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輝 龔迎迎
關鍵詞:農村基層黨組織;鄉村治理;挑戰;對策
中圖分類號:D267.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06 — 0050 — 04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鄉村治理能力提升。學界對鄉村治理體系中自治、法治、德治的關系及其機制建構做了較為充分的研究,對農村基層黨建在引領鄉村振興方面的意義有較為深入的探討,但對于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方面面臨的現實挑戰及其對策的研究尚少。本文從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領導核心地位出發,探討其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所面臨的現實困境,并給出較為可行的解決策略,試圖為思考當前農村基層黨組織鄉村治理能力提升路徑提供新的思考維度。
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目標實現離不開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能力提升。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行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1月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指出:“堅持黨管農村工作。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健全黨管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和黨內法規,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薄?〕2019年9月,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中指出,黨的農村工作必須“堅持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保證農村改革發展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薄?〕新時代,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3〕,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體系中的領導核心地位,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鄉村治理能力。
農村基層黨組織只有有效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才能有效應對新時代農村地區的新矛盾。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3〕。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居民的收入來源、收入結構以及與城鎮居民收入增長比例也發生了變化。根據國家統計局官網公布的數據,2019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5240元,增長9.4%;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5240元,增長9.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1.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78下降至2.75,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4〕。新時代,我國農村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現多樣化的特點,如何應對農村居民的新需求,解決鄉村治理的新矛盾,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應對的問題。因此,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就成了新時代賦予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新任務。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不足造成的組織力危機的一大顯著表現是富人治村現象的泛濫。任何一個治理主體的功能被無限制地擴大,或者各個治理主體之間的關系構建不符合新時代我國鄉村治理的鄉情實際,都會導致各種問題。有學者經過調查分析認為,在目前村支委與村委會選舉的過程中,出現了“黨員身份的貨幣化”現象,某城郊村村支書為了競選成功竟然花費了200余萬元〔5〕。在很多情況下,“富人當村干部具有必然性,甚至可以說富人治村是不可逆的”〔6〕,但是,毫無疑問,這種“去民主化”甚至是腐敗化的富人治村泛濫化的鄉村治理模式既不利于鄉村治理現代化的推進,也不利于基層民主政治的發展。
農村基層黨組織自身建設的不足導致的組織力的提升困境,阻礙了其鄉村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因為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體系的構建,既需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結構與功能作用,還應當注重基層社會其他內生性資源與嵌入性資源的作用,否則,將容易造成基層治理結構與功能的“內卷化”發展〔7〕。因此,基層黨建的不足,必然影響農村基層黨組織鄉村治理之組織力的提升。
農村基層黨組織提升鄉村治理能力面臨的文化挑戰,首先是傳統文化中的落后成分的消極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包羅萬象,占其主要方面的精華部分不僅成為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氣節根基,更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相適應,繼續發揮著涵養國人品格的積極作用。但不可忽視的是,一些糟粕成分依然在當今社會,尤其是鄉村社會發揮著相當大的負面影響,農村居民法治意識相對較為淡薄、文化生活相對較為匱乏即是傳統文化中的落后成分影響下的具象表現。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必須要弘揚先進文化、摒棄落后文化,傳統文化中的落后成分給農村基層黨組織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帶來了挑戰。
另一方面,西方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文化在中國鄉村一定程度上的傳播也是農村基層黨組織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的一大障礙。正如速繼明所指出,思想領域的斗爭始終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艱巨任務,自由主義思想是社會主義思想領域的最大危害〔8〕。當今世界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交鋒,使得西方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文化思潮在中國的傳播頗具深度和廣度,廣大農村地區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這一思潮的影響。農村基層黨組織成員在自身的思想建設上面臨著西方扭曲價值觀的沖擊,從而給農村基層黨組織堅定文化方向和提升鄉村治理能力造成了價值挑戰。
農村基層黨組織鄉村治理機制的缺陷首先表現在形式主義的尚未根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在黨政工作中杜絕官僚主義與形式主義,并告誡全黨:“‘四風問題樹倒根存,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依然突出?!薄?〕在農村基層黨組織處理各項工作時,受到了來自各種較高層級職能部門的不同指示要求,可謂“上面前把錘,下面一根釘”,因此,要解決紛繁復雜的鄉村問題,“文山會?!爆F象難以杜絕,在此情況下,農村基層黨組織內部就更容易滋生形式主義之風,基層黨組織干部疲于應對繁重的工作任務之下,就有可能做“面子工程”以應對上級檢查。這就導致農村基層黨組織提升鄉村治理能力遭遇困境。
