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雪梅
(重慶市武隆區第二實驗小學 重慶 408500)
作為認知性的學習工具,思維導圖具有可視化、圖文并茂等諸多特點,能借助層級圖的方式展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圖像、顏色、文字與主題或關鍵詞之間的記憶鏈接,在復習和記憶等學習環節的應用極其廣泛。數學課程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小學數學教師在復習教學過程中需要恰當應用思維導圖,這樣方可幫助學生快速梳理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深刻理解所學內容,構建系統完整的認知結構,獲得數學能力及數學素養的提升。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形象思維不斷發展和完善,具有創新、直觀、跳躍、意會性強的特點,符合思維導圖的特性,所以在小學數學復習中可充分利用思維導圖的結構性及形象性,將新舊知識相結合,激活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通常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復習中的應用具體表現為:
第一,利用節點抓住基本概念。將思維導圖應用于數學復習環節,能讓學生準確把握關鍵概念或核心知識,并將其作為導圖的節點進行標記[1]。通過舉例和知識點的掌握,學生能快速復習與理解知識,準確掌握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促進復習效率的提升。
第二,利用分支掌握全局。思維導圖可以分為主干與分支,通過組合主干與分支,能展現出知識點之間的層次關系。對于思維導圖中的關鍵詞、典型例子等,可以將其寫在線條上方,這是因為這些代表著重要的知識點;大分支是體現主干中一級主題的重要形式,需用不同顏色標注各分支,這樣方可保證思維導圖的脈絡更加清晰和簡潔。學生在數學復習環節應用這種思維導圖,能輕松掌握知識結構全局,一目了然。
第三,利用線條展現知識層次。思維導圖能利用文字和圖形直觀呈現出學生的邏輯思維,在繪制思維導圖過程中,必須要將節點的層次性與分支的延伸加以體現,借助不同形狀的箭頭連接各分支,以便形象直觀展示出各概念間的層級聯系,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2]。學生通過分析線條,能對其所展現的知識層次予以理解,主動參與知識整理活動,以知識內在聯系為依據,繪制系統完整的知識結構網絡圖,增強成就感。
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發展,提高數學素養。教師開展數學復習教學活動時,應該恰當運用思維導圖,發揮出思維導圖的優勢,幫助學生梳理復雜、零散的知識內容,形成系統的認知結構,以便學生更加深入研究和學習數學[3]。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將知識要點加以全面展現,使復習變得更加高效和詳實,如復習整理西師版四年級“認識三角形”時,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繪制三角形的三邊關系與特征(如下圖1 所示),并將相應的練習穿插其中,讓學生復習知識的同時,引發學習思考,加快知識積累的速度。通過這樣圖文并茂的方式,能豐富復習的形式,對知識要點進行精煉再現,提高復習課的趣味性及有效性。

興趣是學習的主要來源和重要動力。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數學復習教學活動中,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引導學生掌握思考的方式方法,積累豐富的學習經驗,使復習變得更有情趣和情境[4]。一般復習課就是在重新構建和喚醒,也是學生對知識的重新整理,因此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對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進行更為細致與直觀的再現,更好地提高復習質量。以“三角形”的復習為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來激發復習的欲望,學會思考,優化整合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構建完整的認知框架。可以說,思維導圖的應用能激發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興趣,提高學生復習的熱情,更好地梳理三角形知識,幫助學生形成與三角形相關的科學分支圖。通過這樣的方式,能清晰展示知識結構,幫助學生內化數學知識,提高復習效率,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與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復習中的應用優勢極為明顯,既能幫助學生清晰梳理復習思路,構建系統完整的知識網絡結構圖,使學生更加全面掌握數學知識,又能提高學生復習的熱情和效果,增強學生的數學素養。相較于單一的文字說明,思維導圖具有可視化、清晰化等特征。隨著復習和應用的逐步深入,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會得到提升,數學認知結構也會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