該園組織教師對園區進行了分析,并廣泛地和在園幼兒進行交流,從幼兒口中尋找答案,起初只是一個念想,沒想到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從在園幼兒口中得到很多靈感,如在園區的一個小樹林中搭建了陽光房,用于存放一些小型器械,并且在周邊增添了很多植物架。修建沙水池、野戰營等各種開放性的、原生態的場地,滿足幼兒體育鍛煉、交往、探究等多元需求。
(二)精神環境創設
首先在創設精神環境時,要營造開放性的氛圍。因為開放教育理念以幼兒為主體,強調環境創設的作用,從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來看,有限的空間要能夠引導幼兒展開游戲和活動,但僅僅游戲或活動并不是幼兒園教育的意義,環創是為了給幼兒提供合適的活動場地,而要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就必須要利用游戲和活動。但游戲和活動必須要有開放的精神環境來引領幼兒。開放的精神環境是讓幼教和幼兒,幼兒與幼兒在各項游戲、活動中和諧溝通,平等相處的一個氛圍,在這一氛圍中幼兒會逐步形成良好的社會人際關系,這有助于提升幼兒的安全感、信任感,促進幼兒積極品格的形成,發展自信、自尊。
因此,可以考慮打造多層次的開放交際空間,在環創中要首先考慮幼兒的交際需求,創造出支持不同年齡幼兒多層次交際的空間。例如日本埼玉縣在規劃幼兒園時,考慮到幼兒數量的降低,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銜接不太緊密,在環創上就充分考慮了人和人之間的交際,在學區的規劃中反復推敲,以增加孩子們接觸別人的機會。對于國內幼兒園來說,借鑒國外的經驗,可以在幼兒園的中心區域比如一些大型的游樂設施周邊設置開放式的交際空間,在室內外銜接處設置一些半開放的活動空間,便于兒童之間的觀察,當然一些區域也應當保留一些私密空間,方便幼兒獨處、休息。也就是說封閉空間設置也不要忽略,盡管它并不會為幼兒提供交往的功能,但是這樣的私密空間是在幼兒獨處休息時也會用到的,因為在幼兒園當中有一部分幼兒可能會比較害羞,或者是偶爾沮喪,他們需要獨處時間,而在這種封閉空間的設置時,要注意賦予觀望的功能。因為幼兒可能被其他空間的活動吸引,這樣就可以第一時間進行交流。與此同時,這種封閉空間的設置,能夠讓幼兒快速地了解活動,并且選擇參與其中。
(三)將幼兒及其作品融入環境
幼兒園每次開展的活動幼兒一般都會參與,而他們創作的作品都是他們智慧的結晶,因此在開放教育理念下進行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時候,要能夠根據幼兒活動的作品類型設計出不同風格的版面,將幼兒們完成的作品貼上標志并粘貼在合適的位置。比如在作品《太陽花》的制作當中,教師先可以示范,用紙板制作樹木的樹干,然后再用彩色的卡紙做出其他的動物,并引導孩子們將動物放在樹木的周圍,這樣的一幅作品就會凝聚全體幼兒的智慧。當作品完成之后,幼兒能夠獲得滿足感,會非常興奮,并且主動和其他人談論,這在不知不覺當中能夠更好地讓他們融入集體。與此同時,全體幼兒的參與,讓活動變得更加有趣,不僅展示了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能夠看到其他人的不同之處。教師還可以在家長接送幼兒的期間,引導幼兒向家長訴說,家長們看到幼兒的進步,也會感到非常地高興。由此可見,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版面環境也能夠成為家長和幼兒園之間的聯系介質,這一介質的存在能夠拉近家長和幼兒園之間的關系,這也便于幼兒園后續的各項工作開展,因為能夠獲得家長的支持。而在創設版面環境時,教師必須要注意這一環境的主體是幼兒的作品,教師的創意只能夠作為輔助,也就是說幫幼兒的作品畫龍點睛。其實幼兒是會說話的,他們會受到環境的直接刺激,積累豐富的直接經驗,還會主動地和環境互動,讓環境更加豐富和多樣化,因此當幼兒的作品放在教室里,就能夠讓幼兒隨時隨地感受到教師的溫馨與親切。
(四)注重環境的變化和動靜交替
