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佳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效能;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G25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06 — 0165 — 03
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靈魂,加強文化的引領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公民的思想覺悟和愛國情懷,可以有效提升公民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和保障。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就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作為公益文化服務的公共圖書館,在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和在決戰小康社會的今天,在文化建設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網絡時代的到來,對傳統的圖書館服務產生了較大的沖擊,這就要求公共圖書館服務必須緊跟時代的脈搏,順應讀者的需求,加快服務讀者業務的轉型和升級,有效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圖書館的文化服務價值,滿足公民對文化的需求。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為人民服務,堅持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持續發展。文化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文化強國的建設能夠引領時代進步的潮流,能夠代表人類文明未來的發展方向,能夠增強自身歷史文化的自信心,是我國國民生活質量全面提升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國家想要強大,就要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激發全民族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傳統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創新轉變為經濟社會資源,文化軟實力就會轉變為文化生產力,促使文化產業的大幅提高,而具有一定的社會競爭力,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精神文明的建設,在世界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引領潮流。公共圖書館利用它的場地設施、信息資源、文獻數據、網絡媒體等自身便利條件,為廣大讀者武裝頭腦、積累知識、掌握科技新技能、了解國內外發展狀態、搭建一個平臺,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奠定基礎。
文化素養是才智、能力、道德品質、身體體質的總稱。習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民族經歷幾千年的風霜,孕育出悠久的歷史,國家的發展壯大與國民的文化素養是分不開的,我國提出了“以科學文化素養為核心的教育改革”。不僅讓國民掀起了學習文化的浪潮,感受到文化的強大魅力,還提高了國民學習文化的參與度,激發了學習熱情,促進了國民素質的提升。公共圖書館以自身的公益性服務性質,可以為不同層次、不同能力水平的人提供學習成長的平臺,提升國民的文化素養,打造傳統文化精品,開拓自身的視野,增加與外界學習交流的機會,豐富自身的閱歷,提升自身的科技技能,能夠滿足國民整體文化素養的全面提升,進而逐步地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愛國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生于斯長于斯的深深情懷,是發自于心底的召喚。愛國情懷具有強大的凝聚力,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凝聚一體的精神動力,是中華兒女民族精神的核心。然而,愛國主義精神不是自發形成和傳承的,它需要不斷地培養和弘揚,尤其是當今社會外來文化的傳入,加強國民的愛國情懷教育尤為重要。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讓我們的國民了解國情、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了解祖國的發展歷程、了解勞動人民克服困難英勇奮戰,成為國家的主人,使我們的祖國逐步走向繁榮富強,增強民族自豪感。營造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氛圍,引導國民自覺地將愛國之情植根于心底,公共圖書館自身的服務性質,能夠滿足國民的多元化的求知需求,能夠及時掌握國內、國外的發展狀態,激發國民的愛國情懷,渴望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統一,實現中國夢。
進入新時代,人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手段也趨于多元化。但是公共圖書館還存在觀念陳舊,認為圖書管理是一個清閑、輕松養老的工作,每天在固有的模式中簡單地管理著藏書,機械地打理、分類、上架、修復破損,麻木地重復著繁瑣的工作,被動地服務于讀者,缺乏熱情的服務態度和先進的服務理念,使廣大讀者感到很不舒服,不愿意面對,甚至達到了厭煩的程度。公共圖書館的開發時間,每天都固定的幾個小時,其座位全部集中在一個大廳,逢有各種考試的時期,就會出現座位緊張的情況,占座、搶座等不文明的行為,對公共圖書館的正常工作受到影響。還有一些只能利用業余時間到圖書館查閱資料人員,往往都會錯過開放時間,錯過閱讀、查詢的資源,久而久之,就產生拒絕去圖書館的想法,人員的流失使公共圖書館失去了它的存在性。
管理人員每天工作中在固有的模式中,就公共圖書館來說,對讀者的咨詢服務工作基本涉及在信息傳達反饋的低級階段。 在圖書館中,能夠回答讀者最多的是衛生間怎么走、開閉館時間、借閱期限、手機能否充電、如何上網等重復的小問題占據三分之二,刊載的報道文章、廣告啟示、圖片公告、主題事件等占據三分之一,而對于需要專業咨詢的讀者,就不能及時給予幫助,例如:有人喜歡養生,就會長期關注健康養生方面的信息,有人喜歡理財,就會查閱財經方面的書刊和文獻資料,有人急需車、鉗、銑、刨專業書籍,而我們的管理人員對館內的藏書、文獻、信息資源掌握的并不全面,還有一些讀者愿意與喜歡同樣的群體之間交流探索,我們的管理人員不能及時整合、構建信息、融通資源,缺少與專業讀者的溝通,讓讀者浪費大量的時間,不能滿足各個階層的服務需求。久而久之,不能促進讀者的深度求知提升需求,進而淡化了去圖書館的欲望,促使大量人員杜絕再次走進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的資源分類不夠全面,種類不夠豐富,滿足不了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目前公共圖書館的藏書種類不夠全面,藏書資源覆蓋面較窄,信息資源匱乏,尤其是一些國外高尖端的期刊文獻等信息資源更是短缺。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公共圖書館普遍缺乏電子信息資源,缺少對電子書籍的有效利用,沒有發現讀者在網絡時代對電子書籍的渴求,對書籍載體的轉變,致使大量地信息資源無法全能地釋懷及有效地發揮出來,導致大量讀者的流失。