除此之外,農村基層黨組織也面臨著結構性治理機制失衡問題。在縱向結構層面,不少地方政府為完成如脫貧攻堅、生態改善等任務,對轄區各行政村派遣駐村干部以幫助各村自選的村委會解決各類鄉村問題。然而,駐村干部受上級政府指派而來,又沒有明確的政策文件限定其職能范圍,于是駐村干部和村民自選村委會之間的關系就難以得到明確認定,進行鄉村治理工作時也就容易使農村基層黨組織無法放開手腳,影響其鄉村治理能力的提高。在橫向結構方面,農村基層黨組織既要發揮黨的領導作用,又要保障群眾成為治理主體,這就容易造成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決斷性不足,而且群眾的個體利益與公共利益時常會有沖突,會影響代表群眾的黨員的公共事務決策思維,這就更加重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鄉村治理能力提升的難度。
隨著村民自治組織、社會組織、幫扶單位、企業等外來主體的介入,村黨支部在扶貧中的核心領導地位日漸式微,不少村黨支部疲于應付上級黨委政府的工作和項目安排,其主觀能動性很難發揮〔10〕。打鐵還需自身硬,農村基層黨組織加強自身建設,方能解決自身存在的某些影響辦事效率的因素,從而保障其鄉村治理能力的提升。
農村基層黨組織加強自身建設,提升鄉村治理領導力,首先就要處理好班子建設問題。當前,農村基層黨支部班子成員的思想政治素養和文化水平相對仍然較低,這是影響農村基層黨組織理解黨中央政策精神、科學正確處理各類復雜鄉村問題的一大障礙。有學者經調查指出,由于教育資源配置上的相對弱勢,農村基層黨員的政治文化素養亟待改善〔11〕。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經常主動開展各類學習性活動,并可以適當邀請該村所在縣市的黨校講師前來進行授課,以提高和加強黨員的思想政治素養與政策解讀能力。另一方面,也應當利用好人才,放心大膽地用好相對高水平思想文化知識,尤其是懂農業經濟的黨員,發揮好他們的專業水平,使他們的理論素養在實際的工作中轉化為實際成果,從而推動基層黨組織整體治理領導力的提升。
農村基層黨組織處理好黨群關系,明確工作方向、改善工作方法,也是加強自身建設、提升鄉村治理組織力的關鍵。農村基層黨組織扎根于農村群眾之中,日常工作與農村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杜絕官僚主義作風,行使好自己的服務型職能,明確自己的工作方向是實現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鄉村振興,以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解決各類復雜鄉村問題,方能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鄉村治理能力的提升。
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提升鄉村治理能力,認識好、發揮好、保障好村民群眾的治理主體作用是關鍵。鄉村治理的主要對象是鄉村公共事務問題以及鄉民公共利益問題,其受眾廣泛且繁雜,這使得鄉村治理必須對集體行動一致性的復雜性予以足夠關照?!?2〕十九屆四中全會也提出,要“健全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薄?3〕農村基層黨組織發揮群眾參與治理主體作用,是發揮好鄉村治理內生動力的必要之匙。
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更好發揮群眾參與治理主體作用,提升鄉村治理能力,首先是要保障好廣大農民的合法自治權利。一方面,要保障農民參與鄉村治理的自治權利。從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角度看,其法律保護的重點是通過法律形成的制度化的農民權利和價值體系,使群眾參與治理實現民主化、科學化、程序化。另一方面,要保障農民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黨外監督權利。農村基層黨組織想要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絕不能閉門造車、聽不見群眾的聲音,必須積極接受廣大農民的監督,并保障其監督權利的有效實現,才能既維護好廣大農民的合法監督權利,又避免自身“內卷化”發展。
農村基層黨組織發揮群眾參與治理主體作用,提升鄉村治理能力,還必須要創新村民自治參與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廣大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積極性。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要針對性地設計村民自治參與激勵機制,給與積極向村委會提供有用信息和意見的村民以適當的獎勵,以調動廣大村民的政治參與積極性。隨著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主體作用的有效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得到了來自群眾的工作支持與智力建議,鄉村治理能力的提升也就有了堅實的保障。
新鄉賢文化是新形勢下以新鄉賢為主體引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容支撐、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為目標指向的文化。充分發揮新鄉賢作用,對農村基層黨組織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具有關鍵意義。
農村基層黨組織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就要利用好新鄉賢的公信力與示范力。在解決村民之間沖突與糾紛方面,新鄉賢出于較高的威望和公信力,能夠幫助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調解更容易受到認可;在踐行鄉村優秀文化方面,新鄉賢做出了踐行鄉村優秀文化的模范示范作用,農村基層黨組織所必須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在新鄉賢處得到了踐行,這對其深化鄉村優秀文化建設、教育農民群眾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另一方面,健全新鄉賢統戰工作機制是農村基層黨組織更好發揮新鄉賢作用、強化黨對鄉村治理工作的領導核心地位的可行之路。新鄉賢的產生,通常依靠的是由下而上的群眾認可,農村基層黨組織應當給予被公認為是新鄉賢的人群以書面化的資格確認,以新鄉賢理事會、新鄉賢建議會等形式將新鄉賢群體組織起來,以更好發揮新鄉賢的影響合力。除此之外,新鄉賢統戰工作機制的核心必須是強調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新鄉賢工作中的領導核心地位,確保新鄉賢工作的政治方向的正確。農村基層黨組織通過各種方式,將新鄉賢有效組織起來,有利于鄉村治理能力的提升。
〔參 考 文 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8-02-05(001).
〔2〕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N〕.人民日報,2019-09-02(001).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001).
〔4〕方曉丹.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收入增長平穩 服務消費支出較快增長〔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910/t20191021_1704283.html,2019-10-21.
〔5〕袁松.富人治村:城鎮化進程中的鄉村權力結構轉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123.
〔6〕賀雪峰.治村〔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05.
〔7〕齊衛平,金江峰.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密度與功能密度——兼論基層黨組織組織力評估體系〔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1(06):23-28+174.
〔8〕速繼明.思想領域的斗爭始終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艱巨任務〔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9,(11):18-26+107.
〔9〕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求知,2019,(08):04-08.
〔10〕李卉,高正禮.精準扶貧中村黨支部功能的理論思考與實證考察〔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8,(04):102-108.
〔11〕范宏.農村基層黨員教育資源和機會配置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4.
〔12〕邢勤鋒,茍延峰.鄉村治理的復雜性與應對策略〔J〕.領導科學,2019,(06):38-41.
〔13〕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31.〔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