季節和時令的不同會讓周圍的環境產生變化,所以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也要能夠通過環境的更換,讓幼兒感受到季節和時令的變化。比如在春天可以開展戶外活動,讓幼兒身臨其境感受到春天的活力,然后再進行制作活動,那么幼兒就可以根據自己感官感受到的進行創作。再比如夏天的荷花盛放、蟬聲鳴鳴,秋天的落葉飄飄、碩果累累,冬天的皚皚白雪、一片蒼茫。由此可以看出季節的不同周遭的環境是有巨大的變化,因此在幼兒園環境創設時,要能夠突出季節的特征變化,并在此基礎之上讓幼兒創作一些帶有季節特征的作品,因為他們的親手制作能夠讓體驗變得更加深刻。而環境的動靜交替則意味著在控制版面時,可以將現實生活與之聯系。比如以春天為主題,可以讓幼兒學習種植豆芽,教師要每天提醒幼兒記錄豆芽的成長情況。而在夏天蝌蚪是比較多的,因此教師就可以讓幼兒觀察蝌蚪在變成青蛙時,是先長后腿還是先長前腿?最終變成青蛙后,蝌蚪的尾巴還在不在?通過設置這些問題,讓幼兒主動去觀察,這可以給予幼兒充分感知客觀世界的機會。另外,環境的動靜交替,能夠讓幼兒從環境當中汲取“養分”,也就是說所創設的環境能夠通過與材料的交互作用,讓幼兒逐步認識周遭的客觀世界,并能夠掌握解決問題的辦法,還能夠通過自己的觀察學會如何思考和表達。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其實已經體驗到了探究過程具有的樂趣、即使其中包含著些許艱辛,但是他們并不會退縮,進而培養了幼兒正確的三觀。
(五)環境創設生活化
在開放教育理念下創設幼兒園的環境,要能夠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并投放與所開展主題相符合的材料。材料的選取要科學合理,最好是選擇幼兒在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同時也是他們比較感興趣的內容,這能夠滿足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比如在學習科學時,可以為幼兒選擇具有現代氣息的玩具,因為幼兒年齡較小,對科學的概念比較模糊,而玩具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很容易讓他們產生探究的欲望。總而言之,教師要能夠抓住一切的引導機會,來激發好奇心比較強烈的幼兒,只有幼兒親自探究才能夠發現快樂,如果幼兒在探究過程當中一味地盲目,教師不能給予錯誤的觀念,而是要及時地引導。
三、開放教育理念下的幼兒園環創思考
在開放教育理念下,幼兒園的環創,根本目的是為了提供給幼兒自由探索的空間。在環創當中應當盡可能地讓幼兒參與進來,只有幼兒參與進來,環創才有意義,環創實際是一個育人的環節,可以為幼兒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幼兒可以在同環境的對話中接受到教育,同時也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如同上文提供的案例,本質就是讓幼兒參與到園區改造當中,這樣營造出來的環境更適合幼兒的需求。
當然有了環境只是一個前提,在幼兒園的日常教育活動中,應當要根據環境思考游戲、活動該如何展開,幼教要去思考如何才能把環境充分地利用起來,如何才能在環境當中把游戲玩得有價值。為了更好地組織游戲活動,在園教師應一起策劃,并充分考慮幼兒自身的需求。同樣以上文中提到的幼兒園為例。由于在園區改造上,在園幼兒出了很大的力氣,在設計游戲活動時,教師組織幼兒去場地上玩一玩看一看,由此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野戰營、棕櫚驛站等充滿趣味和原生態的兒童活動場地。簡而言之游戲活動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應廣泛地收集幼兒自己的一些看法,不管幼兒的看法是否異想天開,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都需要經過嚴肅的論證以后來考慮是不是能夠實現,怎么實現等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幼兒園教育中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資源,環創不僅僅是為了向幼兒傳授簡單易懂的一些知識,更是為了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在實踐當中應當以幼兒為主,秉持開放教育理念,在環創中讓幼兒參與進來,創造適合幼兒需求的環境。
參考文獻:
[1]謝芬蓮.我國幼兒園環境創設研究述評[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123-127.
[2]劉艷文.與開放教育理念相適應的教育建筑空間設計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11).
[3]但菲,劉笑男.開放教育理念下的幼兒園環境創設[J]. 遼寧教育, 2017(22):71-73.
[4]張云.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實踐與思考[J].贏未來, 2018(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