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珉 于慶偉

關鍵詞:南疆地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06 — 0088 — 03
精準脫貧是南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戰役,也是南疆地區面臨的最緊迫的任務。而鄉村振興對于南疆鞏固脫貧成果,實現南疆農村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協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二者相互支撐、有機銜接,不僅是現階段南疆地區農村工作的關鍵和核心任務,也是夯實脫貧攻堅成果、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
當前正處于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交匯期和銜接期,一方面脫貧攻堅戰收關在即,我們將歷史性解決中國絕對貧困問題;另一方面在消除絕對貧困的前提下,解決南疆地區農村發展滯后的問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農業現代化成為下一階段農村工作的重點內容。可以說,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是實現消除貧困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必須完成的兩大戰略任務,具有很強的內在聯系和承接關系。因此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理順其體制機制的內在聯系,才能高效配置農村各類資源,確保南疆四地州鄉村實現長效發展。
南疆四地州的脫貧工作是新疆脫貧攻堅戰的重中之重、堅中之堅、硬仗中的硬仗。在《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指出要緊盯目標任務、聚焦深度貧困,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目前南疆四地州還有10個未摘帽貧困縣、559個未退出村,自治區督戰到縣、地縣督戰到村、干部分包到戶,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戰”,堅決啃下最后的硬骨頭。〔1〕南疆四地州在 2020 年之前的主要任務就是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確保實現貧困家庭的穩定脫貧,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持續改善。隨著南疆大部分鄉鎮已經摘帽,對于已經脫貧退出的貧困縣工作重點是構建長效機制,鞏固和擴大脫貧成果,堅決防范返貧風險。
要科學把握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在短期和長期實現有機銜接的政策要求,針對南疆地區鄉村發展的短期和長期發展目標,分別制定不同的工作要點。〔2〕對于南疆地區來說,短期目標就是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長期目標是在消除絕對貧困的基礎上,實現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從根本上縮小城鄉差距,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以及農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隨著2020年的到來,在集中精力完成短期目標后,南疆地區將面臨長期的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長期任務。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積累了一系列有效的體制機制可以進一步完善運用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去,以免導致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政策斷層。脫貧攻堅工作重點在于農村貧困人口,而鄉村振興戰略則著眼于整個“三農”問題,所作用的范圍和對象明顯擴大。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需要充分考慮南疆農村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特殊性,避免急于求成和生搬硬套,對于二者的政策內容的側重點適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努力實現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體制機制、政策落實、人員配置等方面的有效銜接。
隨著2020年脫貧工作驗收在即,南疆地區面臨著較大的脫貧攻堅壓力,與此同時南疆農村基礎薄弱,“人、地、錢”三大鄉村振興關鍵要素活力不足,體制機制不完善,各地州所面臨的情況也有所差異,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難度較大。
南疆地區的貧困問題既包括物質資源等客觀因素的制約,還包括精神文化等主觀因素的影響。其中內在發展動力不足主要表現在“等靠要”思想普遍存在,受傳統觀念、自身眼界能力等方面的限制,當地農村人口缺乏開拓進取、自我發展的現代理念,這已然成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瓶頸問題。
南疆四地州擁有豐富的人口資源,南疆四地州2018年末總人口1035.03萬,占全疆比例的42%,并且南疆人口總體比較“年輕”,例如喀什地區18—59周歲的人口占地區總人口的56%,阿克蘇地區18—60周歲的人口占地區總人口的60.4%。人口年輕化是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個巨大優勢,但是如何把大量勞動力轉換成人力資源卻是南疆發展的一個困局。南疆地區長期存在著教育資源短缺、教育水平低下、輟學率高等問題,以阿克蘇地區為例,在識別出的貧困人口中,文盲或半文盲占貧困人口的10.29%;小學文化程度占46.10%;初中文化程度占38.99%。貧困人口受教育水平低,無法掌握國家通用語言,缺乏職業技能等問題都會阻礙貧困勞動力進入市場經濟的分工體系中,因此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難以在土地之外找到謀生之路,隨著人地矛盾緊張,容易陷入代際貧困的泥潭。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業生產加工產業鏈日益精細化。而南疆地區受地域性及傳統觀念的影響,依然保留著粗糙的家庭農耕方式和落后巴扎交易方式,現代化農業的生產和管理模式無法普及,傳統粗放的農業生產方式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還導致其在市場上競爭力低下。農產品多為原材料輸出,利潤低,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尤其近些年全國農產品全面過剩,對南疆農村家庭經濟沖擊較大。
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兩大抓手,也是當前農村工作的迫切要求。當前南疆地區大部分鄉村已經脫帽,但基礎仍然薄弱,實現穩定脫貧和長遠發展的基礎尚未穩固,返貧的隱患和苗頭仍值得高度警惕。
