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秋民
(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劉陳初級中學 江蘇泰州 225472)
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成為每位教師探究的重點內容,教師從改變傳統課堂入手,減輕學生的數學學習壓力,在輕松氛圍下自由、快樂地學習知識。在有些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在講臺上談天說地,學生卻在下面交頭接耳不認真聽講,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缺乏數學興趣,無法投入到數學探究中。想要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必須以高效課堂為目標,采取有效策略吸引學生注意,增強學生數學學習效率。
課堂是學生進行學習和實踐活動的主要陣地,為了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教師需要先構建趣味課堂激發學生興趣,才能積極學習數學知識。情境教學是初中數學中常見的教學方式,創設問題情境能啟發數學思維,激發起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進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以《正數與負數》教學為例,本節課需要學生學會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會用正負數表達生活中的量,這對初中生來說比較簡單,教師可以利用問題情境擴展學生對正負數的認識。首先,教師可以出示天氣預報:今天最高氣溫零上六攝氏度,最低氣溫零下三攝氏度,提問學生如何區分這兩個問題,引出正負數的內容,用6℃和-3℃區分。接著提問學生負數的概念,用自己的話說說正數與負數的關系,了解到負數與正數是相反的意義。之后提問學生如果收入25 元記做+25,那么指出13 記做什么,采用生活化問題加強學生對正負數概念的理解,在問題的引導下激發學生數學興趣,保證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
信息技術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數學資源,使學生主動質疑數學教學,在觀察探究中掌握教學知識。在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內容,改變機械灌輸課本知識的現狀,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拓展教學資源,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操作的機會。例如在《圖形的旋轉》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解釋旋轉的概念和形式,使學生學會根據要求旋轉圖形。首先,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中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如風車轉動、火車前進、樹葉飄落、鐘表等,讓學生判斷哪些是旋轉運動,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獨立總結出旋轉的概念,再由教師利用動態資源演示旋轉過程,加深學生對旋轉的了解。接著出示幾個圖形,讓學生觀察它們是由什么圖形旋轉而成的,如果一個圖形圍繞某一點旋轉n°,那圖形上的任意一點旋轉了多少度,動手試一試。之后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鍛煉學生操作運用能力,讓學生觀察生活中旋轉現象和旋轉而成的圖片,以此來拓展旋轉這一節課的內容,使學生在探究操作中提升教學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改變獨立學習的狀態,與組員合作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能有效提高學生數學認知,促進初中數學資源的共享。利用小組合作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學習難題展開探究實踐,從而激發起學生數學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興趣,形成高效、有序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例如在《確定圓的條件》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出示考古學家在長沙馬王堆發現的圓形瓷片,如圖:提問學生如何將這個圓形瓷器補充完整,想要畫一個圓需要哪些條件,如何尋找圓的圓心,利用情境教學引發學生的合作學習,主動對確定圓的條件展開探究。接著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讓學生動手畫一畫經過點A 的圓有幾個,經過A、B 兩點的圓有幾個,經過A、B、C 三點的圓有幾個,這三個點與圓是什么關系,鼓勵學生合作探究教師提出的問題,總結出想要確定一個圓需要哪些條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借助合作學習提高數學認知,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理解。

教師在初中數學高效課堂中具有引導作用,能保證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向,組織和管理學生開展數學活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與學生互動,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真正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有效構建高效課堂。例如在《生活中的不等式》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出示牛奶袋上的營養成分表,讓學生說說表中≥、≤的含義,再舉幾個生活中有關不等式的例子。接著出示幾個例題,讓學生將不等號填入其中,加深學生對不等式的理解。之后教師可以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發揮自身的引導指導作用,糾正學生的數學問題,促進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以構建高效課堂為目標,改變應試教育教學模式,利用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數學興趣,借助信息技術優化數學內容,組織合作探究增強教學效率,在師生互動中啟發學生思維,營造快樂的數學學習氛圍,在多元的趣味的活動中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