一個圖書館的好壞,不是以它的藏書種類、文獻數量來衡量的,主要是看它的利用率。當今社會是網絡普及時代,讀者獲取資源的途徑是多元化的,網絡媒體占據主導地位。圖書館的管理中,讀者的查詢還停留在老套的書本查閱中,厚重的資料拿取費力,繁瑣的借閱層序困擾著讀者,忽視了讀者需求載體的轉變,盡而致使信息的價值無法全能有效地提供出來,而導致大量的讀者離去。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提升和飛速發展,公共圖書館的管理人員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及時更新改變公益服務理念,本著以讀者為中心的個性化、專業化、資源管理發展理念,以快捷、準確地建立與讀者之間的相互交流的平臺,提高管理人員的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針對管理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學習,進行綜合性教育,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以提高,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公益事業。公共圖書館在公益服務方面,要突顯人性化的特點,圖書館的管理人員要服務熱情,態度友好,改變固有的傳統模式,轉變觀念,大膽創新,及時與讀者溝通,了解讀者所需信息資源的方向,在對讀者服務的過程中,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一句關切的話語,都能打破讀者與管理人員之間的屏障,縮短讀者與管理人員之間的距離,激發讀者的主觀能動性和閱讀的熱情,盡量滿足不同群體的求知欲,逐步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發揮公共圖書館的特性,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個良好的文化平臺,以促進圖書館工作的發展。
公共圖書館管理人員的技術能力,體現著這個圖書館的水平。管理人員直接面對的是我們的讀者,是來自不同群體、不同層次的,直接為其提供所需廣泛的數據信息資源的。在現代社會信息多元化、資源開放共享、信息廣泛傳播、技術廣泛應用的情況下,圖書館管理人員要跟上時代步伐,要轉變觀念、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提升自身的技術能力,主動掌握專業技能、構建知識結構、加強敏銳的信息判斷能力和信息意識,做好資深的資源整合和知識研究型咨詢服務工作,同時具備熟練的溝通技巧和成熟的心理素質,可以有效地解決讀者復雜的知識信息量大的問題,進而提高服務效率、服務能力、服務質量,能夠及時做好跟蹤和反饋,讓公共圖書館真正成為讀者求知道路上的堅強后盾。
公共圖書館必須發揮信息時代的技術優勢,完善資源信息,增加信息種類,擴大文獻數據范圍,推動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效率、促進服務效能。信息技術作用在圖書館的工作中,可以將原有的傳統的紙質導向轉變為移動化的電子信息,讓讀者隨時隨地了解自己所需書籍的在架借閱情況,及時地反饋動態信息,便于快速地獲取信息資源。
公共圖書館必須提高它的利用率,使其館內的信息資源被利用流通。圖書館可以發揮網絡媒體的優勢,引進先進的網絡設備,增加相應的服務系統,創建網絡媒體閱讀環境,這種網絡閱讀的新方式,能使讀者更為多元化的獲取信息資源,使讀者從傳統的、繁瑣的、笨重的、書本和資料中解脫出來,全身心地投入到動感的、立體的、直觀的3D電子化體驗中,隨時了解所需資料的動態反饋信息,促進信息資源的傳播于共享,實現信息資源的合理化均衡分配,以滿足不同層次和不同區域的讀者需求。同時也帶動了信息的收集、整理及高效整合,避免了信息資源的重復性和無效性,使圖書館信息的服務利用率顯著提升,服務效能得到充分地發揮。這種便捷地、服務性強的、技術優勢的有效運用將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發展的主流趨勢。
目前,我國的公共圖書館還不完善,還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公共圖書館是公益性服務單位,要緊跟信息時代的步伐,抓緊網絡媒體發展契機,不斷探索完善管理機制,更新服務理念,堅持以讀者為本,服務至上為基本原則,以滿足讀者信息資源為出發點,轉變觀念大膽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拓展服務新技能。同時也需要提升管理人員的自身修養,加大用戶信息資源的培訓力度,加強文獻數據的交流、咨詢、共享、指導工作,充分利用圖書館的信息資源與技術,為科學發展提供地保障。豐富管理人員的閱歷,開拓視野,更好地服務于讀者,為讀者營造舒適的學習環境、和諧的閱讀氛圍、貼心的人性化服務,滿足讀者個性化的需求,樹立良好的奉獻精神和服務精神,才能使公共圖書館與時俱進不斷地穩定發展。
〔參 考 文 獻〕
〔1〕邱芙蓉.“微時代”下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策略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09):17-18.
〔2〕歐陽智萍.微信公眾平臺在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中的價值與實踐〔J〕.黑河學刊,2019,(05):175-176.
〔3〕江山.基于多元文化體驗的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研究——以天津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9,(09):99-103.
〔4〕江玉梅,陳君.新時代高校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探析〔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9,(03):58-61.
〔5〕周宇麟,林燕飛.多元文化活動視角下公共圖書館社會化合作實踐探索〔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9,(04):60-64.
〔6〕趙釤宏.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轉變〔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10):122-123.
〔7〕林殷儒.人文服務理念如何在圖書館讀者服務中實現〔J〕.傳媒論壇.2019,(21):143,145.
〔8〕潘雪,陳雅.法治環境下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提升的路徑選擇〔J〕.圖書館,2018(07):5-9.
〔責任編輯:楊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