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磊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鐘園幼兒園 江蘇蘇州 215000)
性別意識是自我意識的重要內容之一,包括性別概念、性別認知和性別角色,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3周歲以前的幼兒性別意識模糊,其性別意識的培養,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種種實踐來實現。對性別意識培養的強調,主要是針對一方家長愛的缺失和錯位教育而提出的。讓幼兒從小意識到男女有別,對自己的性別有個正確的認識,并非小題大做,它將影響到孩子能否順利度過青春期,能否最終形成健全的人格。
幼兒性別意識的不同展現,和他們的年齡特點息息相關。我以小班學生33 人(年齡3~4 歲), 中班學生(年齡4~5 歲)34 人,大班學生(年齡5~6 歲)33 人為研究樣本,對他們性別意識的發展情況進行觀察研究,并根據相應的指標設計了問題進行測試。
研究者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進行提問,提問的內容有以下幾點:讓幼兒說明自己的性別、說明父母等親屬的性別以及幼兒喜歡男孩還是女孩的等問題,并對幼兒的回答進行統計和給分。由表1 得出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幼兒對自身的性別認知程度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出了遞增的趨勢,3~4 歲的幼兒對自身的性別還不是很明確,有的能夠說明自己的性別但是卻對自己身邊的其他人的性別產生了混淆,不能夠明確指出兩性之間存在的性別差異;而4~5 歲的幼兒的性別意識明顯具有很大的飛躍,對自身的性別認知有所提升,5~6 的幼兒能夠明確自身的性別并說明自己與異性之間的差異,相較于上一發展階段而言有了較為顯著的提升;而5~6 歲的幼兒處于性別意識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身的性別已經形成了明確的認知并能夠準確地說出自己與異性之間的差異,他們的自我性別認知已經處于較高的階段,可以進一步發展性別意識的更高領域[1]。研究者根據調查結果推測,可能是由于自身的認知能力較差或者在家庭環境中未能接受相關的引導所致。

表1 幼兒對自身的性別認知程度數據統計
幼兒園和家庭是幼兒最重要的學習港灣。他們的發展除了取決于自身的能力之外,也離不開家長和家長的幫助與指導。針對這一原則,研究者隨機抽取了幼兒園的5 名幼兒教師,對其對幼兒性別意識的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幼兒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性別意識的發展特點的認知程度進行了訪談[2]。根據訪談結果發現,許多幼兒教師對于幼兒的性別教育較為忽視,不清楚幼兒的性別意識發展在不同階段的發展特點從而難以對幼兒的性別意識的發展進行引導。加之幼兒園內的男女學生在生活和教育上并未對男女學生進行嚴格的區分,因而我國當前的幼兒園所開展的性別教育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
在研究者與幼兒的家長交流中,發現很多家長對于幼兒性別意識的發展根本不了解,甚至有些受教育水平較低的家長認為過早的性別教育會“毒害”孩子的思想,因而對幼兒性別意識的發展避之不及。
綜上所述,當前幼兒的性別意識的發展理論尚未被應用到具體的教育實踐中。幼兒教師和家長在組織幼兒性別教育時并未重視3~6 歲這一年齡段幼兒的性別意識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幼兒的性別概念、性別認知和性別角色均未加以正確的指引,導致當前的幼兒教育中性別教育的實施處于較低的水平。
例如,伴隨著家庭中第二個孩子的誕生,并非所有家庭都能注重給孩子進行性別教育,這樣導致有的孩子自身的性別意識不強,而有的孩子的性別意識就特別強烈。在幼兒園中也會有小男孩穿著家里姐姐的打底褲過來上學,并且在老師問到“你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的時候幼兒表示講不清楚。
當前3~6 歲的幼兒正處于性別意識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其性別觀念的引導以及性別差異的教導應當恰當其時,抓住合適的時機使學生形成明確的自我性別認知與性別差異認知,從而能夠在社會群體中更好地明確自身的社會角色,更好地回應社會對個體的角色期待[3]。因而幼兒園所的教師應該通過學習幼兒性別意識發展階段的相關理論,對處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性別意識發展狀況進行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展開引導和教學[4]。例如通過角色游戲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性別認知,使學生對自身的性別發展特點與和異性之間的差異有著更為明確的認知,對自身的性別特質與社會角色有所了解。
家長應當注重在家庭環境中培育幼兒的性別意識,通過和幼兒園所的教師的溝通交流理解幼兒在不同時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性別意識,提升自身的性別教育意識和能力[5]。父母可以通過抓住3~6 歲這一關鍵時期對幼兒展開教育,針對幼兒個體的認知水平和性別特點進行引導。對處于3~4 歲的性別意識發展較慢的幼兒,家長應該采取較為溫和的方式使其性別的自我認知得到提升,選取較為簡單的內容對其進行引導而不能操之過急;對于處于4~5 歲的性別意識處于關鍵的發展時期的幼兒,家長可以抓住這個性別意識發展的關鍵時期加快對學生進行引導;而對于5~6歲認知能力發展較快的幼兒,家長可以嘗試使其建立更為完善的性別意識,提升幼兒對自身性別角色的認可度與自覺迎合社會性別期待的能力,為幼兒性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