產業興旺不僅是鄉村振興之根,也是脫貧攻堅之基,更是防范“返貧”、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之源。〔3〕為此南疆地區高度重視對當地特色產業的培育與扶持,努力實現“產業興旺”與“產業扶貧”的同步發展。如阿克蘇地區是全國五大產棉區之一,但自身加工能力較弱,一直以棉花原材料供應為主,為了扶持本土優勢產業,阿克蘇地區引進江蘇聯發、浙江宏海等紡織企業,成立阿克蘇地區紡織工業城,目前已形成450萬錠紡錠,8000余萬件家紡服裝,1.2億米織布產能,建立起紡紗、印染、織布、家紡、服裝全產業鏈。如此不僅能拓寬當地棉花的加工途徑,穩定棉花市場,保障棉農的收益,還能為當地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
南疆地區水資源匱乏,生態環境脆弱,風沙災害頻發,嚴重制約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阿克蘇地區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的嚴峻形勢,長期把植樹造林、防風固沙、生態治理作為當地的戰略性工程。從1986年開始,歷經兩代人的艱辛努力,完成了阿克蘇河流域126.33萬畝以及渭干河流域107萬畝生態治理工程,空臺里克區域生態治理工程已完成植樹造林6萬畝,受益人口超過百萬。柯柯牙工程率先提出“以林養林”的運作模式,阿克蘇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干旱少雨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光照資源豐富,是理想的林果種植區。所以阿克蘇地區大力發展特色林果業,柯柯牙工程中80%是果林,15%是防護林。如今,整個阿克蘇地區形成了環塔里木盆地450萬畝優質果品生產基地,成為全國第一個“森林食品(林果類)生產示范基地”,綠色林果業已然上升為支柱產業之一。柯柯牙工程不僅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還為當地農民帶來了不菲的經濟效應,是荒漠化地區生態發展模式的典范。
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Theodore Schultz)提出了著名的“論人力資本投資”演說,他認為:“經濟發展主要取決于人的質量,而不是自然資源的豐痞或資本存量的多寡。”隨著自治區對南疆教育事業的重視,2019年阿克蘇地區全面落實“15年免費教育”,學前三年入園率100%。與此同時在基層大力推進“國語+技能+紀律+法律”培訓促就業工廠,2019年阿克蘇地區開展各類培訓74萬余人次,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22.04萬人次,大大提升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職業技能,為當地轉移勞動力,就業脫貧打下了基礎,
加強“五個認同”就是筑牢新疆長治久安和社會穩定的基礎,所以南疆農村的文化振興,不僅包括讓現代文明在鄉村煥發文明新風,更包含著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首先是要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通過筆者對阿克蘇地區庫車縣村干部、村級后備干部的調查問卷調查,發現絕大部分的村干部、村級后備干部對中華文化了解甚少(見表3—1)。

表3-1? 對于中華文化了解程度的調查問卷統計表
其次是倡導現代文明新風,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牢牢守住農村意識形態陣地,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引導農民群眾聽黨話跟黨走。重視農村文化建設,以文惠農,充分利用村級書屋、村級遠程教育等途徑不斷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開闊眼界、轉變思想。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引導農民自力更生,勤勞致富。
改變南疆農村貧窮落實面貌的關鍵在于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管理隊伍,因此,要發揮村兩委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協同推進關鍵作用,首先要加強鄉村的組織建設〔4〕,特別是吸引政治立場堅定,能力強的年輕人扎根基層,近些年來南疆地區大力吸引轉業軍人、內地高校畢業生進入鄉鎮基層工作,為當地基層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帶來了新的活力與理念。其次充分發揮“訪惠聚”工作隊傳幫帶作用,近些年來,“訪惠聚”工作隊在,通過訪貧問苦、解決糾紛、跑項目、促就業、引技術等系列舉措,提升了威望、凝聚了人心,樹立了信心,給村委會帶來了生機活力,進一步發揮傳幫帶作用,為村兩委培養一支政治強能作為的隊伍。第三充分發揮村級科技副職的力量,給廣大的農村技術人才、經營人才寬松的環境,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盡最大的可能為他們提供便利優惠的條件,把脫貧業績、集體收入的增長、村級特色產業的發展、農民參與獲益的程度納入第一書記的硬性考核標準中,倒逼真抓實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5〕因此,南疆地區應當切實補齊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社會公共服務的短板;延長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條,增加農民收入;強化農民技能、國語培訓,將人口資源轉變成人力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加快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落實文化惠農政策,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筑牢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文化基礎;建強基層組織,打造一支優秀的“三農”隊伍,推進鄉村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南疆地區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 考 文 獻〕
〔1〕陳全國書記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九屆九次全會上的講話〔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310/c64094-31625618.html,2020-04-02.
〔2〕汪三貴,馮紫曦.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邏輯關系、內涵與重點內容〔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5):8-14+154.
〔3〕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4.
〔4〕邊慧敏,張瑋,徐雷.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研究〔J〕.農村經濟,2019,(04):40-46.
〔5〕韓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五十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7.〔責任編輯:孫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